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行具有经典的象征意义,身体的旅行其实也是精神的旅行。美国旅行文学与美国梦的追寻紧密相连,故此美国旅行文学的经典主题源自现实中追求美国梦的经典表现。从"兔子系列"中主人公的逃离——回归之旅到《在路上》中主人公的迷失——流浪——幻灭之旅,再到《山水无尽》中的发现新世界之旅,美国旅行文学,不论何种主题,从正反两面为后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重塑虔诚美国梦、构建健康的美国文化提供着永不衰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汤亭亭是20世纪末美国华裔文学繁荣发展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她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文学作品既根植于中国文学,又深受美国文学的影响,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乔国强教授所著的《美国犹太文学》一书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从文化的视角出发研究美国犹太文学,探讨了美国犹太文学的发生、发展情况,并阐述了其与犹太文化、宗教和美国现实的关系。全书紧密结合文本,注重对文学内在规律的揭示,蕴含了作者的文化批判精神。乔国强教授在书中对"犹太性"的界定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该书的出版在帮助中国读者了解美国犹太文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也为中国学者研究美国犹太文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4.
六月十四日至七月十日,我院举办了美国文学研修班,由美籍教授詹姆斯·邦伯格和他的夫人多丽丝·邦伯格副教授分别讲授了《美国文学作品选读》和《英文写作》课。在此期间,邦伯格教授还先后作了“美国现代和当代作家概况”、“美国文艺批评”、“西方文学中的宗教问题”等专题报告。来自华东、西北、西南地区部分高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与美国文学传统[美]彼得·康 著 奚兆炎译在使用“美国文学传统”这个短语时,我头脑里想的是几个不同的题目。首先,我指的是把赛珍珠的作品同三四十年代美国文学所关心的某些主要问题连在一起的血缘关系。《大地》描写的都是美国人熟悉的主题。小说通过对话展...  相似文献   

6.
战争既是魔鬼,又是神话.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被称为权威之作的通史《剑桥美国文学史》问世(1917—1921),首开了战争——文学史的先河;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余烟刚刚消尽时,代表着战后的国民性和新意识特征的《美利坚合众国文学史》,以其宏大的《历史卷》和《目录文献卷》的繁复面目,于1948年临世,补充了前功的巧合性;随着战时状态而又未见硝烟当空的冷战的结束,新一代美国人再次对美国文学进行了解释,其表达形式就是1988年出版的《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这三部文学史被交口称颂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里程碑,其诞生的时间都与战争有着若即若离,看似魔幻联系的表面.  相似文献   

7.
6月20日上午,由我校文学院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今日世界文学》期刊联合举办的《今日世界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专刊”出版座谈会在文学院召开。莫言、余华、格非、食指等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批评家与会,就世界当代文学与中国文学、当下中国文学发展趋势及其与世界文学的联系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龚旻  高丽涛  王佩雪 《海外英语》2013,(23):262-264
为了对亚裔美国文学的主题变迁做一文本支撑研究,该文通过对《华女阿五》、《女勇士》、《谁是爱尔兰人?》和《快要窒息》的文本进行分析,梳理了亚裔美国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表现自我的自传和短篇小说阶段、在文化冲突中建构少数族裔的自我身份阶段和疏离中多元的主体性及少数族裔中的少数者的发声阶段,以期加深对亚裔美国文学主题研究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李恩富《我的中国童年》、黄遵宪《逐客篇》以及佚名作者《苦社会》进行文本细读,梳理了晚清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他者)和中国(自我)的几种模式:容闳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分别被建构为文明和落后的形象;李恩富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则分别被描述为纯粹的"异"和诗意传统的中国形象;在《逐客篇》和《苦社会》中,美国和中国则主要被表述为一个背信弃约的种族主义国家或苦难的中国形象。晚清旅美华人对"他者"和"自我"的文学想象,奠定了后来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和中国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讨论美国早期文学与英国等西欧国家文学的相互关系。本文所说的美国早期文学,是指美国建国以前殖民时期文学,以及美国独立宣言公布前后独立革命时期文学。本文旨在研究美国文学,通过它与西欧文学相互关系的探讨,想使这一研究引向深入。将从影响与接受两个方面来探讨美国早期文学与西欧文学之间的关系。国内学人,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宗教自传的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对美国社会道德体系的建构和维系以及对文学话语模式的影响两个方面。处在美国民族文学源头的《乔纳森.爱德华兹自述》和《富兰克林自传》,将清教思想主题化,不仅对美国社会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起了积极的建构与维系作用,而且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使清教思想在传记、小说、诗歌等不同文类中具有了主题意义,也使美国文学形成了简洁平易的语言风格和第一人称叙事传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美国文学中,无产阶级作家层出不穷。他们用战斗的笔,满怀革命激情,着力表现千百万人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呕歌蓬勃兴起的工人革命运动,呐喊着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号子,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壮丽的一页。 Ⅰ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标明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从此,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社会主义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在美国,由于十月革命的影响,一大批进步作家从狭小的“自我”圈子里挣脱出来,纷纷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走上了无产阶级的创作道路。 如果说,美国无产阶级文学得以产生的催化剂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那么,美国悠长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及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批判精神则是它产生的天然土壤。被巴林顿誉为“无产阶级小说家”(《美国思想主潮》第352页)的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在1907年就写出了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作品——《铁蹄》(The Iron HeeL) 20世纪初,美国国内阶级斗争日益尖锐。早年就读过《共产党宣言》并参加过工人运动的杰克·伦敦,积极加入美国社会党,并不辞劳苦地作演讲旅行。所到之处,他大讲资本主义的腐朽没落,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文学是英语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但因诸多学生认为课程的实用性不强、授课方式的"满堂灌"等原因,而被日趋边缘化。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对文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其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本文拟采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对《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进行教学改革,将其作为线下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旨在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升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为美国文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以美国文学大家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对1800年至2000年二百年内美国文学做出简要回顾,说明美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清教诗歌作为美国的早期文学,深受《圣经》的影响,以诗载道,阐释清教教义,并形成了简洁朴直的风格,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女勇士》出版以来早期的各种评论和争议,梳理华裔美国女性主义研究在美国本土的发展路径,揭示华裔美国女性主义文学和美国女性文学的发展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说明边缘和主流的边界具有跨越性和交融性。  相似文献   

19.
1 赞恩·格雷(1872—1939)是美国通俗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在西部文学家中,没有一位象他那样拥有大量读者,但又不被人理解;第四版《牛津美国文学指南》中说他是“一角钱小说”在二十世纪的继承人;中国出版的《世界文学大辞典》中称他为“西部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有些学者认为在1890—1930年间,他对西部文学广为流行所作的贡献比其它任何作家都多,还说当很多读者被问到如何对西部文学下定义时,他们都以格雷的作品来概括公式化的西部小说的因素;而美国学者John George-cawelti(1929—)在他的“通俗文学研究中程式概念”一文中就多次以格雷的程式化小说  相似文献   

20.
猛一听“美国华裔文学“这个词,你可能以为这不过是一支美国少数民族文学流派,内容单调,无非是写中国移民与美国社会的冲撞或者同化.你这是远远望去,走近一看你会发现“美国华裔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千差万别,并不是铁板一块.其中的两部佳作《中国佬》(1980)和《典型的美国佬》(1991)(两书的中译本均已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就是两部很不相同的美国华裔作家的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