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我国各高校人生观教育内容单一,学生消极厌学,效果不好。利用传统文化——五行思想,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助益优秀文化的发扬。通过介绍五行学说。与五行相配,将人生分为五大内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对这五大内容的态度,运用五行思想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五行,统筹兼顾,平衡协调,顺随生命阶段而有所侧重,以期获得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2.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观,哲学、医学、社会学等许多领域都涉及五行学说的内容。从日语基础技能学习方面探析与五行的联系,从五行哲学相生的角度来看翻译系统内的特征,能够更清晰的表现翻译整个过程的逻辑,为研究翻译学提供一个新的探索视角。  相似文献   

3.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它是中国古代三家之一的道家的重要学说。这一学说自古以来便被广泛的应用于中药学以及哲学方面,对人们的生活甚至是政治发展、社会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这一学说的影响更为广泛,随着家居设计的回归自然,人们更是在各处都对五行观念加以考虑,希望能给自己的居住环境甚至是生活状况带来好的影响。本文基于一些五行观念对家居摆件产品的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五行中的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五行的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的“金”原来指的是金属 ,后来则代表气或者风。五行学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由最初的五材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自然体系  相似文献   

5.
试论先秦五行世界图式之系统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行学说被学者称之为"中国人的思想律"。它既与初民早期的民生日用密切相关,又为当时认识世界提供了完备的解释体系。五被抽象为数字崇拜对象。世界的物质性使人们最终选择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作为宇宙万物创生过程的承担者。五行被作为世界图式的系统化表述是《月令》,它具有行政年历的社会功用,还具有早期自然哲学体系的色彩。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试图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运动。二者均作为先秦时代五行思想发展体系的最高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6.
简帛文献《五行》篇出土后,国内外各界学者对简帛《五行》篇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在诸如简帛《五行》篇的创作时代、作者、学派归属问题;简帛《五行》篇的比较研究;思孟"五行"与传统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的关系;荀子为何对思孟"五行"学说进行批判等问题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学界的不懈努力,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思孟"五行"说,也得以知道荀子在《非十二子篇》中所批判的"思孟学派"是于史有征的。  相似文献   

7.
《说文》系统记载五行学说,而释“木”欠妥。对“木”之形音义加以系统分析,发现“木”之字形为整体象形,“木”与“冒”音近却异源,“木”之本义应为“众树之总名”;以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为据,发现五行学说与中国先民木祭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说文》系统记载五行学说,而释“木”欠妥。对“木”之形音义加以系统分析,发现“木”之字形为整体象形,“木”与“冒”音近却异源,“木”之本义应为“众树之总名”;以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为据,发现五行学说与中国先民木祭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理解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无法回避其“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五行大义》作为中世纪重要的五行学说专著,反映了基于“天人合一”观的人世伦理与自然规律相互推演思想:世界万物均由阴阳五行化育生成,因此万物同质、同构且交感;人在五行之中,故人之伦常秉于天性、人之伦理行为也须服从自然规律;人世伦理与自然规律可以相互推演,也须协调一致。如人世伦理顺于自然规律,则祥;如逆于自然规律,则凶。  相似文献   

10.
<说文>系统记载五行学说,而释"木"欠妥.对"木"之形音义加以系统分析,发现"木"之字形为整体象形,"木"与"冒"音近却异源,"木"之本义应为"众树之总名";以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为据,发现五行学说与中国先民木祭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汉书·五行志》由于其编撰体例和承载的"迷信谶纬"思想,而备受批评和冷落,相对于《汉书》整体研究来说,有关它的资料更是寥寥无几。近来,对其研究有升温的趋势,内容也涉及到多方面。基于此,主要从《五行志》的创作意图、思想和价值考论方面,审视它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五行与术数     
五行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观,其身影于中国文化无处不在,而它在术数中的运用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传承传统文化优秀基因,有必要厘清五行与术数二者之间繁复驳杂的关系,科学界定其精华与糟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哲学角度入手,通过考察《洪范》“五行”、“思孟五行”和“五德终始”三种“五行”学说,对经学史上围绕“五行”所产生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整个论述意在关注不同的思想形态及其意义,不涉及学术史方面的具体考证,因此本文不是严格意义的经学史论文,而是一篇哲学史或思想史论文.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的变化,盛衰使万物循环,也对人体产生影响。其实,人也可以按照五行分类,其依据是《周易》八卦和《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15.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最早出现于《尚书》。大致有两种含义:一是直观朴素的含义,二是神秘主义含义。五行到西汉时期得到发展,通过对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的五行思想与《黄帝内经》中的五行思想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发展了五行的神秘主义思想,而《黄帝内经》发展了五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明析五行在中医学与中国哲学中的不同作用和意义,由此得出:中国古代医学与哲学存在水乳交融的联系,中医学是中国哲学的实践,中国哲学又是中医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金木水火土五行是西南彝族历代先民沿袭的一种物质观,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共有的一种物质观.彝族历代先民传统思想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类自身均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彝族原始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及生产生活实践活动都以五行文化来指导,并按五行文化原理来进行一切宗教、民俗、生产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着眼近期需求和长远战略需要,"要建设一支忠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其中"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干部要不断在实践中锤炼"五行"素养,在学校事业发展的洪流中做到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18.
五行是我国古人对自己生活的世界的基本认识和看法。认为多姿多彩的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这里的五种物质是抽象化了的物质,除了原始含义外,有广泛的引伸意义。五行作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渗透到我国传统化的各个方面,古人把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都归属于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反映了古人对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转化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五行说原本是一种朴素的物质观,在春秋后期,逐渐走向抽象并在数术占卜中扩大了范围。战国前期田氏代齐政治背景下的"百家言黄帝"的社会思潮促成了土为中位的五行结构说的形成。邹衍将五行说引入历史用以解释朝代更替,在齐倡导五行相生,在燕倡导五行相胜,后来《吕氏春秋》采撷五行思想,展示了战国末年的五行大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现存文献中,《春秋繁露》第一次详尽阐述出木、火、土、金、水五行的位次、相互关系及其推演的逻辑与过程。五行的排列并不是任意随便的,木是五行之始,水为五行之终结,土则是五行之核心,这是一种"天次之序"。五行之间,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排列,渐次而生,顺位而成,同时,间隙相胜,隔位而尅。五行的相生、相胜是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共同的法则,遵从这一法则与否,便形成五行之顺与逆,大量的自然现象、政事历史已经证验了顺逆五行的不同结果。五行也会通过紊乱、无序的变异征兆来反映天意、天志。但自然现象的变异,原因又并不在天,而完全在于人,是政事的失策、治理的不当、伦常的无序所造成的。土在五行之中,虽不名一方,也不占一时,但的确能够统摄、领导五行世界里所有一切。董仲舒五行学说的根本目的是要论证现实伦常的合理性。五行可以与貌、言、视、听、心之五事,与春、夏、秋、冬之四时相对应。五行与五事、哲学与现实之间互因互果,双向连动,循环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