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新疆图瓦人世代居住在新疆阿勒泰喀纳斯山区,与世居民族哈萨克族互相融合、相互影响。文章分析了哈萨克族与图瓦人两个民族在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的异同,揭示了两个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规律及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种语言文字并存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全区有47个民族成分、13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60.4%,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8%。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区情决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始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群山峻岭中,世居着十多种少数民族.在与汉族隔绝的几百年间,他们创造了各自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在二十世纪之前,外人对这些民族文化中绝大部分的内容知之甚少,即便在今天,仍有许多东西鲜为人知.仅以这些少数民族的服装服饰为例,就有很多内容值得挖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民族音乐学在中国逐步的发展与壮大,作为民族音乐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的丧葬音乐研究也在当代中国特殊的时代背景中逐步的兴盛起来,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的趋势也是日渐明显。侗族丧葬音乐作为中国丧葬音乐的一个分支,在当地百姓的生产与生活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探析黎平县永从侗族丧葬仪式及音乐功能,对民族音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超 《伊犁教育》2006,(1):7-11
根据地域特点,把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索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中。鉴于新疆具有多民族、多元文化并存的特点。一是根据本地区、本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民族文化内容:二是根据各民族幼儿所生活的环境设计教育教学内容,注重各民族幼儿的个体差异;三是引导少数民族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园本教材。同时,也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个了解新疆、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6.
圣佑寺是新疆保存最完整的喇嘛教四大庙宇之一。圣佑寺建筑宏伟壮观,气氛庄严肃穆,是昭苏县境内蒙古族牧民进行宗教活动、求神祈祷的场所。始建于公元1889年。借用民族学、文献学和宗教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对圣佑寺的组织结构、宗教活动、寺产及收入来源、僧众组织情况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向学界展示在西域多元文化背景下,藏传佛教寺院文化的独特性与包容性。进一步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的地区,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长期以来生活着十三个主要世居少数民族。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条件、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原因,产生了丰富而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汇集起来,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图谱。结合实例从特征、分类、艺术特色以及功能等方面对新疆少数民族传说文化进行综述和分析,认为深入研究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护传承新疆独特的文化资源以及发展新疆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徽州丧葬仪式音乐的用乐程式与其信仰观念和仪式行为密切相关.它的用乐程式既有"一词多曲、一曲多用"固定因素,也有根据具体仪式过程而灵活随机选择曲牌种类的非固定因素.文章选取歙县岔口镇丧葬仪式音乐作为田野个案,结合音乐形态学、民族音乐学和仪式音乐民族志的研究理论来剖析徽州丧葬仪式音乐功能与作用,通过研究丧葬事项和音乐事项、...  相似文献   

9.
多元仪式音乐和谐共生是云南佤族同其他民族和谐、团结民族关系在音乐范畴中的投射。民族迁徙、杂居形成的互嵌格局为佤族仪式音乐文化生成、交融提供了社会条件,“和而不同”思维模式是佤族多元仪式音乐和谐共生的心理基础,持续吸纳异质仪式音乐要素并将其整合于佤族民族文化是佤族多元仪式音乐和谐共生之根本。佤族多元仪式音乐构筑了佤族共同精神家园,其生成与演化模式契合了中华民族音乐“多元一体”特质。  相似文献   

10.
在土家族地区,由梯玛主持的"跳马"仪式在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发生变迁的情况下仍然相对凝周地保留了原初仪式的样貌,作为一种远古习俗的遗留,其承载的文化含量极为丰富,音乐现象尤为突出,隐含的土家族音乐、文化、历史、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文化意义广泛而深厚.以土家族跳马仪式音乐为调查个案,试图解读土家族地区巫傩并存、互补交融的音乐文化现象,探讨土家族民族音乐、宗教音乐的特殊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1.
新疆作为中国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布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其中,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不仅是新疆民族民间艺术的精华,更是全人类、乃至全世界人民精神文化成果的集大成者.然而,如何更好的对这些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设立"新疆民族文化传承驿站"的思考、构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库的设想,以及"产学研"研究模式的探索三个方面入手,旨在探索新疆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传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丰富的民间民族民俗音乐文化宝藏.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与利用这些文化宝藏,我们必须做到:保护与开发并举,特色与品位兼备,独特与融合并存,碰撞与升华互补,内容与形式统一,重视开发市场潜质.  相似文献   

13.
梯玛仪式音乐文化为湘西土家族所特有,其中文化内涵丰厚,包括文学、舞蹈、信仰与音乐等多方面的内容。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文化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所属类别为民间文学。本文针对湘西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做了重点研究,分析了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新疆是我国民族成份最多、多种宗教并存、信教群众最多的省区之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否有信仰、有什么样的信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坚持要从新疆区情出发,弘扬民族文化,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处的国际环境的角度,并着眼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未来重要作用,坚持系统性原则来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如何把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应用于幼儿教育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鉴于新疆具有多民族文化并存的特点,本研究一是根据地区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民族文化内容;二是根据各民族幼儿所生活的环境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各民族幼儿的个体差异;三是引导少数民族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采,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本课程.研究促进了教师、幼儿及幼儿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具有多元性的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在文化领域遵循的首要原则,音乐作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种类的文化一样也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内容和特色。中华民族的音乐从产生到传承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许多形式的变化,但其始终坚持本民族的审美标准,并在发展时将钢琴等许多乐器很好的利用到其中。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风音乐与钢琴创作的结合为例,探索了我国音乐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种语言文字并存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全区有47个民族成分、13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60.4%,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8%。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区情决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始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一、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断丰富和拓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尤其是境内外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  相似文献   

18.
新疆自古就是多宗教、多民族、多文化并存的地区,目前,新疆各中职学校学生民族构成成分较多,民族学生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不同民族学生之间在学习、生活中因各自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不同,难免会发生一些误解、矛盾与纠纷。因此,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具有维护民族团结精神和具有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就是各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笔者以新疆司法警官学校为例,深入调研,对我校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经验与方法进行归纳与梳理,希望对其他中职学校未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在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文化背景决定着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特殊性及复杂性。从新疆独特的教育整体环境、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客体成员的特殊性以及互联网环境带来的新挑战等方面研究了新疆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教育自觉、民族文化教育政策落实、制度保障、课程建设、教学、师资队伍、民族文化教育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不足,应采取明确民族文化教育的定位,创新民族教育制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综合利用民族文化教育的途径,坚持民族语言教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对策以促进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