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非预设性生成"是学生不满足于课程学习目标而对知识做出的一种自主性探究,是课堂中的宝贵资源.正确处理好"非预设性生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高中数学教师应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在促进课堂预设生成的同时,善于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并因势利导,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与发展创新的平台,从而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落实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
"自然生成"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进行互动式引导和学习,并不断创造新情境、产生新数学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自然生成"的课堂能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全方位发展,能让学生有效掌握更多数学方法,能培养学生多方向的数学思维;对教师而言",自然生成"的课堂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营造出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初中数学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互动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教师需要从观念上理解"生成",厘清"生成"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识别"生成",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行为上读懂"生成",给学生解释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发挥课堂"生成"资源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韩洪文 《考试周刊》2013,(97):55-55
文章提出初中数学教师要切实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益。教师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让数学课堂成为"交流数学"与"分享数学"的场所;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启发学生学会思考;要关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戴顺盛 《教师》2014,(30):101-101
精彩的数学课堂是教师的精心预设和学生主动参与、动态生成的课堂。充分利用课堂中的非预见性资源,注重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可以让"知识超越教材",让"教学超越课堂"。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经常碰到学生"出错","出错"是学生最朴实的行为,是学生最真实的暴露。作为教师,我们应让这些错误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成为数学教学的催化剂、促进点,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生成点、体验点、顿悟点。教师要有效地利用、巧妙地引导、适当地开发、恰当地处理错误,捕捉生成,快速反应,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机盎然,才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着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学生,教师应当充分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相信他们的自身潜能,尽力为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调控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促进有效的动态生成,为课堂有效生成提供条件,打造充满生机的数学课堂。一、创设情境,为课堂生成营造氛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  相似文献   

8.
蔡玉琴 《教师》2013,(21):39-39
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数学课堂上的生成是真实而美丽、稍纵即逝而可遇不可求的!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敏锐的慧眼,面对"意外的生成",能灵活机智地把握时机,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因势利导,让有价值的资源渐入佳境,别有洞天;让看似平常的资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用我们灵动的智慧把"意外的生成"转化为教学资源,让细节演绎出别样的精彩,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师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时会产生认知偏差,甚至是失误。而这些偏差或失误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往往被一线教师所忽视。教育专家说:"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敏锐地捕捉有价值的"错误资源"并巧妙地加以开发和利用,从而变其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呢?一、知错认错,让"错误"绽放  相似文献   

10.
教师应该讲究课堂艺术,适时捕捉学生不可预测和不能再现的生成资源,恰当处理,将学生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让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生成者、重组者、传递者和再生成者。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动态生成"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拥有敢想、敢疑、敢问的学习精神。  相似文献   

11.
黄友锋 《考试周刊》2014,(93):75-75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有话可说、想说、敢说。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改变教学方式,提供说的机会,激发说的热情;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从不同角度进行说的训练;预设并重视课堂自然生成。  相似文献   

12.
教师如何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动态生成资源.随机调控并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提高数学素养,有效利用数学课堂中学生不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让其成为数学课堂中不断涌动的精彩.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而生成的认识有粗浅的、正确的、创意的,但也有错误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有意引发学生对错误认识的交流,让错误成为课堂生成的资源,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案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求出手中平行四边形纸片的面积,问题首先集中在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上。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折叠、剪拼、割补、观察,并争辩、提问,学习气氛欢乐明快。有的转化成功,面露喜色;有的转化失败…  相似文献   

14.
陈洁 《广西教育》2013,(17):83-84
在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受"华丽课堂"的影响,将数学教科书弃之一边,整节课都在运用多媒体,从新课到练习自始至终都没有让学生看一看书、读一读书;也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数学课本做练习题,最后总结、布置课后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生成是动态的,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生成,巧用课堂生成,让数学课堂更具活力,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本文以"认识垂线"一课为例,对巧用课堂生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的灵动生成,让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学习轻松。一、精心预设是生成的前提课堂伊始,如果有丰富的"预设生成",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老师备课时要"预设"好"生成",这样教师在课堂中就能促进"学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主要包括学生的错误、学生的动手经验和学生的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关注和把握好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上完每节课后都有"原来如此"般恍然大悟的感觉,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善于巧设问题引探究,让课堂凸显理性美;捕捉生成善理答,让课堂折射深邃美;架设支点促思考,让课堂充盈开阔美;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感悟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教师如何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动态生成资源,随机调控并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提高数学素养,有效利用数学课堂中学生不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让其成为数学课堂中不断涌动的精彩,从而既巧妙地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完成对课堂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又不露痕迹地引领学生置身于他们自己创设的一个个精彩的情节中,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目标所在。事实上,我们很多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还有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的每一分钟都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想法、新的创意,它已经由完全的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而这些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的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需要教师要弹性预设教案,以此来促进动态生成,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