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最重要的影响。孩子出生后面对的首位学习对象就是父母,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指导者,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2.
亲子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社会化最重要的指导者。然而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状况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境,对儿童的价值体系、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使留守儿童更好地实现个人社会化,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家长应强化家庭教育意识,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社区要作好辅助工作。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社会化最重要的指导者.然而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状况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境,对儿童的价值体系、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使留守儿童更好地实现个人社会化,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家长应强化家庭教育意识,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社区要作好辅助工作.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社会化最重要的指导者。然而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状况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境,对儿童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使留守儿童更好地实现个人社会化,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家长应强化家庭教育意识,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社区要作好辅助工作。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缺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使他们的生活、学习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了他们社会化的缺失,使他们的正常社会化受到阻碍。本文从社会化的三个重要环境——家庭、学校、社会,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缺失的现象,并对如何补救留守儿童社会化缺失,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父母缺位,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学校功能补位不足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同辈群体社会化功能上升,对留守儿童社会化会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作者探寻了留守儿童同辈群体的特点及其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为留守儿童正常社会化提出了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略介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主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分析了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因素,即外出父母、监护人、学校、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民工潮”的出现而产生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家庭功能失调,进而影响了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顺利进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依赖于家庭功能的补偿和整合。  相似文献   

9.
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儿童社会化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 《教育导刊》2009,(9):56-58
儿童社会化的顺利与否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儿童未来的发展。文章试从家庭环境出发,探讨父母以及其他的家庭因素在独生子女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起点,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进程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权威型、娇宠型、专制型三种教养方式中,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最有利。另一方面,孩子的特点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反作用,二者是交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弱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芳红 《现代教育科学》2006,(6):116-117,113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所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在他们的家庭中父母双方或一方是缺失的。在留守中,这些儿童会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给社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所以他们的发展问题已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从现有的研究资料看,人们大多是将目光教在留守学龄儿童教育问题,本文主要是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这一视角看家庭教育弱化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初级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所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在他们的家庭中父母双方或一方是缺失的。在留守中,这些儿童会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给社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所以他们的发展问题已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从现有的研究资料看,人们大多是将目光放在留守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本文主要是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这一视角看家庭教育弱化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初级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在父母与子女的朝夕相处中建立起来的。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子关系也许并不是他们最早或最亲密的人际关系。那么,在这些儿童心中“家”是怎样的概念?父母在他们眼中的地位如何?儿童又是如何看待自己与家、与父母的关系?2007年,  相似文献   

14.
儿童的社会化从家庭开始,父母教养方式是诸多家庭因素中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本文旨在介绍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给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带来的影响,以及探讨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形成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5.
社会化贯穿于个体一生的发展,儿童早期社会化过程尤为重要。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分析家庭教育的特点,阐释了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智商、规则习得、情商、角色认知等方面的促进作用,针对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提出了营造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保证家庭结构完整;提高家庭成员综合素质修养,倡导再社会化;拓展家庭教育,构筑良好的社会化环境等优化提升家庭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他们的初级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家庭的教育、情感和保护功能弱化问题。为使“留守儿童”更好地实现初级社会化,家长应强化家庭教育意识,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17.
家庭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家庭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造成了一定影响。文章从社会化的角度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缺失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他们能不能顺利地进行社会化,健康地成长,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发展,而且对于社会是否能良性运行,是否能早日完成现代化都有着重要影响.基于存在的问题,应该构建一个能促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正常进行的社会网络支持体系.这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的共同支持,使得农村留守儿童能顺利完成早期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中国社会化、尤其是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守儿童这一独特现象应运而生。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暂时性的缺席,给孩子造成了巨大伤害。他们只是给予了孩子以生命,却不能真正带给孩子生命发展的意义。而由范梅南教授提出的教师替代父母关系——这一全新的师生关系理念,给予我们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很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及大众传播媒介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留守儿童父母监护缺位,造成家庭社会化功能严重弱化;父母监护缺位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同辈群体及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化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