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专业的任课教师,不受重视,使学生错失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从整个教育系统入手,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地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再枯燥,使学生真正喜欢学、爱好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法制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完善,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应逐渐深入推广。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法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应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改善,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使初中青少年接受完善充足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成长为有道德、懂法治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来展开教学。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德育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但是由于有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缺乏内在发展动力、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家庭教育不尽如人意等原因,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呈现软弱性。基于此,文章提出完善道德与法治教师职业发展体系,把握道德与法治教师新定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指挥棒作用,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大量的条文式规则,这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应当基于儿童立场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可通过利用儿歌、加强引导、创新教学等策略,使学生熟识道德与法治内容,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体化建设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共享资源库的科学路径。通过本文实践分析可知,教师应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寻找一体化切入点,丰富相关课程教学组织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为打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基础,实现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体化建设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落实新课标、达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和主要途径。优秀廉政文化的魅力在于它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感染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廉政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可凸显反腐倡廉历程与廉洁勤政历史,使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健康心理得到培育;可使课堂教学充满道德法治精神与充盈千秋家国情怀,使学生的法治意识与归属情愫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7.
初中阶段道德与发展课程除了要培养学生一定的道德与法治思维与全局意识外,还承担着帮助学生完善“三观”的教学任务。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需要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学科知识,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三观”,为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法治作为我国小学生学习的科目之一,该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道德体现之处,如何做一个有道德守法律的祖国花朵。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深刻体会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刻内涵,阐述当今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通过现状的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以达到我国小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法治建设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教育意义重大,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意义重大。《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及针对性,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导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核心素养引领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方能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李珊红 《亚太教育》2020,(3):131-132
本文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对道德叙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做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切实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