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真正在"导"字上做文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所创见.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要有一点是新的东西或是自己的东西,哪怕并不完善,也要给予鼓励.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一点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壮娜 《考试周刊》2012,(92):82-83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意识,还要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3.
张健  张永久 《山东教育》2003,(21):69-71
人的思维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要有一丝创新,哪怕并不完善,也要给予鼓励。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探究者,才能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才能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4.
朱紫莲 《新疆教育》2013,(11):174-17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关注发展需求,强化思维训练,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所要研究的一个重点。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系列的方法就是思维的规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切实做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21世纪中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思维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探究者,才能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6.
人的思维往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那种“一问一答”的所谓“启发式”教学,往往把学生当作应声虫。长期下来,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还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动发展。因此,对于新一轮的实验教师,不能再包办一切,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在“导”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所创见,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要有创新,哪怕并不完善,也要给予鼓励,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掌握新技术、学习新科学,数学课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即通过数学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钟常梅 《新疆教育》2013,(7):157-157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在于教会学生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核心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果教师能够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之逐渐具有自学的能力,不但能学好数学,而且会终身受益。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发展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的应有要求.心理学中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理解什么东西,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人的思维除了包含有智力因素之外,还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达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思维积极性得以保持下去,同时要满腔热忱地支持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是围绕解决问题展开,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师教会学生运用问题解决的数学思维和基本规律,帮助学生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去保持清晰的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系列的方法。教师首先要抓住问题解决的核心概念,通过情境教学、互动教学等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多角度理解,培养他们相对成熟的问题解决思维。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思考,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这实际上指的就是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元认知作为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能提升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从而为数学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很多中学生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根据多年的实践,结合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研究得出,一是培养兴趣入手,教师精心安排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二是教会学生方法,教师要善于启发;三是培养好思维品质,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要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王伟伟 《考试周刊》2012,(33):65-66
数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体现,它是由一个又一个问题串起来的。如果学生能把数学问题,由不知到知,由不明白到明白,由不太清楚到非常清楚,那么他们也就学会了数学,学懂了数学。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还要教会他们解决问题。因而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桂英 《考试周刊》2012,(61):64-64
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它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问题的解,而问题解决则是数学的心脏。所以说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应当以问题教学为主线,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为动力,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为目的展开教学。一、创设问题情境学数学的关键就是解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难易适中、讲求实效、自行探讨等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解决的思维场景,把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从问题情境中抽取出新的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以下“四性”。  相似文献   

15.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确,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能够随着条件的改变,迅速确定解题方向,或随着条件的变化,有的放矢地转化、发现解题方法。数学课堂教学中,以问题导学为载体,通过灵活的思维训练,给学生解惑释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恰当的思维训练能够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励,尽可能展示思维的全过程,在思维训练中给学生解惑释疑,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淡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挥例题的教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数学指导委员会(NCSM)认为“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应当以“解决问题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而例题就是一种问题形式,所以例题教学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数学例题教学应达到知识功能与教育功能。知识功能指的是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教学功能指的是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其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由于数学问题是数学思维的动力,数学思维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不但要精心挑选例题。使其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更要善于对例题加以变式,充分发挥例题的功能,使其真正达到既落实双基,又培养能力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教是为了不教。优秀的教师不一定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能够给予学生以启蒙,教会他们思考问题,进而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去学习,致使终身学习。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在于教会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主要体现于先"扶"着走,再"牵"着走,最后自己走。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已引起了国内外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可见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质疑论争,并从中学会求异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尝试、体验、实践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二题     
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幼儿园教师,根据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的体会,中师的教学必须重视两个问题。一、要教会学生会学现代教学的任务,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使学生善于自己补充知识,增强能力。因此,教师应把“教会学习”、“教会使用一个人终身都靠它来掌握知识的那种工具”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怎样教学生学习?主要是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开始,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读书方法概括起来有三——粗读、细读、精读。粗读就是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