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学校体育活动也随机增多,学生也越来越喜欢体育运动,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难免会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受伤后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音甚至导致终生遗憾。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更给学校体育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学校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现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的问题,介绍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并提出一套预防措施,科学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不断增强,中职学校也越来越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但在实际活动中,由于运动损伤时常发生,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影响到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基于此,中职学校就要针对课外体育活动中常见的几种运动损伤,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以此来有效预防与减少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正>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运动的练习,增强学生的体质,促使他们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但是在体育锻炼中,往往由于忽视科学的锻炼方法,经常发生各式各样的运动损伤,使学生的健康与学习均受到了影响。多年来,我通过对学生运动损伤的治疗记录部分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在951个损伤的病例中,属于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业梅 《体育科技》2005,26(4):51-52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水平和运动技能的重要手段。预防大学生意外运动损伤的发生,必须重视在晨练、课间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为学习生活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学内容的简要说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水平三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中提出了"初步掌握运动损伤及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简易处理方法"的学习目标,在水平四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中进一步提出"提高安全运动的能力"的目标。这一部分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树立科学锻炼的观念、培养运动中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意识、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增加体育活动的安全性非常必要。体育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随时向学生  相似文献   

6.
陈雪梅 《中华武术》2006,(12):52-53
大学生在课外锻炼时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但他们在运动中又比较容易受伤。因此,为了维护学生身体健康,保证课外体育活动在高校顺利开展,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主动预防比出现损伤后的治疗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统计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和损伤前所做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分析研究调查数据,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对预防运动损伤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浅谈对郑州市区四所高职院校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调查法,对郑州市区4所高职院校400名在校学生运动损伤原因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高职院校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探讨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调查结果表明,课外锻炼损伤率最高,为53.5%;其次,是体育课,为30.5%。损伤原因依次为准备活动不当、身体素质差、技术动作错误等;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男女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项目、部位、病理及治疗措施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找出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有效预防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法,对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1~3年级本科在校生的运动损伤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在254名调查对象中,发生过运动损伤的有229名,平均发病率为90.1%。另外,年龄越大,运动损伤的发病率越高,而男生比女生发病率高;体育学专业比运动训练专业发病率高;运动损伤的活动类型多发生在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发病率分别占62.9%、23.2%;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项目主要是大球类项目和田径项目,发病率各占59.0%、42.1%;多发部位集中于四肢和躯干部位,发病率为64.4%、14.0%;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为缺乏准备活动、运动负荷(局部负担量)过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思想上不重视;运动损伤发生后的主要治疗和康复手段为中草药疗法、物理疗法、伤后康复锻炼等。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男生运动损伤的发病率高于女生,从总体上看,运动损伤的程度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与年龄、课外活动、大球类项目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体育锻炼中发生的各种运动损伤,影响健康、学习和生活,妨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预防不合理的锻炼方法所发生的运动损伤和运动病理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笔者就所在校一学期以来群体锻炼所引起的211伤例的调查、发生损伤原因、特点、预防措施等做如下分析;1 运动损伤和运动病理状态调查统计 在211例运动损伤中,擦伤、磨伤轻度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曹宪民 《体育世界》2011,(1):99-101
高中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中学体育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活动中由于缺乏有力的预防措施,屡见不鲜的运动损伤正困扰着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本文对中学生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会对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增强中学生的运动自信心、活跃中学生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以及保证中学体育工作全面顺利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对绍兴市高中学生开展运动损伤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400名学生运动损伤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类型、部位和原因,提出了做好预防运动损伤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师范学院体育系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运动损伤与运动项目、季节有关;运动损伤主要是关节韧带扭伤和肌肉拉伤;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水平不高、场地欠佳、旧伤复发、运动疲劳等,并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体育专业168名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揭示了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规律及损伤原因为: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器材,气候状况不良;局部负荷量过大;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思想因素,过度训练,违反规则;身体状况不良等。并提出了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动损伤在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及课外活动中时有发生,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运动损伤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以探讨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这对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减少身心上的痛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均有重要意义,并为学生运动损伤的防治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15.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并对损伤在运动项目上的分布、损伤性质及损伤原因作了重点分析。同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使大学生明确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办法,从而提高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了解运动损伤在我国北方体育院系健美操专修学生群体中的发生情况。方法,笔者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哈尔滨学院体育系的100名健美操专修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所得数据显示:在该学生群体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达82%,并且运动损伤的发生时间多集中于1-3月份和10-12月份,而损伤程度多为中、轻程度的急性运动损伤。结论,造成我国北方体育院系健美操专修学生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是以下6方面的因素:准备活动不当;训练前伴有运动性疲劳;技术动作不合理;场地因素;季节因素;心理因素。我国北方体育院系健美操专修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应适当采取措施,避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以保证正常的教学、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在体育活动中受伤的316名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人的生物节律与运动损伤的关系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人体生物节律关系密切:生物节律与运动损伤发生的类型、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高师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法,对高师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其特点,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伤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并对损伤在运动项目上的分布、损伤性质及损伤原因作了重点分析,同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使大学生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办法,从而提高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技工院校(以下简称技校)学生在运动中的运动损伤现状,减少运动损伤对锻炼者的身心损害,本文针对汕尾市技工学校2017级和2018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现状,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人实物考察法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对技校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常见运动损伤部位、运动损伤的防治等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提出了相应的有效预防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