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海水所到之地,必有华人。华人聚居之地,必有中华文化的滋长、茁壮。”因此在华人占当地总人口(约400万)70%左右的东南亚岛国新加坡,也就无须担心看不到华文报纸了。  相似文献   

2.
周颖 《东南传播》2016,(4):12-15
华人本土心理学作为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之本土心理学与非西方国家之西化心理学的知识体系,能够真切了解并反映华人的心理与行为。正因为此,本文将其作为华莱坞电影《老炮儿》叙事特性及人物性格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华人本土的道德观、正义观,忍的心理与行为,孝道及父子关系,两性及婚姻关系以及华人社群的脸面观解读老炮儿的人物性格及电影的深层意蕴,并发现一方面,影片人物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因电影叙事得以展开;另一方面,研究这种变化过程的华人本土心理学则因电影叙事得以表征。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1,(25):31
《华侨华人蓝皮书》 本书以中国的侨务政策“为侨服务”为出发点,强调了中国政府在侨务政策上推进世界和谐、共荣共赢之宗旨与良好愿望,从历史、政策、国际移民潮流和规律、主要华侨华人居住国家和地区现状、国内侨务概貌以及经济科技、华文教育等角度,探讨了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站     
《华侨华人蓝皮书》 本书以中国的侨务政策“为侨服务”为出发点,强调了中国政府在侨务政策上推进世界和谐、共荣共赢之宗旨与良好愿望,从历史、政策、国际移民潮流和规律、主要华侨华人居住国家和地区现状、国内侨务概貌以及经济科技、华文教育等角度,探讨了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莫藻泉(1857~1917)是香港著名英商太古洋行首任华人买办莫仕杨之子,其父于1879年病逝后,由他接任太古洋行第二任华人买办。原东南亚及中  相似文献   

6.
美国图书馆的中文书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初到美国的华人来说,美国的所有东西中最贵的是书。美国的物质实在丰富,而且物美价廉,可是书对于一般华人来说,却算得上一种奢侈品。美国一般图书的价钱大都在十几二十元,一些教科书和工具书往往要五六十元,不是十分需要和热爱读书的华人,一般是不舍得拿辛苦钱去买书的,就是美国的大学生也如此,往往在上完一年学后,就赶紧把自己的教科书卖掉,有的经济不富裕的学生为了省钱,直接买旧书来读,上完学后照旧卖掉。但是,不要以为美国人和在美国的华人不爱读书,美国的图书馆之多,藏书之丰富,为市民服务之周到,确实令人感到惊…  相似文献   

7.
《申报》作为中国报业史上最为成功的商业性报纸,美查很好地运用了报纸运营之道。其深知华人办报华人看的原则,大量聘请华人主笔编辑报纸,充分把握普通市民好奇性、趣闻性的阅读心理,放手让主笔办报。从而编辑了大量带有新奇性、趣闻性又贴近市民生活的社会新闻,既丰富了报纸的内容,也满足了读者大众化的审美心理,增长了市民的见识,达到了报纸利润与读者识见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19):62-66
19、20世纪之交是美国历史上颇为严重的排华期,面对华人人口及受众处于锐减的艰难生存环境,美国华人报刊发展却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态势。本文试从移民报刊"多元化"功能理论视角以及相关报刊的文本分析来诠释这一时期华人报刊取得发展的原因,并依此对当下海外华人报刊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曾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海水所到之地,必有华人。华人聚居之地,必有中华文化的滋长、茁壮。”此话不假。当我来到华人占当地总人口(约400万)70%左右的东南亚小岛国新加坡时,也就无须担心看不到华文报纸了。在新加坡出版发行的10家报纸中,华文报就有4家之多。它们是:《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星期五周报》。这些华文报章,对于在读者中传播、培养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传统,以及成为人民与政府间沟通信息的桥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加坡的华文报,办得活泼、有生气。它们每天向广大读者提供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10.
海外华文报章起源尽管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之初或许更早一些年代,但当时乃至以后相当一个时期面世的华文报章相对集中在东南亚华侨华人集聚的地区,绝没有形成今天所出现的遍及五大洲的局面。因此,关注并研究海外华文报章今日之状况,对我们借助其力量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并进而推进国内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声望颇高的威士忌品牌芝华士(CHIVAS REGAL),其旗下的芝华士25年是一款特别调和的极致苏格兰威士忌,着力于打开并拓展其在中国地区的品牌知名度。2012年,芝华士力邀华人传奇导演王家卫、华人时尚界与影视界明星共同为其量身定制微电影——心灵之境,应景第65届戛纳电影节,投放央视三维电影  相似文献   

12.
新西兰为南太平洋最大岛国,目前常住人口约440万,其中80%为英国移民后裔,9.7%为土著毛利族,华侨华人仅次于毛利族为第三大族群,约18万人,大部分集中在奥克兰,基督城、惠灵顿和丹尼丁次之。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新西兰是典型的多元文化社会,政府鼓励多元文化发展。华人、华文媒体在此经历了从无到有、繁荣鼎盛、多方竞争等多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中国经济论:崛起的机制与课题》为旅日华人经济学家、东京经济大学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周牧之先生所著。该书由重新鼎立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华莱坞概念以及对具有华人文化特色的电影产业之长远规划,是应经济、行业、文化之变而提出。就"华莱坞怎么可能"这个问题而言,首先需要明确命名的意义。从华莱坞为何提出,以及华莱坞在当下所处之"位"来分析华莱坞其命名的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其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模仿,也是文化身份的自觉;继而领悟易道哲学演化之本,回归到"一",即华莱坞的核心——电影,提出探讨华莱坞成为可行路径之根本在于找到其创意内核,在深刻认识与把握观影者心理需求、认识文化群落同趣、体现文化原型的基础上进行电影创作与传播,进而实现华人电影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母语情     
母语情陆原“乔木展旧国之思,行云有故山之恋”。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它虽是一千多年前的咏叹调,但也能抒发而今背乡离境的华侨、华人埋藏在心底的深情。当今采用炎黄子孙的母语来办广播电视,则是适应数以千万计的华侨、华人的心愿和企盼。加拿大温哥华的国秦电...  相似文献   

16.
离英国大选只有不到两月的时间,650个选区的争夺已达白热化。从每一个选区选出的下院议员将在威斯敏斯特行使立法权。占多数议席的政党将在获选议员中选择成员组阁,其他议员则行使监督政府的功能。而今年,议员候选人中出现了7名华人的身影,数目之多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其中的一位华人,  相似文献   

17.
德国华人记者张丹红“因言获罪”,被德国之声停止了工作,免去中文部副主任职务。事件被报道后,引起国际新闻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8.
田昕 《东南传播》2023,(1):89-93
马来西亚华人身份认同的构建与提升应该从这三点找寻重点和突破口,第一,民族认同是研究马来西亚华人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点;第二,文化认同成为提升马来西亚华人的身份认同的突破口;第三,利用网络传播平台构建、提升马来西亚华人的身份认同。了解与运用马来西亚华人在中国文化上的兴趣点增强华人自身的文化认同,是对马来西亚华人身份认同进行重建与稳固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佳艳 《新闻世界》2008,(7):107-107
随着电影《色戒》在华人世界的巨大成功,日前张爱玲的代表作《倾城之恋》也被改编成三十集电视剧,已在浙江横店秘密开拍。  相似文献   

20.
在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华侨华人文献专藏建设实践基础上,着重论述在印刷型华侨华人文献收集过程中,如何在熟悉文献总特征的前提下,利用网络书目和华侨华人研究的学科语言,将专科文献学知识与华侨华人专业学术素养有机结合,筛选、采集到全面、系统、连续、专业的学术性资料,为华侨华人学术研究提供充分的文献保障.另外,拓展文献捐赠与交换等非常规采选渠道对于华侨华人资料,尤其是灰色文献的有序化集纳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