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数学问题提出是数学活动经验的源泉之一,提出的问题作为结果性经验将成为下一数学活动的任务;问题意识、问题解决经验和外部数学活动经验等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问题提出的基础.数学问题提出和数学活动经验互为基础、相互引发、相互促进.通过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案例--"图形面积等分"检验了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数学发展史表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发展过程的基本模式.数学问题起源于情境,情境是产生问题的沃土.余姚市实验学校于2003年开始实验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经过5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校本化的"敢问、会问、善问"的"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校本化的"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师生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决"是继"现代化"和"回归基础"之后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又一潮流,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明确提出:数学教育的内核实质就是数学核心素养,而数学建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又是数学素养的核心之一,高考对"应用意识"的考查将进一步反映对数学建模、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本文就如何开展"问题解决"教学,积极而有效地引导学生置身于数学活动之中,通过"做数学"来体验数学,学会用数学方式去思考、探索,进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明霞 《江苏教育》2014,(13):34-35
新课标将模型思想作为十个核心概念之一提了出来,明确指出了模型思想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就"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来说,可以从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生活问题四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提升其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数学交流"的能力,标准中的"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都体现了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这就要学生要对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进入高中阶段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一、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指根据课堂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一、中小学"情境-问题"数学教学概述 为了改变我国中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相对薄弱、数学问题解决偏重结果忽视过程等状况,贵州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的教师们从2001年起在西南地区部分中小学开展了"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验研究(以下简称"情境-问题"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一、问题的提出"问题解决"与"数学建模"是数学教育的热点、焦点问题。在近几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问题解决、模型化和应用"被列为几个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且普遍赞同: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来推动数学教育改革。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建模活动已扩展到义务教育阶段,且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建模—用模"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串"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采用有效的数学问题串,让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数学转化为对"问题串"的探索过程,使模仿、记忆为主的学习变为活泼的、有效的求解"问题串"。采用"问题串"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进  相似文献   

9.
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模式的改革,组建了跨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数学建模教学团队,提出了集"公共数学"分层教学、"服务外包"实践教学与"问题驱动"教学为一体的"三位一体"数学建模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流动、外出打工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对应的"留守、流动"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解决"留守、流动"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宁夏银川市西夏五小"留守、流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对"留守、流动"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数学习题教学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解题实践中发展和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问题串及问题串对习题教学的优化作用、初中习题教学中"探究式问题串"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最短路径问题"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初中数学优质高效探究式问题串习题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数学游戏是一种包含数学知识的大众化智力娱乐活动。据考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阿基米德时代,两方就已经出现了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在我国,数学游戏的历史要更久远一些。如几千年前出现的三阶幻方,就可归于数学游戏范畴。之后,我国还出现了"孙子问题"、"百鸡问题"、"鸡兔同笼问题"、"九连环"、"七巧板"等具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  相似文献   

13.
一、数学味 数学教学既要有意识地选择生活中的问题或素材,又要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观察、思考;既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和分析,尝试为这些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最终实现现实问题的数学解决,即"数学的思维".如教学二年级"数学广角"一课,在解决了以1、2、3三个数字进行编码和3只小动物站跑道有几种编(站)法的问题后,我又引出了握手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我们听了一节课——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证明》第三课时。执教教师基于"问题引领,自主建构"教学构想的数学问题设计,引发了我们对数学课堂"真问题"的深入思考。一、审视:数学课堂"真问题"之失(一)教学过程简录本节课,执教教师主要设计了"自学展示"和"探究学习"两个板块。1."自学展示"板块,共设计了两个活动。(1)操作活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  相似文献   

15.
王招通 《成才之路》2012,(13):40-40
"说数学"是指个体用口头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的具体认识、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学习的情感体会等数学学习活动。一般"说数学"过程可概括为"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体会"。文章就人教版第十一册"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数学"的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16.
陈飞燕 《学子》2013,(2):43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然而"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致使数学课反倒丢了"数学味",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味"应该回归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一、在问题探索中,渗透数学思维方法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总结他的学习经历时指出,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问题,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  相似文献   

17.
王淑珍 《广西教育》2014,(25):39-39
正"数学建模"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于教学中。"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结合数学语言和数学方法的运用,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化构建,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能极大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效果,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一、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理论"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结合数学语言和数学方法的运用,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化构建,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我园从"数学问题解决"出发,以中班数学游戏"玩骰子比多少"为例开展实践研究,以探索"问题解决"对丰富幼儿数学知识经验、发展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并思考影响幼儿数学问题解决的相关因素,从而探寻基于"问题解决"的幼儿数学教育相关策略。问题情境一:"你数得慢,我不跟你玩了!"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三三两两玩骰子。红红跑过来告状:"我和明明玩骰子  相似文献   

19.
"数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经历和思维材料,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数学活动"教学要引导学生数学地活动,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和经历问题解决过程,提倡深度学习、积极反思。  相似文献   

20.
在"学思结合"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提问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所以,有效提问是数学学习的开端,是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存在"低效提问"甚至"无效提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效提问的研究,以优化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