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赫德与阿思本舰队事件方堃19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阿思本舰队事件,是英国插手近代中国海军建设的一个阴谋。在这次事件中,两个有着共同目标的英国人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一位是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李泰国,他因明目张胆地攫取中国海军的指挥权而被清政府罢...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 3 0页 :“总理衙门刚刚建立 ,就被迫正式任命英国人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从此 ,中国海关管理权由英国人赫德等操纵了近半个世纪。”从字面上看 ,赫德从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后担任了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而实际上 ,1861年是李泰国正式出任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 1863年赫德继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190 8年赫德请假回国 ,1911年正式卸职。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 46年 ,是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可见 ,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 ,是赫德之前的李泰国赫德是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吗?$山东省即墨县第四中学@王淑…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节有这样一个注释:“赫德,1859年出任中国粤海关副税务司,1863年继英国人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46年,是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笔者认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字鹭宾,英国人,生于北爱尔兰。1853年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旋入外交部,1854年奉派来华。初在香港驻华监督公署任职,次年任驻宁波副领事助理。1858年,任广州领事馆助理,英法联军占领广州组织的“三人委员会”秘书,1859年任广州海关副税务司。1861年任代理总税务司。1863年,因李泰国越权与英国水师总兵阿思本私自签订合同,被总理衙门免职,赫德继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因病请假回国,1911年始去职,把持中国海关达48年之久,是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赫德继任总税务司后,大力改组海关,确立了在外国人管理下的海关制度。按此种制度,1864年,中国沿海十二个商埠(包括台湾两个在内)和沿长江的九江、汉口的海关的税务司都由总税务司委派外国人担任,税务司以下的较高级职员也全为外国人。以后新增的海关都照此办理。税  相似文献   

5.
1863年11月赫德被清政府正式任命为“总税务司”之前,曾连续两年多担任“署理(代理)总税务司”职务。在这期间,赫德无论是在为列强进一步夺取中国海关主权、竭力维护列强利益,还是在促成清政府与列强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方面,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试就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制度的建立与赫德的关系,以及赫德维护列强利益的活动,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旧中国海关首任总税务司H.N.La y的汉名是李泰国还是李国泰,多年来,有关书刊各说不一,按李某的英文原名为莱·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 Lay),来华后,大概沿用其父汉名李太郭,取李泰国汉名。。由于李泰国1842年即随父(英国驻华领事官)来华,先后任过驻上海代理副领事,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委员,旧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等要职,又是李(泰国)——阿(思本)舰队事件的主角之一,在中国活动二十多年,有关中国近代史和海关等史译著都不免要提及他。可是不少译著却将李泰国颠倒为李国泰,甚至在同一本书中,李泰国和李国泰两名并存。使读者搞不清李国泰和李泰国究竟是同一人还是两个人,引起混乱。  相似文献   

7.
英国人赫德从1861年到1911年在中国海关任职达近半个世纪之久,史学界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如果不囿于赫德本人的国籍身份、行为动机,通过与清政府时统治下的海关制度比较,可以展现出赫德任职期间在总税务司制度、关税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缉私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从而揭示赫德对中国海关制度近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全民 《历史学习》2003,(12):31-31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总理衙门建立以后,清政府任命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是A.戈登B.华尔C.赫德D.蒲安臣参考答案为C。表面上看,此题选赫德是正确的。但这一答案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认为总理衙门建立后清政府任命的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就是赫德。事实上,赫德是第二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1861年1月20日,适应西方列强设立专门外交机构以加强中外交涉的强烈要求,在奕讠斤等人的奏请下,咸丰皇帝批准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通称“总理衙门”。海关总税务司就是总理衙门的附属机构。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到负责购买军火及机器设备…  相似文献   

9.
“阿思本舰队”事件是中国近代海军初创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清政府在这次事件中耗费了巨大的银额。关于这个问题,史界对它的估算历来莫衷一是。本文依据有关档案资料,试图对这个问题作全面的考察,以求一个比较精确的数字,并透过这个数字认识英帝国主义侵华的实质。 (一) 要弄清阿思本舰队究竟耗费清政府多少银两,首先必须查实清政府筹建舰队时动拨的银两数。据笔者所考,这笔款数包括三次拨款、轮船月费、遣回经费和零税银等。第一项:三次拨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华取得了更多的特取。但太平天国运动使清廷元气大衰,这势必不利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为了把清政府变成自己驯服的工具,以便维护自己既得利益,列强感到有必要扶一扶清政府。1861年秋,代理总税务司赫德向恭亲王奕訢提出购买外国轮船,建立新式海军以便从  相似文献   

10.
1861年清政府决定向英国购买船炮,建立新式海军。清政府筹办新式海军,与外国侵略者的怂恿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怂恿清政府向外国购买舰船建立海军的英国侵略者,是当时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和英使馆参赞威妥玛。总理衙门后来在致威妥玛函中曾回顾说:“中国购买轮船一事,从前中国举办之初,原因两国既经和好,卜大臣时思为中国设法平贼,贵参赞又尝谓中国非创立新法,不足挽回从前之积习,因而本衙门与赫税司议及外国轮船。”1861年春,担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李  相似文献   

11.
1862年2月,清朝政府决定委派税务司李泰国在英国购置军舰,并组织一支海军舰队,以充实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武装力量.该舰队系由英国提供官兵和装备,故称之为"中英联合舰队".关于要求外国侵略者派出侵略军为清朝政府"助剿"太平军问题,早在1860年5月太平军第二次粉碎清军江南大营后,已由一些大官僚大地主提出.同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英、法为首的外国侵略者由于通过《北京条约》达到了侵略的目的,中外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它们就立即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2.
阿斯本舰队事件是赫德在中国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从此,赫德把持中国海关50年,那么,赫德是怎样通过阿斯本事件而飞黄腾达的呢?一、在清政府危难之际显身手.二、进退两难的赫德.三、确立地位的赫德.  相似文献   

13.
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于中国的侵略逐步升级,从经济到政治,再由政治到领土,最终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作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参与了中德有关胶州湾、中英有关威海卫与香港拓址的交涉。德国舰队占领胶州湾后,赫德首先建议总理衙门要求德国撤军。眼看德国撤军无望,赫德又转而劝说总理衙门尽快满足德国的要求,早日结束中德间的交涉。为了使英国也在抢占中国沿海重要港口方面分得一杯羹,赫德以清政府打算主动将威海卫租借给英国为由,将英国政府的目光引向威海卫,在中英有关威海卫的交涉中充当了双方沟通的桥梁。在中英有关香港拓址的交涉中,赫德向总理衙门建议由港英政府帮助中国在香港周边收税,从而引发了中英间有关九龙海关税卡去留的交涉。  相似文献   

14.
赫德∶操纵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的英国人陈凤民晚清之际,朝廷腐败无能,国家主权屡被践踏。尤为严重的莫过于海关管理权为英国人所窃取,并长期霸占。其中赫德是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时间最长的一任,达48年之久。在其任职内,赫德使外籍税务司制度得以完善、巩固;同时,也...  相似文献   

15.
英人赫德担任晚清帝国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不仅掌握着清政府的海关大权,还染指了清政府的常关权,控制着大清帝国的财政收入,影响着晚清政局。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政府凭借强大军事实力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夺取在华政治、经济和军事特权。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这一要职期间,掌握了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的税收大权,在发展对华贸易中维护英国的利益,但是其实行的海关体制方面的改革,也为中国海关走向近代化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13年高考全国卷又一次考查了近代中西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赫德: 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作了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8.
依据《胶澳租借条约》有关规定,德国强租胶州湾之后的近十年时间里,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代表清政府就青岛设关征税事宜与德国使臣反复晤商,签订或修订了一系列有关青岛租借地设关征税的章程.  相似文献   

19.
西藏亚东关兼办邮政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邮政之正式成立,始于1896年中国海关兼办的大清邮政。何以由海关来办邮政?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牢牢控制了中国海关,但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要向其它领域扩展,攫取更大的权益,而邮政早就是各国列强,特别是英国所要谋夺的目标。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人赫德经过30年的处心积虑的活动,终于如愿以偿,说服了清政府同意由海关开办国家邮政。初期系由各通商口岸先后设局通邮,逐渐向内地伸展,继而形成全国邮政网络。赫德兼任总邮政司,邮政总办专司之;各海关税  相似文献   

20.
从旧中国海关高级职员的属籍看帝国主义对海关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中国的海关一直为帝国主义所控制,海关的最高领导职位——总税务司,自1859年设立之日起,始终由帝国主义国家的人充任。海关的高级职员税务司和副税务司,也大多数是外籍人。海关的实权完全操纵在他们的手中。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计有六任,即英国人李国泰(H·N·Lay)、赫德(R·Hart)、安格联(F·A·Aglen)、梅乐和(F·W·Maze),日本人岸本广吉(H·Kishimoto)(日伪时期)及美国人李度(L·K·Littile)。副总税务司前后有三人担任,英国人裴式楷(R·E·Bredon)和安格联,华人丁贵堂。依据海关档案的统计,1859年至1948年6月,近九十年间,旧海关全国各海口的税务司累计330人,其中英籍157人(占总数4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