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多位于山区,这些地方比较偏僻,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生态宜人,适于作为旅游开发地。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地贫困的状态,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当前少数民族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的策略,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
世界旅游组织曾将"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作为世界旅游日的主题.以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是旅游业的一项重要的功能.本文以广东连南排瑶聚居地旅游扶贫开发为例,介绍了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提出了要突出特色,大力开发和利用连南瑶族旅游资源五项措施,论述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应"以人为本",不但要因地制宜、突出民族特色,而且要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阐释了旅游扶贫对连南瑶族山区旅游开发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旅游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和提升的保证。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多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教育发展落后,速度缓慢,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文章对广东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教育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少数民族旅游教育机构的数量、比例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区域内部存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现象。在此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教育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教育的支持和投入;转变观念,深化对旅游教育的认识;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增进与旅游教育发达地区的合作和交流。  相似文献   

4.
世界旅游组织曾将“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作为世界旅游日的主题。以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是旅游业的一项重要的功能。本文以广东连南排瑶聚居地旅游扶贫开发为例,介绍了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提出了要突出特色,大力开发和利用连南瑶族旅游资源五项措施,论述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应“以人为本”,不但要因地制宜、突出民族特色,而且要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阐释了旅游扶贫对连南瑶族山区旅游开发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少数民族旅游也逐渐成为了现代旅游的热点旅游方式。旅游业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却拥有独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民族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同时,旅游开发也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文化和居住环境等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本文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就旅游开发对民族地区的影响问题表述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试论旅游"文化污染"的原因及对策--以民族旅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旅游业有利也有弊,民族旅游对民族文化的"污染"即是其弊端之一.民族旅游中"文化污染"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造成民族旅游"文化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发展民族旅游的必然结果;民族旅游开发中的"急功近利"行为;旅游者的素质原因.具体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做好民族旅游开发规划;提高少数民族旅游地区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确保少数民族群体可以直接从民族旅游开发中获得利益.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探求为目的的民族文化旅游成为近年来旅游的热点,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也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宣传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的主要手段和目的.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业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并对消除这些影响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产权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对少数民族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利益权利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获得的利益权利直接影响到他们获利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到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意愿。因此,政府应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当地群众)的自身利益出发,让他们成为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较大受益者,才能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用文化自觉理论研究民族旅游中的文化变迁及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文化旅游的兴起将中国的旅游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这其中,民族旅游地的文化旅游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旅游地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吸引旅游者的核心力量。民族旅游地文化旅游的兴起,使得少数民族地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带动了民族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必然加强了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交往,传统文化必然产生变化。由旅游带来的文化变迁也成为社会学者所普遍关注和争论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也成为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少数民族旅游地旅游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的各种影响,运用人类学中“文化自觉”理论,从少数民族旅游地当地居民提高自身意识出发来解决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及民族文化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吕晓轩  于平  刘丽 《考试周刊》2012,(56):111-112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是计算机技术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功能的应用范围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从民族政策到民族区域.从民族文化知识传播到民族旅游景点管理,从移动互联到网络平台等。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的应用和服务。提供了一个集民族政策、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等为一体的软件平台.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民和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的民族自治县,民族教育的发展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改善贫困落后面貌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发展、历史化、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民族教育发展并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广西少数民族绝大部分生活在大石山区、农村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各个方面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这些富有民族情趣、异地情调的自然景观、人文活动和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最亮丽的风景线,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巨大,发展的意义重大。因此,必须针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的原生态文化是民族旅游的灵魂,旅游对目的地的文化影响是旅游影响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对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影响日显突出。文章在对近10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国内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回顾和评述了旅游对少数民族社区文化的影响机理、影响反映和影响控制,并提出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旅游扶贫开发是国际社会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尽快脱贫致富的重要而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对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本文客观分析了在该地区实行旅游扶贫开发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奠基工程之一。笔者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为典型案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耿马县的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达标状况、校际均衡发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此指出云南省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树立底线思维,补齐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短板",要注重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软指标"的均衡发展,要高度警惕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表象均衡"和"低位均衡"。  相似文献   

17.
广东畲族乡文化传承和乡土历史教材的开发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历史教材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对广东畲族乡的族群记忆建构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乡土历史教材对当地畲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影响和作用,以河源漳溪畲族乡为例,对该地区的乡土历史教材的编撰作一定的编辑和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8.
邓敏  王艳 《教书育人》2012,(33):26-27
一民族旅游背景下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一)民族旅游的涵义民族旅游是指游客在异域被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所吸引,而前往"异域文化"人群去体验异域风情的一种短暂的旅游经历。强调的是旅游的一种类型,发生在特定区域、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文化范围,旅游目的地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民族文化[1]。民族旅游往往具有民族性、神秘性、乡土性、参与性、原则性的特征。民族旅游的发展往往依托了民族旅游地的旅游资源,民族旅游地往往因为其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吸引游客,  相似文献   

19.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国家制定了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计划(简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培养能为西部大开发和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以促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已经顺利地实施了8年,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贡献较大,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单位、委托单位、地方与国家多方受益,多赢效应已经形成。但在考生入口、培养过程、毕业生出口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政府与培养单位可采取相应措施,使"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的民族发展之路径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迅速,旅游经济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旅游市场秩序混乱,存在进出壁垒较低、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环境保护意识较弱,以及经营秩序缺乏监管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形象。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市场出现的问题,必须依托政府、社会、市场、消费者等多方面共同出力,才能从根本上整治好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市场的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