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我到初二某班上课,学生正在做眼保健操。突然,有个调皮的学生“咚咚”跺脚,值日班长立刻喊“好好做操,不许跺!”话音没落,另一边又传来跺脚声。班长刚转头,又有声音传了过来……甚至还有人喊:“某某,不要跺脚!”下面发出一阵笑声———一看就是“贼喊捉贼”。我心里很恼火———简直没把我放在眼里嘛,暗暗留意了几个跺脚者,然后思考着该如何处理这件事。“起立”“敬礼”之后,我扫视了全班学生,缓缓地说:“刚才跺脚的同学,不要坐下。”结果,没一人站着。我接着说:“天气冷,跺跺脚,暖暖身体,没什么嘛。我在上学时…  相似文献   

2.
《教育》2006,(9):42-43
《教育》双周刊编辑部: 你们好! 感谢你们对我们代课教师的关心,请允许我代表全国所有代课教师向你们说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相似文献   

3.
许黎剑 《河北教育》2002,(12):12-12
开学初,学校组织学生乘车去科技馆参观航模展,车子开时,我发现车上站着两个人——我和郑老师,而学生们一个个心安理得地坐着,有说有笑。我脑子一转,对旁边的学生说:“你们都坐着,可老师还站着。”几个学生似乎想到了什么,往里挤了挤,不好意思地说:“许老师,您坐这。”我微微一笑,说了“谢谢”就不客气地坐下了。车上唯一站着的还有郑老师,我又对周围的学生说:“你们看,郑老师还站着……”又有几个学生说:“郑老师,您坐。”郑老师笑笑说:“不用了,没几分钟,我站一站吧。”“不,郑老师,”我接上去说,“学生给你让座,…  相似文献   

4.
倾听与感受     
《教育》2006,(9):30-30
倾听:“我感恩于农村教育,感恩于农村教育科研。代课教师,是我人生的起点,也是我成功的起点。” 感受:原来是“小人物”,现在是“公众人物”,丰满的人生履历里闪烁着“代课”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而且这种探索和创新永无止境。近一时期,笔者听到和遇到的一些教育趣事,进一步验证了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学生身上多赚点“利息”一次语文考试,有位学生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师说:“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还要利息的,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学生咬咬牙说:“我借。”…  相似文献   

6.
免检的作业     
“孙志强同学荣获市级突出进步奖,请上台领奖。”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我班的孙志强同学走上领奖台,此时的他激动不已,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走下领奖台后,直奔我这里,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大声说:“王老师,谢谢您。”提起眼前的孙志强同学,我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在他身上花费了太多的心血。记得刚接他所在的那个五年级班时,校长给我拿来该班四年级时语文成绩单,说:“这个班总体不错,但有一个学生让人头疼,你得下点功夫。”说着指了指一个用红笔标注的分数———31分,我再一看前边的人名———孙志强。(切忌先入为主,不要…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在分析字的结构后,我让学生用“情”字组词,学生纷纷举手。一学生兴奋地站起来高声说:“我会组词——爱情。”教室出现了一阵骚动,有的学生捂嘴偷笑,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指手画脚……我愣了,微笑的脸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厉声说:“不要胡思乱想,另外组词!”学生们规规矩矩地静下来,接着组词:事情、情况、情节……一张张小脸索然无趣。  相似文献   

8.
陆春雷 《上海教育》2006,(1A):55-55
刚上完课走进办公室,就有个学生拉住我着急地说:“陆老师,我们班级的黑板报刚才在上体育课时不知怎么被擦掉了一大块!”我跟着她走进教室。一看,果然黑板报的右下角被擦掉了一大块,“缺口”是那么的醒目。这时,宣传委员走了过来说:“陆老师,我看还能补救,还是赶快将它补好吧,明天就要进行黑板报评比了。”我点了点头:“那就要辛苦你了!”“没事。”宣传委员说着就拿来了粉笔开始补了起来。不一会儿,在她的巧手下,黑板报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市新华区南岗大街一校,在开展“家长会模式改革”的课题研究中,采取了“对话交流”的形式,学生对父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爸爸,我想对您说,请不要再给我施加压力了。昨天,我告诉您我写完作业了,您又让我看《作文选》。吃完饭我想看会儿电视,您又让我练钢笔字。到了星期天,就更不用说了,写完作业就得练字、看课外书。我听见许多同学都在外边玩耍,我的心早就飞到了别的地方。——袁华景妈妈,我不想您在我考试之前总说“上去好好考,不要紧张”,还说要考多少多少分,不然就怎么怎么样。这反而使我更紧张,更加没有自信了。…  相似文献   

10.
从入学的第一堂数学课起,我就鼓励学生说一句与众不同的话。比如准备课中,在要求学生数一数图中各种物品的个数时,我就鼓励学生:人家说“有5个苹果”,你就说“有4辆拖拉机”,不要跟着别人说;如果连起来说:“图上有5个苹果,4辆拖拉机”就更好。虽然这几句话看起来变化不大,但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  相似文献   

11.
周丽娟 《四川教育》2002,(12):17-17
从教以来,我一直尽力做到对学生宽容大度,和蔼可亲。可没想到,我还是把学生给伤害了。叶文是班上个儿最小,也是最不守纪律的学生。我虽多次规劝,但收效甚微。一次,我开班委会,干部们都反映,叶文同学上自习课做小动作,怪声怪气地唱歌,逗大家笑,弄得全班闹闹嚷嚷,无法自习。我听后无可奈何,摇摇头说:“唉,他本来就是班上的小丑,不要理他。”班干部们听我这么说,也就不再说他了。事情过去了很久,我把这件事情也逐渐忘记了。因为我这句话,同学们对叶文在班上的“捣乱”也不再理睬了,对他的“表演”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叶文依…  相似文献   

12.
张红梅 《江西教育》2005,(11):34-34
一天下午.我照例在班上分发学生订阅的《小哥白尼》杂志。刚刚发到第三组.“这本书是坏的.我不要!”一声嚷叫使我回过头去。我还没来得及说话.一学生站起来,大声说:“那本书.你们不要。我来拿。面子坏了没关系.只要里面不坏还是可以看的嘛!”顿时班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3.
<正>班主任幸福时刻:我喜欢现在的自己晚自习,我在讲台上记录今天的3件“小确幸”,学生们安静有序地做作业,看到他们认真投入的状态,自己也在慢慢觉察反思。以前我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提醒“你怎么又迟到了”“为什么黑板还没擦”“为什么作业没交齐”“不要打瞌睡”“抬头,看黑板”“不要走神”“不要讲话”“不要抄作业”……我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了,我要让自己拥有松弛感,找到情绪管理的秘诀,学会换位思考,发挥自我优势。虽然有时还是会emo、内卷、有些丧、想躺平,但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哲学家尼采说:“任何不能杀死我的,都会使我更强大。”  相似文献   

14.
儿童是大师     
女儿四岁那年,我给她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为说明“缸”是什么,一个双休日,我特地带她到一家儿童公园去看一幅由釉面砖拼成的壁画。我对她说:“看人家司马光多聪明!”女儿看了一下突然说:“司马光不是诚实的孩子。”她指着那画说:“缸已经破了,司马光才举起石头,那缸不是他砸破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刚刚创办实验学校之初,一次他来到学校的一个四年级班上,问学生道:“小朋友,如果你们不断地挖地,会发现什么?”   几十个学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答不上来,杜威看了看,以为自己的问题提得不明白、不清楚,学生可能没听懂,于是又重复问道: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在玩耍时挖地,一直往下挖,你们会发现什么?”   见学生还是答不上来,那位班上的老师急了,开口说:“杜威博士,您问错了,问题不应该这样问。”   然后她转身对学生说:“孩子们,地心是由什么构成的?”   “岩浆”,学生们马上…  相似文献   

16.
在一所重点中学上高二的外侄来到我家,要向我借20本书。他说:“学校要评示范校,为了凑齐图书馆藏书的数目,班主任要求每位学生从家里带20本书到学校,不要教学参考书之类的,只要文学、自然等类的图书。”我顺便问他:“你们经常去图书馆看书吗?”他说:“我们很少去,因为老师不鼓励我们借澡外书,认为看课外书耽误学习。父母也不许我看跟教科书无关的书。”作为语文老师,我听后当然觉得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7.
小熊要扔他的红本盒,他在丛林里大声叫:“谁要,谁要?”,小兔子说:“不要,不要,一个破盒子,碍手又碍脚。”小狐狸说:“我要,我要,把它留起来,总会用得着!”。  相似文献   

18.
“千人干面,百人百性”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深切体会,对于那些自控能力差、个性倔强、顽劣、成绩落后的后进生,我也曾有过耐心的说服、严厉的批评、口苦婆心的教导,无微不至的关心感化,但体验更多的却是恨铁不成钢的遗憾,反反复复的无奈,难道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了吗?魏书生的一句话给了我教育:“不要怪学生难教,要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孙少志 《小学生》2011,(4):14-15
最近我看了一本卢勤的书,在文中,她特别提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这让我有点矛盾。在我身边,很多家长常常说:“疼孩子疼在心里,不要疼在嘴上。”夸得多了,孩子自满和骄傲的心理,以后就不再求上进。对孩子到底要不要夸呢?  相似文献   

20.
那天上完课走在回家的路上,学生科科长叫住我:“黄老师,请等一下。”她递给我一封信:“这是你班李婷的父亲寄给学生科的,你看一下。”我快速浏览了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我一大跳。信中,李婷的父亲说,我这个班主任不关心他女儿,对他女儿不公平,对她造成了一定伤害。他还言之凿凿地讲了一件我的不公平事。这无疑是一封告状信,一封一直以来我认为最放心的学生的家长告我的信。其实,我不单对其他学生,对李婷也是关心和爱护的。李婷是个文静秀气的女孩。她不爱讲话,一讲话也是细声细气的,她是那种招人爱的好学生。我很喜欢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