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了卢卡奇早期与晚年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思想内容和演变,并注重这种思想演变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比较,力图以此为基础准确把握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2.
如何通过界定和伸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来坚持其理论的批判性?这个问题始终都在推动着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的发展演变,也由此形成了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走向,即通过总体性思想来解释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及其历史辩证法。卢卡奇之所以被封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正是因为他是这种理论走向的始作俑者。本文认为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是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维度,同时也是在强化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因而引发了后续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的种种争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不仅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而且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开创者,其思想历来就倍受人们瞩目。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是它的辩证法思想,这也正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与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区别。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就是在批判地继承哲学史(主要是黑格尔)的遗产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哲学思想进行发挥的结果。因此结合其时代背景对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思想的来龙去脉进行探析,正确认识其合理性与缺陷,以求对其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胡风与七月派的现代性处于主流政治话语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夹缝中,其现代性价值一直未能得到恰如其分的揭示。胡风与七月派艺思想和创作一方面继承了五四以来的启蒙传统,一方面从人如何实现作为自由自觉活动的复杂精神个体的维度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当下中国现实,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反思性特征,与主流政治话语和现代主义之间产生一种既疏离又接近既出走又回归的延异关系。本在胡风如何接受马克思主义及胡风关于读主体的论述方面有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认为他们的批判有重大错误,其主要表现是:制造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以及列宁等人思想根本对立的神话;排除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本体论基础,从而陷入历史唯心主义或历史相对主义;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贬低甚至否定了列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本文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批评“苏联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化和实用主义化,有一定的理论根据,而且他们提出了总体性、实践、异化及人道主义等一系列值得讨论的问题和某些可供借鉴的论点  相似文献   

6.
总体,或总体性是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的核心范畴,是卢卡奇一生首先坚持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它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新版序言中,仍然认为此书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恢复了总体性范畴的中心地位"。文章试图在探讨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总体性范畴的具体内容基础上,对其意义和贡献给予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认为具体的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是对蕴含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总体性思想的继承,他深入分析和探讨了总体性思想,这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对他的美学思想的探讨是十分重要的。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选取了卢卡奇思想理论中的三个关键词:物化、总体性和美学人道主义,对其美学思想进行了一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人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最伟大的贡献有二:一是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二是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这一思想我们称其为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思想。时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民生问题却日益突出,溯源反思,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思想以其对人的主体地位、价值实现的关注,对当前中国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研究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卢卡奇(通过自己"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论题而展开的)的哲学思想与苏联版本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异同。试图指出立足于马克思的黑格尔哲学基础的卢卡奇式马克思解读与试图立足于恩格斯思想基础的苏联马克思主义解读方式之间的重要区别,作者在指出后者的做法即完全依赖恩格斯来解读马克思这一做法的不妥之后,进而指出了卢卡奇式解读(即依赖黑格尔来解读马克思)的困境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在概论课教学中,由于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社会实践育人,社会实践教学制约着概论课教学效果。为了提高高职概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提高学生在社会实践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加强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探索实乃当务之急。文章在对高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涵、特征的探讨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思想建设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以思想建设与理论创新为先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在与时俱进中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工作,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充分发挥先进理论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创新,马克思主义就能得到发展;没有重大创新,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有划时代、里程碑式的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理论创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面向21世纪的伟大实践中,走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创立自己的思想、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具有求实性、国际性、创新性、系统性的理论特色,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贡献,是对我党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 ,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 ,积极探索独特的中国式的建设道路 ,以不断创新的精神 ,总结出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充分体现出发展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哲学思想的三个内核是:解放思想论,生产力论、人民主体论。解放思想论既是逻辑起点。也是历史起点;生产力论体现出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要求;人民主体论既是逻辑终结,也是历史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只有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是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统一,是唯真、唯善、唯美、唯实的统一,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可能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体现为多角度、多层次: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新的里程碑;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三次飞跃;中国在21世纪胜利实现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的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生态危机,探讨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并用生态学观点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重建、超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无疑感受到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脉搏,抓住了因科技革命而日益摆上突出位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危机问题,但因其不恰当地夸大了生态问题的重要性,用生态危机理论取代经济危机理论,故局限性十分明显。然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善于吸收借鉴中外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