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理解是教师依据个人的知识经验对课程进行的个性化解读和意义赋予,具有自我的主体性、精神的建构性和价值性等特征。课程理解直接关系着教师在课程系统中的存在方式,是教师课程领导的能动因素和内在需求。教师课程理解的促发必须创设利于课程理解的场域,使教师在人格的修炼中提升自我意识,在课程的实践反思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课程领导的关键在于"专业引领",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引领学生开展高品质的课程学习活动。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课程信念力、课程开发力、课程执行力、课程协调力、课程反思力"五个方面的专业发展诉求。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需要实现"五力共举",并在"内生"与"外发"两个方面谋求有针对性的策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依托苏州高新区金通幼儿园苏州市"十三五"教师发展专项课题的研究实践,结合2017至2019年三年的研究实际,针对提升幼儿园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支持性策略进行汇总与分析,力求通过实践提升理论水平,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更好地理解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实施、有效开展课程反思与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4.
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反映了研究者关于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的思考深度.受到西方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经验的启示,我国对二者关系模式的研究经历了范式转换,即从"分离"转向了"整合"范式.相应的,教师从课程的"工具"和"附庸"角色向"自觉反思"、"理解对话"、"共生"、"抵制"、"教师即课程"关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课程范式的转换要求教师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做出艰苦的调整。然而在课程实践层面上,存在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只有通过理解并与课程对话,对“我”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自觉反思与建构,才能达成教师与课程之间富有教育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郭兆年 《现代教学》2012,(Z2):90-91
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逐步深入,课程建设的重心已经由宏观策划、专家设计转为学校的实施与操作。"绿色指标"提出了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凸显了加强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理解1.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硬功夫,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根据课程方案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创造性地设计、编制、开发、实施课程,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班本课程"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为了让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让孩子成为发展的主人,班本课程的内容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围绕幼儿的兴趣、问题展开,反映的是教师、幼儿之间真实的学习、探索的过程。在开展小班班本课程《糖果宝宝》的实践过程中,收获了许多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疑惑,并由此进行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所上海知名公办小学,如何从知识走向智慧,让教师和学生超越规范性生存,走向创造性生存,并用智慧和创造来充实、支撑、引领师生,是浦东新区明珠小学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多年来,该校秉承‘和智慧一起幸福成长”的理念,确立了“为智慧的生长而教”的课程理念,努力在智慧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中体现校本特色,在校本教材的创生和实践中促进师生的智慧。本刊将以连载的形式对该校在建智慧学校、创智慧课程、育智慧学生三个方面的实践探索予以呈现。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2010年上海市启动了一次凝聚全市之力的课程改革攻坚战——"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以课程实践的方式,重点探索学校课程计划、学科建设、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这四方面面临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旨在改善学校现行的课程状况,指导并促进课程改革在学校的推行,提升学校课程品质。课程领导力建设,正是下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推出上海课程领  相似文献   

10.
林剑萍 《福建教育》2013,(11):13-1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课程管理概念已逐渐被课程领导这一术语所代替。特别是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以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为目标的课程领导,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所谓课程领导,必须被理解为并不是在控制人,而是在引导人做出高层次的判断与自我管理,激励相关人员投入持续成长的生活方式。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成功实施课程的保证。在具体的课程运作过程中,园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2.
<正>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跟大家交流想法,我今天下午的议题是关于课程领导力的。在我看来,教育的领导力主要取决于课程以及教学的领导力,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推动课程领导力,那么教育的质量就能得到完全的改善。今天下午,我和大家共同讨论的主题是"课程领导力"。我认为,课程领导力是整个教育领导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果一个教育领导者不理解课程,不能理解教学和课程的领导力,那么只能说他是一个外行的领导,不能抓住教育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4.
秦华 《文教资料》2011,(7):155-157
本文在认识课程领导力对当今校长的要求基础上,从提高教学水平的方面探讨并且得出结论,认为开展教学反思是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有效途径。行之有效地开展教学反思契合了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新的时代要求。文章探讨了校长在组织和领导教学反思方面所起的作用,可做的工作,论述了开展教学反思是提高课程领导力的有效途径的理由,并总结了为提高课程领导力,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对当今校长的几个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解释学视阈下,课程是表征了大量意义的文本,拥有大量可解释的空间。教师作为课程实践的主体,结合个人知识和实践智慧,在理解和解释课程活动中彰显课程意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与课程产生"视界融合",结合学生实际,与学生协商,使课程意义得以生成。教师在生成多元课程意义的同时,也在实践反思中成长,在课程发展中主动提升和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16.
教师课程执行力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要素,是制约课程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目前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所暴露出的问题,反映出教师课程执行力不强,要么以经验的方式,要么以讲教材的方式执行课程,鲜有以创生的方式来执行。因此,教师要从课程文本、课程对象、课程资源以及课程中的"我"等四个方面自我提升课程理解力,促进课程执行力的提升,以求有效地实现课程的目的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首次提出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因而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课程的领导者。教师是新课程改革和学校变革的巨大资源,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不仅能够改进课程实践,更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一、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及意义1.课程领导的含义课程领导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  相似文献   

18.
这次论坛非常重要,议题高位,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这次发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课程领导力与学校课程规划与设计的定位、体系构建、课程实施、课堂教学等。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领导力指按照一定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所进行的学校课程开发建设,实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能力。一、课程领导力的四点定位依据近一年时间的前期研究,做了大量的基础性调研,和部分校长开展了座谈,做了课改经验的典型调查,召开了四次学术会议的研讨,起草了两个纲要:指导纲要和实验基地校行动纲要。  相似文献   

19.
姚星钢 《上海教育》2012,(31):58-59
学校团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让每个教师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促进合作有效性,使教师在合作中共同领会和把握学校课程的价值,共同实施、执行课程的内容,共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课程领导力,浦东新区园西小学通过"合群、合谋、合力"的具体实践,实现有效的合作。合群: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基础合群是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基础,意味着对学校课程要求的认同以及行为上的一致,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个体融入小组  相似文献   

20.
张勇 《中学教育》2015,(2):51-59
教师课程理解是教师有效课程实施的先决条件,是课程意义生成的必要条件。教师课程理解可从对自我理解、对学生理解、对文本理解三个维度进行。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师受制于"方法"的桎梏,外语课程理解存在教师主体迷失、相互理解分离、文本意义虚无的特征。后方法时代课程理解更加注重具体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在国家外语高考政策调整的当下,中学外语教师应从自觉学习、自觉坚守、自觉反思、自觉突破的路径夯实基础,并且从变换站位培育国际理解精神、问题导向发展高阶思维、优化整合实现意义创生的路径形成特色,实现外语课程理解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