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写新闻的人往往以为,新闻是以传递新闻信息为目的的,只要如实地把人物、事件写清楚就行了,至于能否传达感情信息则无关紧要。其实,这是对新闻写作的一种误解。新闻注重传递感情信息、展示情感美的审美特征是非常必要的,情感是构成新闻审美价值的重要因素,对实现新闻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具有重要作用。情感美是新闻蕴含的感情所形成的审美特征,也是新闻审美价值的灵魂。从本质上说,美感是一种感情活动,感情是美感产生的前提,新闻必须以情感人才能具有美感作用。因为新闻是人们精神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粗略地探讨了美是什么,美在哪里,它有哪些种类和形态之后,还有必要研究人们发现、认识、接受美的一些特点,这就涉及到美感以及它的某些特性了。和功利关系、伦理关系所不同的是:审美关系是人对那些具有审美价值属性的对象在特殊观照的情态下所产生的一种感情关系。“观照”一词也许费解。那么用一个时髦的词来说明,便是“双向交流”。对象的审美特性先作用于人们,人们的感受和感情又反馈到对象之中,从而引发出人们感情的反应、精神的满足和理智的启迪。这种特殊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李永乐 《大观周刊》2011,(6):144-144
音乐审美是音乐欣赏中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音乐审美意识的感情特征对于培养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音乐鉴赏水平,提高音乐审美判断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祁正莲 《大观周刊》2011,(42):130-130
“人格”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它是指人成为人的品质和格调,是人的精神面貌的总体特征。而审美人格则是美学意义上的人格,指人的风格和格调。具体而言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表现出和谐、个性、自由 、超越和创造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我们作为国内的合作方与巴黎机场公司一起来完成的这个项目,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在里面,应该说,我们是很喜欢这个方案的。从感情上这个大家都能理解。至于项目本身的好和坏,各界都可以来评论。因为建筑具有它的社会审美价值。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他对一个建筑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评建筑意义不大。因为不同的人审美角度不同,也不太能说服谁。  相似文献   

6.
感情是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人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它可以使人们达到彼此心灵上的沟通,缩小人们之间的距离,让人对似乎与己无关的人和事感兴趣,甚至为之寝食不安。这种感情的“穿透”力,为广播宣传扩大受众面提供了一种可能,一个重要依  相似文献   

7.
色彩的感情因素 世界上任何东西,其形象和色彩都会影响我们的感情。某一种色彩或色调的出现,往往会引起人们对生活的美妙联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是色彩视觉通过形象思维而产生的心理作用。 色彩本无注定的感情内容,感情的发生只是在人与色彩之间的色彩联想和心理感应。人们的联想、习惯、审美意识等诸多因素给色彩披上了感情的轻纱。 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最普遍的视觉形式。人类感知客观事物离不开印象和经验,当人们看到某种色彩时,常常会联想到与此色彩相关联的其它事物。色彩的形式因素对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人情味报道?要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困难的。有人说,人情味报道,要求用人的感情,来激发读者的感情,寻求与读者感情上的沟通,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有人说,人情味报道,就是读者共同兴趣的报道,即表述人们相互关心、同情的那种美好感情的报道。 有人说,人情味报道,就是指那些可以超越思想上的阻隔,达到感情上沟通的那一类报道。 西方新闻界把人情味报道,看作是“无论从人或事看来都并不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的悲喜剧”。 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情味新闻,因为它表现的内容,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对残暴的憎恶,对生命的热爱,对灾难的忧虑,对成功的欣喜,对不幸的悲伤和同情等种种情感;也因为它表现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而使新闻报道具有普遍的社会兴趣,拥有更多、更广泛的读者。当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里说的人情味儿只是人民大众之情。  相似文献   

9.
闫丹 《大观周刊》2011,(36):90-90
色彩和室内设计是紧密联系的。色彩具有直接性,因为色彩能很直接的影响到人们的情绪和心理。色彩带有感情语言,它能能表达出人们心里上复杂的感受。室内设计最能体现出人们的感情特征。而色彩正是在具有感情的室内设计中占主导位。一个好的室内设计师会很注重色彩在室内设计中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想象这种心理能力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正是这种能力使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劳动成为可能。在想象这个心理范畴内,艺术欣赏、艺术创作中的想象又不同于科学的想象。审美中的想象,不象科学研究中的想象那样带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并且,最突出的是,审美中的想象伴随着人们的感情活动,与情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建  李益 《新闻爱好者》2012,(23):24-25
3G技术带来了高带宽、高速率,大大拓展了传输渠道,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手机UGC"用户生产内容",不久的将来由用户生产出的这些"微内容"必将成为3G时代手机内容的重要来源。3G移动网络让审美信息的交换与流转变得十分方便,大大激发了人们审美创造的热情和主动性,自主、自觉、自由地审美化创造让人变成审美的人和具有创造力的人。  相似文献   

12.
艺术美是审美主体以现实生活中的审美客体为依据,以艺术家本人的审美理想为指导,按照美的规律,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艺术美是集中的美、强烈的美、典型的美、理想的美,又是强烈地闪烁着人的主观情志的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的显现,也是美学研究关注的中心。对于艺术本质的认识,美学家们争论不休。有的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有的说:“艺术是感情的直接表现”;“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些说法都没有揭示艺术的本质特征。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坚持生活的第一性,反映的第二性,当然不错。但哲学、科学都不是生活的反映吗?可见,仅仅这样回答问题,似显简单化。说艺术是感情  相似文献   

13.
雷宇 《大观周刊》2011,(15):249-249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美育.它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其主要任务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审美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训练学生良好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当前的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开展审美教学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下看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评判的过程。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审美同时又受制于客观因素,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人的审美心理会受到符合时代特征的新作品的刺激,从而形成欣赏上的心理激动。  相似文献   

15.
电视已然成为当下人们日常生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趣,构建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引领着社会时尚和审美潮流。电视具有自身的审美特性,本文对电视审美的特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涤平 《新闻传播》2010,(6):168-168
娱乐新闻不仅仅是为人们的茶余饭后提供谈资,它与其他新闻一样,同样具有导向作用,它对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甚至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会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会不知不觉地对自然界的各种色彩产生某种印象,产生一定的感情。比如,北方冬季的田野,冰雪与蓝天辉映,使人感到广漠、清冷、寒气逼人;这种心理上的反应,使人们自然地把青蓝色调和冷寒联系起来,产生了色彩感情。诸如此类,就是通常所说的习惯的联想,即是说,色彩感情产生的客观原因是对生活实践的联想。而就视觉本身来说,当它接受某种色光的刺激时,也会本能地产生相应的反应,形成一种初级的色彩感情,并给心理带来影响,这是色彩感情的生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诗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却不是表现感情的自然形态,它是通过诗人的把握和凝聚,让诗的情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经验或是新鲜的审美判断。优秀的诗同平庸的诗相比较,其差别首先在于:前者是诗人用自己的眼睛凝视世界和人生,表现出他的新颖的独特审美发现,而后者仅仅是重复别人。不是任何人通过艰苦努力都可以成为诗人。不是任何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人,便可以写出优秀的诗篇。  相似文献   

19.
现代受众对媒体期望值的提升,使媒体注重报道内容的同时,也注重审美风格的探索。以追求优秀的自然和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新闻,无疑会以审美的现代情趣和表现方式走向读。在不触及真实性底线的情况下,环境新闻的笔法可以交融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做到描述如  相似文献   

20.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指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情感。艺术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者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到的同样的感情,……艺术活动就是就建立在人们能够受别人感情的感染这一基础上的。”对于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中所蕴含的强大的情感力量是感染观众的最强的力量。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切忌冷漠与苍白失去了情感性,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就失去了感染力,语言便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同时,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艺术情感追求应遵循一定规则,以使有声语言的表达达到最佳效果。一、持久的创作热情是新闻节目主持人表达好有声语言的前提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