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感对于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了,但要准确阐述它的内涵也绝非易事。打个简单的比方:你走进一个会场,会不由自主地估计这个会场大约有多少人?你无意识地将这种现象与数建立联系,其实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小议数感     
彭金荣 《江西教育》2003,(23):23-23
什么是数感?举个例子说:当你进入一个朋友家的客厅,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这个客厅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当你进入某个会场,你会不由自主地把会场的座位和今天到会的人数做一个比较,估计出一个上坐率。我想这就是数感吧!数感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进行数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将数学问  相似文献   

3.
数感对于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了,但要准确阐述它的内涵也绝非易事.打个简单的比方:你走进一个会场.会不由自主地估计这个会场大约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4.
崔建珍 《河北教育》2005,(22):32-33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突出的、重要的目标,也是数与代数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集中表现为:对知识教学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具有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的反应敏捷、准确,能用最优化解题策略。数概念教学课就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好时机。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并不断深化数感。下面结合《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存在于实际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大胆估测中训练学生的数感;在文本阅读中增强学生的数感;在操作活动中形成学生的数感;在实际应用中强化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6.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一个人基本的数学素养,而且,学生的数感是学生个体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对于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种对数的认知结构,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丁浩清 《云南教育》2004,(31):13-14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一种主动、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教学中,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它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应建立一定的数感。事实上,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在数的运算中,尤其是估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8.
<正>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正像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搞美术的人要有美感一样,而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亲历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认识整千数》时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谈谈感悟。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每个学生建立一定的数感,这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价值的.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公民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一种心智技能,是对数学对象、材料迅速和敏锐的感受能力。良好的数感起着探索导航器的作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迅速洞察数、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而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良好的数感对人的敏捷思维起着重要作用。倘若我们简单地认为数感的培养是将来数学课的任务,那么你就可能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  相似文献   

11.
徐加旺 《小学生》2012,(9):93-93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而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历数数过程,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13.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如有一个空盒、一堆糖,人们就会有意识地对两者进行比较:这堆糖装在盒子里能不能装下、能不能装满?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学会数学地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数感不是一个数学内容单元,也并非是一个单纯的课堂活动或游戏,它所指向的是一种关于数的思想方法,所体现的是对什么是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的一种懂得的程度以及一种无意识的感悟。可以说,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忽略的一种数学素养。因此,发展学生数感,是件刻不容缓之事。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发展学生数感昵?笔者根据2011年版课标的学习体会,结合具体的案例,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展学生数感的粗浅认识,以期能与同行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5.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力.……  相似文献   

16.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力.……  相似文献   

17.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如,当我们到朋友家做客时,可能会估计客厅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什么是数感呢?《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此作了说明: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数感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  相似文献   

18.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想象.如何帮助这群初探数学奥秘的小精灵们培养数感,如何让他们在低年级就开始经历数学素养的基础积累和熏陶,是作为一个低年级数学教师所要研究的.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英语、语文有"语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对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数感”,简单的说就是人对数和运算的一种理解,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例如,当你走进一间新房时.自然会产生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当你观看一张照片时,会不自觉的想到照片上有多少人?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并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20.
王有权 《小学生》2013,(10):77-77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将"数感"摆在相关核心概念中的重要位置,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的重要性。数感是一种自动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当然数感的形成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不断通过观察、体验、操作、反思等学习活动才能养成,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问题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粗浅做法。一、在运算中得到提升数学运算是数学教学的最重要的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