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对中国国内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最难习得、最易出现偏误的两个授受表达"てもらぅ"和"てくれる"为研究对象,从日语教学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二者可以互换和不可以互换的情况下,意义、语气方面的异同,以及各自的独特用法,目的在于使中国国内的日语学习者加深对这两种较难的授受表达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对《"啄雌鸽杀"的"杀"是表结果的不及物动词吗?》中的一些解释提出疑问,经论证认为"啄雌鸽杀"是"隔开"型动补结构,"杀"是表"死亡"结果的不及物动词,并就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数字式略语是指把相同的结构成分或语义成分提取出来,冠以数字而构成的一种表达方式.在翻译这些汉语数字式略语时,往往需要进行"镶补",即在翻译时补充一些读者不懂的文化背景,或做一些解释性的翻译,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原文.在英译过程中进行"镶补"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生态逆补"是自然界生态平衡和人类文化生活调节的重要手段.作者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精神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态逆补就以良性居多,反之,其所寻索的文学逆补就容易陷入"恶补"的泥淖.当代青春文学创作中"以病为美"、"以悲为美"的倾向正是这种生态"恶补"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学习的起点,教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运用"三会式",即通过阅读获取认知领会、通过补旧换取认知附会、通过试做博取认知体会,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化学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两免一补"是国家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通过典型个案的实证分析,对"两免一补"的落实情况与实施"两免一补"后学生的教育费用,以及学校管理成本运行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大体境况;对由此所折射出来的现实问题进行反思,并探究其解决的途径,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去"是一个古今常用字(词).《说文》《说文解字注》《汉字演变五百例》等书中都提出"去"字本义是"离开",而任学良同志在《〈古代汉语·常用词〉订正》中提出:甲骨文中那么多"去"都是"往"的意思,"人相违"不是本义,而是"后起义".裘锡圭同志又在《说"去""今"》一文中提出,"去"的本义是"开口","去"字的"离"开义可能就是由"张开"义引申而来的.笔者在考究"去"字本义过程中发现"去"是个相当重要复杂的词.可以说,前人从各个角度对"去"的研究成果相当丰硕,如王学奇(1999年)对"去"字的表空间、表时间、表行为的趋向或持续及用作语助词、介词等多种用法和义项作了系统的补释.  相似文献   

8.
"两免一补"政策是指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虽然"两免一补"政策对于提高农村地区学生入学率有促进作用,但是它给农村义务教育本身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以山东省青州市东坝初级中学为例,就"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消极影响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使人们对该政策有一个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通过参照有关的研究成果与可资借鉴的理论,以及发掘更多的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二句表达方式相类似的唐代诗篇,旧解中有关该诗人物与情感的偏颇之见或许可得适当矫正,其合理成分也可以得到更多补证.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免一补"政策对于促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快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以YC市、XS县和JY市为实证,调查"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是否真正是农民心目中的"阳光工程",根据实际调查的情况提出为了真正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质量,要继续加强法制建设;改革或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扩大资助范围,进行动态管理;对欠发达的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并做好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了高中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对数学用途的理解 ,心目中的数学教师 ,最希望上的数学课模式以及喜欢或不喜欢数学的原因等。调查发现数学成绩较好学生与数学成绩较差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 ,并且学生数学观的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数学的教 ,也影响着数学的学 ,同时也影响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从小学到初中,数学知识本身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提高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因此,教师必须正视学生解题错误,找出解题错误的原因,找到减少学生做题错误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更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师的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的思维的发展、深化和开拓。提出了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应采取适当的过渡教学方法,加强数学概念的学习,注重问题的分析过程,采用恰当的多媒体教学,辅助一定的数学软件教学。弱化具体计算步骤。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在初中总复习阶段必须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通过知识系统的复习,范例精选精讲及习题训练和良好的思维训练的环境培育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要努力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求异质疑 ;重视学法指导 ,培养创新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应用数学方法求解,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解题过程简便、清晰,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依赖、急躁、定势等心理障碍。数学教师必须运用心理学知识,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数学建模在数学学习和应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与数学模型法有些不一样。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1.对已建的数学模型进行“意义赋予”,让学生感受建模作用 ;2 .应用题要应用 ,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训练学生建模 ;3.实行探究性学习 ,促进学生主动建模。  相似文献   

20.
学困生是班级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而导致他们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教师应关注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