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化师范学院藏好太王碑拓本是一份较为重要的早期拓本,价值颇大。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对拓本进行了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并出版了研究成果《通化师范学院藏好太王碑拓本》。现将此拓本的状况和初步研究情况,以及拓本价值等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分析,兹纪念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  相似文献   

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1):F0002-F0002,F0003
高句丽考古研究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成果也十分显著。学界对于高句丽文物考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好太王碑、古墓壁画及其他考古包括古城、瓦当、文物遗迹等方面的研究。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在这一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绩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了,其重新发现的时间却存在着几种说法,如同治末年、光绪初年、光绪六年等。依据王志修当年到过好太王碑前进行调查,并且最早刊印《高句丽永乐太王古碑歌考》中的记载,认定好太王碑发现于光绪三年---1877年。同时指出,是由怀仁县书启关月山发现的。好太王碑发现后的光绪四五年间,火焚除苔,然后才出现完整拓本。叶昌炽《奉天一则》所记“光绪六年,边民斩山刊木始得之”,说的正是好太王碑拓本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院高句丽研究所耿铁华教授的新著———《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的墓碑 ,立于吉林省集安市郊。本书论述了好太王碑建立、保护、捶拓、拍照、石灰涂抹等问题。对碑石文字现状 ,国内外学者的释读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与说明。作者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 ,在充分利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本书作为“东北边陲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项目出版的第一批图书 ,内容丰富 ,资料翔实 ,考论结合 ,是研究高句丽历史与好太王碑的一部优秀学术著作。耿铁华教授新著《…  相似文献   

5.
朱尖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9):2+145-F0002,F0003
2013年7月3~4日,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以集安市新出土高句丽时期的石碑为主要议题召开了2013年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年会,本次会议的议题还涉及到高句丽考古与历史问题研究和东北民族考古与历史研究。来自北京、辽宁、黑龙江和吉林的10余家科研单位和高校的60多位专家学者和部分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诸学者就集安高句丽碑与东北民族历史与考古等课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6.
好太王(又称广开土王),生于公元374年,是高句丽第十八世故国壤王伊连之子,名谈德,中国历史古籍中称之为高句丽王安。故国壤王三年(公元386年)被立为太子。据《好太王碑》记载,好太王的全称是“国岗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公元391年,他继位成为高句丽第十九世王,此时,他年仅十八岁,号称永乐太王。好太王统治时期是高句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巧妙地利用当时有利于高句丽  相似文献   

7.
好太王碑证史与补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好太王碑是现存最长的高句丽文字资料,记载了高句丽起源、建国的传说,前三王的传承,好太王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好太王对外军事活动及其战争经过、结局,好太王守墓烟户的来源与摊派情况及相关守墓制度。碑文中涉及了许多文献不载或记载不够准确的史事,其对历史文献地证实作用和补充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是好太王碑对于高句丽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二战以后,好太王碑研究已经引起我国学者和日本、朝鲜、韩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考释研究好太王碑文字与历史的过程中.也对好太王碑的拓本进行了调查研究。目前发现的好太王碑拓本有双钩本、双钩加墨本、拓本等几种。其中拓本又有石灰涂抹前后的两种拓本.其年代应以1900年前后来划分,关于石灰涂抹的原因和年代,也做了简要的讨论和说明。以此纪念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  相似文献   

9.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9):F0002-F0002
滕红岩,男,汉族,吉林省辽源市人,生于1962年10月,1984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供职于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历史地理系,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被聘任为吉林省历史学会理事,吉林省社会科学高句丽文化研究基地、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的渤海史研究方向负责人。  相似文献   

10.
1998年6月26日至28日,全国首届高句丽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北京、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文博系统、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50多人出席会议。其中,既有多年从事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的老专家、老学者,也有刚刚进入这一领域的青年学者。既有汉族学者,也有满族、回族、朝鲜族的学者。会议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研究中心和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所联合主办。国家有关部委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对此次会议极为关注,热情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冉牟墓志与好太王碑的书体、风格及与中原文字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冉牟墓志属行楷书体;冉牟墓志与好太王碑相比照,“好碑”在前,“冉志”在后,从好太王碑到冉牟墓志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反映了高句丽与中原在文化上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至今仍然屹立在吉林省通化地区集安市郊区的将军坟里,埋葬的是位高句丽王——长寿王。他名叫高琏,也称高巨琏。他是好太王谈德的长子,身材魁伟,有豪迈气概,于谈德为王的第十八年(公元408年)四月,被立为太子。二十二年(公元412年),谈德去世,高琏即位为王,是高句丽的第二十世王。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时期,也是高句丽研究不断深入开展的重要时期。在此之前我国尚没有出版一部有关高句丽研究方面的著作。高句丽历史与好太王碑研究方面的内容散见于东北史研究的著作与文集中。截止到2008年12月.初步统计我国出版的高句丽研究著作已有77部之多。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王志修本人的知名度与诗歌体裁问题,《高句丽永乐太王古碑歌》未被作为难得的考证文献而加以重视。本文针对《碑歌》考证内容的价值作出释义,并揭示和阐述了《碑歌》的考证价值。认为《碑歌》对好太王碑的立碑地点、外形、文字及现状的描写是较准确的;对碑文内容的记述是较恰当的;对有关碑历的几个干支纪年的认识也是相当清楚的;首次提出好太王碑重新发现的时间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座落在当今吉林省集安市区内的高句丽王纪功碑即好太王碑,曾在清代被埋没以致于遗忘达数百年。本文认为好太王碑长期被遗忘的原因是清初政府的封禁使此碑埋没于山林荒草中造成的。清朝封禁政策的废除为该碑的重新发现提供了契机。清末东边外地区的丈放、设治则为该碑的发现创造了有利条件。依据史料考证认为该碑发现时间为清代光绪三年。并用史实叙述了该碑发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2010年6月8日14:00在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会议室举行了杨秀祖副教授专著《高句丽军队与战争研究》的首发座谈会,高句丽研究院院长耿铁华教授主持座谈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7.
将军坟     
集安,这颗塞外明珠,以古老神秘的高句丽文化,优美原始的自然风光而闻名遐迩。在错落有致的楼群、绿地之间,簇拥着走过千年风雨沧桑的古国“高句丽”遗址。在集安的高句丽古墓群中,将军坟无疑是最为著名的一座。将军坟位于集安市东北4.5公里的龙山脚下,西南距好太王碑1公里,北依  相似文献   

18.
集安市麻线河右岸河滩上出土了一通高句丽时期的石碑,花岗岩石质,碑身呈扁长方形,残高173厘米,宽60.6~66.5厘米,厚12.5~21厘米,下部有榫头,是典型的圭形碑。石碑的正面阴刻碑文,汉字隶书,共10行,自右向左竖书,前9行每行为22字,最后一行为20字,原文共218字,最初辨识156字,现可识读173字。碑文记载了邹牟王开创基业,高句丽诸王继胤相承和好太王统治的情况。同时记载了为高句丽王陵守墓烟户制度、相关法令。立碑的年代应在好太王时期。  相似文献   

19.
集安市麻线河右岸河滩上出土了一通高句丽时期的石碑,花岗岩石质,碑身呈扁长方形,残高173厘米,宽60.6~66.5厘米,厚12.5~21厘米,下部有榫头,是典型的圭形碑。石碑的正面阴刻碑文,汉字隶书,共10行,自右向左竖书,前9行每行为22字,最后一行为20字,原文共218字,最初辨识156字,现可识读173字。碑文记载了邹牟王开创基业,高句丽诸王继胤相承和好太王统治的情况。同时记载了为高句丽王陵守墓烟户制度、相关法令。立碑的年代应在好太王时期。  相似文献   

20.
高句丽文献整理类方面,主要包括史籍资料的搜集、整理、校勘以及高句丽研究文献目录的整理等几个方面。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研究人员是国内较早对高句丽相关史籍进行整理并对高句丽研究成果进行编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