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二语习得理论给外语学习的启示是深远的。本文通过以马克思学外语的经验为视角,用二语习得中若干理论加以论述,旨在探索阅读外文原著对外语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说”较好地解释了儿童习得母语的原因;克拉中的“二语习得假说”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二语习得方案,但如何学会外语,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由于外语学习缺乏语言习得的自然条件,习得理论不足以指导外语学得。外语教学需要新的理论做指导。  相似文献   

3.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说”较好地解释了儿童习得母语的原因;克拉申的“二语习得假说”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二语习得方案,但如何学会外语,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由于外语学习缺乏语言习得的自然条件,习得理论不足以指导外语学得。外语教学需要新的理论做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语言学得与习得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在母语与外语学习中的差异,阐明了外语学习应坚持以外语是学得的,习得只起辅助作用的教学观点,并强调学得与习得的融合性。  相似文献   

5.
二语习得是针对除母语之外语言学习的研究。美国语言学家S.D.克拉申提出的"监察理论"正是二语习得领域上的一座里程碑,对世界范围的外语教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外语教育的当下,将此理论与外语课堂相结合,对外语教育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以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分析该理论带来的的启示与思考以及如何在课堂上应用这一理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外语性质、学习外语。  相似文献   

6.
罗娟娟 《考试周刊》2015,(17):94-95
二语习得理论是描述二语习得过程、解释二语习得特征的理论,把语言学习分为自然习得(acquisition)和后天学习(learning)。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主要基于习得——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监察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五种假说,在外语教学中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行为具有相应的借鉴意义,能够指导外语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7.
曾灏如 《教师》2010,(15):117-118
自20世纪70年代国外二语习得理论进入我国以来,研究者及外语教师们对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的研究从未间断,并不断深入。研究的重心有时在学习者自身上,有时在学习过程上,有时又在学习环境上。这些研究对我国的外语学习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学习者个体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70年代国外二语习得理论进入我国以来,研究者及外语教师们对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的研究从未间断,并不断深入.研究的重心有时在学习者自身上,有时在学习过程上,有时又在学习环境上.这些研究对我国的外语学习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学习者个体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孔媛 《海外英语》2014,(19):20-21,27
研究的问题:旨在说明一语习得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差异,并就研究结果之于外语教师的启示做了一些讨论。过程与方法:运用相关理论对比一语习得与二语习得,并应用于课堂。结果:相关差异理论不仅是语言教师了解语言学习的辅助手段,而且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的问题:旨在说明一语习得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差异,并就研究结果之于外语教师的启示做了一些讨论。过程与方法:运用相关理论对比一语习得与二语习得,并应用于课堂。结果:相关差异理论不仅是语言教师了解语言学习的辅助手段,而且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一、提高输入的数量与质量;二、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为学得者提供更大的外语语境空间。针对这三点启示,结合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本文进而探讨了大班额初中英语教学应采取的策略——大班课堂小班化,具体的措施为:课堂活动交流化;学习习惯自主化;学习过程合作化。  相似文献   

12.
外语学界一直关注二语习得的效果问题,并针对外语学习特点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积极加以应对。二语习得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颇多。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更应关注学习主体本身潜在因素的挖掘,重视其内在潜能的激发和利用。归因理论提出的不稳定因素更会增强失败者成功的希望的主张对研究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提供了借鉴。通过调查分析,二语习得成败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紧密,学习主体自我效能判断、动机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志调节因素等不稳定的非智力因素都是二语习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加强对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控制,才能取得二语习得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言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有争议的论题,它对二语习得和教学的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文章简要概述了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中关于语言迁移研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贡献,分别指出其理论基础和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希望借此整理外语教师在二语习得理论上的思路,为二语习得教学和学习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二语习得研究的蓬勃发展,激发了人们对语言习得规律深入研究。外语学习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获得,而变成了一种复杂“技能”的习得。该文通过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成人第二外语特征,按照语言发展的顺序,结合输入假说的理论,探讨成人第二外语习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的概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成为经常研究、探讨的课题。在二语习得理论中,外语和二语、学得和习得经常可以互换,表示其内涵几乎一致,但实际上外语被包含在二语之中,仍以习得为主,学得被边缘化。本文探讨了该理论中的这两组概念,并对Krashen学得/习得假说提出质疑,之后指出“学得是有意识行为,习得是无意识行为”的说法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难以界定;在外语教学条件下,外语和二语、学得和习得概念应明确区分;无意识习得不可能成为主流学法,而主动的外语学得思想才是我国外语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沿着外语教学法发展的轨迹和Ellis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系统总结,分析了外语教学法与二语习得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二语习得理论引领下的外语教学研究成果对中国外语教学实践的启示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二语是指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而二语习得就是习得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根据传统语言学的观点,母语只对外语学习具有负迁移(干扰)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观点逐渐变得片面化,不能反映出语言学习的本质。基于此,以语言普遍性理论、早期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和学生自身学习经验为基础,全面介绍语言迁移以及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以期促进业界充分认识母语对二语学习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并通过积极地开展母语与外语的双语教学,发挥出母语最大限度的正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七十年代,二语习得理论诞生于美国,很快该理论便普及到世界的外语教学范围领域内,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巨大的裨益。通过对二语习得理论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外语学习效率。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本文中,将具体的结合二语习得理论的基本概念,进行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的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国内外先后出现了各种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其研究是一个多面的复杂现象,文章旨在通过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并联系我国的外语教学实际,简述二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区别,将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因地制宜地应用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语言学得与习得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在母语与外语学习中的差异,阐明我国的外语教学应坚持以外语是学得的观念为主,习得只起辅助作用,并强调学得与习得的融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