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斯托尔默、美籍华人科学家崔琦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以表彰他们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崔琦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06,(10):22-23
华裔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从小就被认定是“神童”,但他却认为,美国大学“小而精”的实验室、“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成就了今天的他。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曾在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学习。他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1957年与杨振宁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3.
梁伯枢  袁争 《留学生》2010,(3):34-36
2009年,李政道博士荣获“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荣誉称号。这一称号授予的十位海外专家中,李政道是海外华人科学家的唯一杰出代表。李政道因1957年与杨振宁共同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为所有华人所知。但人们可能不知道,中国科教事业从“文革”时期的低谷到今日的蓬勃发展,背后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身影——李政道。  相似文献   

4.
恩利克·费米(1901-1954),美国物理学家。生于意大利罗马。被誉为"中子物理学之父"。193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100个化学元素镄和原子核物理学使用的"费米单位"(长度单位)就是以费米的名字命名的。1942年,他领导一批科学家,在美国建造了地球上第一个核反应堆。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物理学大师,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育人导师。在他培育的学生中,包括李政道在内先后有6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5.
华裔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从小就被认定是“神童”,但他却认为,美国大学“小而精”的实验室、“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成就了今天的他。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曾在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1957年与杨振宁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费米教授每周至少会抽出半天时间和我面对面讨论物理问题,我们从天体聊到粒子、核子、分子、原子……这种教学模式使我终身受益。”在京出席“2006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李政道这样感怀自己的恩师。“基础科学研究需要优秀的人才,而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6.
讲坛百家     
央视《百家讲坛》越办越火之际也引来不少质疑之声。有观众批评《百家讲坛》变味了。"百家"变"几家"一观众称,他第一次看《百家讲坛》是在2002年,"记得主讲人是科学家李政道,讲的是物理学的前沿话题。尽管  相似文献   

7.
四位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物理学家,1926年生于上海。因与杨振宁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同获1957年物理奖。杨振宁:物理学,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在美国,祖籍安徽合肥。1957年与李政道同获物理奖。丁肇中: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  相似文献   

8.
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授给了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因为他们于1956年首先提出了震惊世界的宇称不守恒理论,打破了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公认的宇称守恒定律,从而开拓了物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纪元。1956年,青年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在解读“q-g疑谜”时,发现在所有的强相互作用里,宇称守恒的证据非常充分,但在弱相互作用里却没有足够的可信证据。于是他们在论文《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问题》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定律不成立!但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家都认为,宇称守恒这条物理学上的金科玉律,绝对不可能违反。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李政道的治学经历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政道的治学经历对科学教育的启示叶松庆李政道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2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他与杨振宁共同提出的在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宇称不守恒定理,曾轰动了当时的整个物理学界,使物理学因之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他的...  相似文献   

10.
1994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物理学严方昔在诺贝尔奖设立的80多年间,物理奖被授予对物质原子结构研究有重大成就者十居七八。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物理学成就的评估上对原子结构情有独钟。今年亦不例外。本届物理奖授予两位以中子研究原子结构及特性的物理学家。这两位得主...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华人物理学家聚会汕头面向21世纪展示物理学领域新成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丁肇中出席会议本刊讯世界华人物理学家的历史性盛会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于1995年8月5日至9日在中国广东汕头大学隆重举行。大会由海外华人物理学大会、...  相似文献   

12.
李政道和杨振宁曾荣获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基于他们1956年提出的“李-杨假说”-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是不守恒的,这被另一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1912-1997)用实验所证实,从而推翻了过去在物理学界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为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1997年5月30日,李政道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在物理学中,宇称守恒意味着左跟右是对称的。”“假如有两个系统,开始时互为对方的镜象,就是说它们的动态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左跟右不  相似文献   

13.
1926年11月,李政道生于上海的一个商人之家。他先后在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读书,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195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和杨振宁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字称不守恒原理,并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4.
方舟子 《成才之路》2012,(8):99-I0016
正20世纪几项重大物理学发现都伴随着打赌,甚至一项研究还不止一拨人在赌。例如,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预言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至少有三拨人为此打赌,其中包括大物理学家费曼,他以50美元比1美元打赌宇称守恒。第二年,费曼就认输了。吴健雄等人用实验证实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预言,杨、李也因此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5.
杨振宁1942年在昆明西南联大得学士学位,1944年得硕士学位,1945年圣诞节前后到了芝加哥,1946年1月正式报名进芝大当研究生,1957年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出版一年多的英文本《杨振宁论文选集》(Selected Papers 1945—1980 with Commentary),全书五八五页,前头  相似文献   

16.
杨振宁教授是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毕生从事于理论物理的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杨一米尔斯规范场、杨一巴克斯特方程成了物理学的经典,因断言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和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对物理学的贡献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7.
正瑞典皇家科学院2013年10月8日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比利时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以表彰他们描述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并成功预测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2012年7月2日,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宣布,该实验室最新数据接近证明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发布新闻稿表示,先前由  相似文献   

18.
1985年,年仅34岁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已经是一个很有影响的知名人士了。他先后被辽宁省政府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被中共辽宁省委和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授予"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个人"称  相似文献   

19.
正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斯托尔默、美籍华人科学家崔琦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以表彰他们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的新闻公报说,这三位科学家发现强磁场中共同相互作用的电子能形成具有分数分子电荷的新型"粒子",这是量子物理学领域内的重大突破,他们为现代物理学许多分支中新的理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希格斯粒子"——有人称"上帝粒子"、"幽灵粒子",是197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预言的许多种粒子(有人说有64种)中的一种,其他粒子都已被发现(为此,也多次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就是这种最为重要的粒子因其质量实在高而至今尚在被物理学界所追寻。2011年12月1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希格斯粒子存在的迹象,但对实验误差作了进一步仔细分析后,宣布实验结果无效。2012年7月4日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个新粒子,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