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组诗《我忆念的山村》发表到现在,已经16年了。它先获了《诗刊》优秀作品奖,之后,《文艺报》上的文章称这组诗为“刻划中国农民性格特征的力作”。许多的诗歌集子选了这组诗,这组诗还进了《中国新文学大系诗歌卷》。如果说我写了20多年的诗,要找代表作的话,《我忆念的山村》就是。 说说这组诗的写作,我觉得对我自己的写作是有意义的,也许对许多青年朋友的写作也有些启发。 1977年,我作为湖北省委路线教育工作队员,在  相似文献   

2.
《文艺报》消息,诗刊社与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联合举办的三个年度诗歌奖项日前评出。大解以组诗《更深的天空》、柯健君以组诗《沾满海腥味的歌唱》、刘福君以组诗《韶山书》获2010年度诗人奖,陈人杰以组诗《仰望星空》、泉子以组诗《秘密的执行者》、敕勒川以组诗《草叶上的海》获2010年度青年诗人奖,周啸天以《玉树》(外二首)、涂运桥以《鹧鸪天·洛阳烈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有缘见到一篇较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文章——《边地苦难中的灵与肉——杨牧诗歌片论》(以下简称《片论》).杨牧是80年代诗歌界引人注目、影响颇大的大西北新边塞诗派主将之一.此文对杨牧的《边魂》系列组诗多有中肯分析,但其对杨牧在创作这一组诗之前的大量诗作的评论所用标准,所得结论,我们却很难认同,不能不质疑.  相似文献   

4.
高凯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两年前其发表在《诗歌月刊》(下半月刊)上的组诗获得首届闻一多诗歌奖,以其夺得十万奖金而在中国诗坛上下引起轰动。组诗《白纸黑字》仍然保持着一贯的诗歌艺术风格,以独特的方式关注乡土、关注人生,  相似文献   

5.
奥登的《战时》组诗创意独特而且思想深刻,对其后来的诗歌之路影响重大,亦对其他诗派的诗风起一定的暗示与引导作用。使用精神分析学的批评理论,剖析奥登在组诗里所使用的回溯和对应的修辞手法,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奥登在诗歌中的写作特点以及其内在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娜.阿赫玛托娃是俄国白银时代现代主义诗歌的著名诗人,在诗人的许多诗歌中,都渗透着对东正教的信仰,要评论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创作就必须谈到东正教。组诗《安魂曲》是女诗人于1935-1940年间创作,被认为是阿赫玛托娃整个创作生涯的代表作。分析阿赫玛托娃在组诗《安魂曲》中所表现出来的东正教思想,能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东正教情节。  相似文献   

7.
一组诗的构架是它区别于单体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文体特征,也是帮助读者理解组诗的重要线索。因此,对组诗的构架进行探析有其必要性和实用性。在分析《露西》组诗所包含的每一单体诗具体内容的基础上,从组诗的创作时间以及诗人在每一首诗里所表露出的情感流程等角度,文章不仅发现了其传统框架的弊端,同时还探讨出其最佳框架。  相似文献   

8.
<正>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隐逸精神也正是通过他的诗歌作品来充分体现的,其《归园田居》组诗更是被视为研究其精神内核的经典之作。随着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对于《归园田居(其三)》的解读视频的走红,学界兴起了一股研究《归园田居》组诗的热潮。本文以《归园田居(其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以及他的其他诗作,对作者的隐逸之志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对《归园田居》组诗中精神层面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  相似文献   

9.
台湾女性诗歌中的女性主义自觉,大约始自70年代束,在八九十年代渐成风气,但是台湾女性诗歌中的女性主义因素的出现则大大早于这个时段.60年代末,蓉子创作的组诗《维纳丽莎组曲》,应视为台湾女性主义诗歌的溢觞.此后,女性诗歌从爱情婚姻、生存困境、生理等方面,以自己的身体与经验作为审美感知的原点,进入到对个体生命、对自然本真的体悟中去.这正是女性主义最内在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10.
《辋川集》是王维归于辋川所作。不论在内容上或者是在表达形式上《辋川集》这组诗都别具一格。诗歌在意象选取方面,倾向于选取自然山水景物;在内容方面,主要表现了诗人的禅佛思想及山水情怀,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追寻;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五绝和同咏的形式来突显辋川作为自己精神追求的园地。  相似文献   

11.
清代学者顾嗣立所编选的《元诗选》初、二、三、癸集,共收录元代诗人近3000家,诗作约25000首,是元代诗歌史上的第一部大型诗歌总集。《元诗选》的文献学价值是多方面的。现从《元诗选》的《凡例》、元诗文献搜集、诗人小传等为切入点,对《元诗选》的文献学价值进行论析。《元诗选》为保存与整理有元一代诗歌文献作出了巨大贡献,应载入中华文化之史册。  相似文献   

12.
晚清诗学大家王闿运之《唐诗选》是晚清著名的唐诗选本之一。通过对选本所选诗歌及其评语的双重解读,不难发现该选本并非如王闿运自己所云的"不能出八代之外",亦非仅备诗歌之"美",而是一部力求展现唐代诗歌之流变、以求能为后学者呈现更多诗歌创作视角的诗歌教材,从中亦不难看出王闿运并非一食古不化墨守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文人。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现代派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写下了重要篇章。诗人纪弦由中国大陆到中国台湾,由路易士到纪弦,几十年漫长的创作历程,继其早期创作之后,实现了台湾现代派诗新的开拓与实践。纪弦诗歌中修辞艺术的彰显,反映了其审美情绪与生命体验中的哲思。浅白诗歌语调中的排比、反复回环等手法表达了诗人执著的人生体验与追求;象征性诗篇中,暗喻、想象、跳跃性等技巧的运用书写了诗人独立、自觉的情感及哲理的突破。从审美角度看,纪弦诗歌意在将思情与体验融于形式和技巧,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意象的流动性和象征性带来时空变幻跨越式的审美感受。同时,纪弦诗歌中审美体验的激情性和随机性也是其显著特征,即使是平实的话语,也是深奥和令人震撼的。  相似文献   

14.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变革绮靡的宫廷诗风,为唐代诗歌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然而,纵观今存十余种"唐人选唐诗",仅《搜玉小集》选其诗一首,其他唐诗选本均未提及陈子昂。我们通过分析各种"唐人选唐诗"的选本发现,选者编选诗歌的范围、理论依据及诗歌传播上的限制等是陈子昂诗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文选》是唐代及以后文士们文学创作的艺术渊薮,阅读《文选》也就成了大家学习前代文学作品的必经阶段。朱熹认为李白“始终”学《选》诗,并继而评价其诗“所以好”。朱熹对李白学《选》诗所强调的“始终”,具备“自始至终、一直”和“归根结底、根本上”的双重含义。同时,他基于复古立场对李白诗歌作出的“所以好”的评论,又因其“道文一贯”的学术思想而增添了强烈的道学色彩。  相似文献   

16.
《穆旦诗全集》和《穆旦诗文集》的出版对于推动穆旦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新诗史意义,其中一些史料的增补可以看出穆旦新诗的改动情况。穆旦的日记、书信和诗作,极端年代特殊的诗人心态、新诗观念和新诗传播方式都为考察建国后的诗人写作提供了崭新而宽远的视域。知识分子的心态史和写作史是在时代语境转换中完成的“丰富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潘仁炎 《巢湖学院学报》2009,11(4):43-45,132
王维名作<辋川集>,描山绘水,空灵隽永,以其"短小轻便""诗中有画"的特色逐渐成为一种辋川格式,导致后来运用五绝组诗歌咏山水景物的作品大量产生.在众多的模仿者中,宋人苏轼"以文为诗",另辟蹊径,创作组诗<岐下诗>,体现了对<辋川集>的新交.王、苏二人不同的艺术趣味和人生经历是形成这种新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诗歌选本,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他选诗角度与注释方法都不同于其他诗歌选本。尤其是注释部分,钱先生采用了中西结合、古今比较、修辞学、心理学等多种方法。仅仅是他运用“文学笔法”和“诗意的对话”两种注释方法,把诗歌的注释当作文学评论来写,用其他诗人的诗歌去解释诗句,这些方法的运用也显示了钱先生的才华与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翻译家维特·宾纳翻译的《玉山诗集》是《唐诗三百首》在英语世界的第一部英译单行本。宾纳在“散体”译诗思想的指导下,以独特的方式传译了唐诗的情感、语言风格和音乐性。宾纳创作的诗歌折射出他丰富的唐诗翻译体验,显现出唐诗意象、语言等“汉诗风尚”,是著名的“仿中国诗”。《玉山诗集》与仿中国诗为宾纳在英语诗坛赢得了盛誉,促进了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稿在吴兴丛书本《迟鸿轩集》附录《藐叟年谱》的基础上,搜辑其往还朋辈诗文中酬赠、唱和资料,增益其生平行迹,补充其治学、习书之迹,交游、酬唱之什,聊补年谱之未备,以供论文史者参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