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张志和<渔父>词中的西塞山是指浙江湖州之西塞山,抑或指湖北大冶之西塞山,历来注者多两地并举.考清人张宗橚<词林纪事>,西塞山确址当在湖州.  相似文献   

2.
张志和的《渔歌子》约写于大历七年(772)秋(8月),时作者四十二岁,即写于张志和与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湖州交往期间。据清代张宗捕《词林纪事》引《乐府纪闻》所载:“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尝谒颜真卿于湖州,以舴艋敝,请更之,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雪间,作《渔歌子》词。清代胡风舟编辑《金华丛书》,在张志和著《元真子》卷上前,载有颜真卿《浪迹先生元真子张志和碑》,其中记有“大历七年秋八月,讯真卿于湖州。真卿以舴艋舟敝,请命更之。”另唐代沈汾《续仙传》有云“志和守真养气,天下游览,颜公真卿与之有善。颜为明州刺史,与客会饮,乃唱和《渔父词》。其词首唱即志和之词。”  相似文献   

3.
湖州文学中,词起于中唐张志和《渔歌子》,至宋而大兴,张先、叶梦得、周密、姜夔及刘一止、沈与求、葛立方、吴潜、吴渊等都为湖州词坛献上了绚丽的花朵.元代赵孟(兆页)家族、明代董斯张、陈霆等人虽都写词,但主要成就不在此.至清,词人辈出.正如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一样,湖州词学才呈现复兴气象.湖州清代词学的复兴表现为:第一、词人数量之多远过两宋,仅就《全清词钞》和《国朝湖州词录》两书统计,清代湖州籍词人留有作品传世的有  相似文献   

4.
周庆云是清末民初时期的湖州商人,湖州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培养了他的儒商气质。周庆云一生热心于乡邦文献的整理,整理刊刻了《南浔志》《浔溪文征》《浔溪诗征》《浔溪词征》等典籍。同时他也是一位文学活动家,在民国前期的上海组织了众多的诗社、词社活动,推动了这一时期上海地区的诗词唱和。作为词人,他的词作寄寓了深深的故国之恋与忧愁之情。  相似文献   

5.
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长兴界,为湖州之主山。古卞、弁通,亦曰弁山。顾长生《三吴土地记》云:“卞和荆山采玉,今山中有似玉之石,土人谓之瑶琨,以卞名之。”陆羽《图经》谓:“卞姓居之,故名。”卞山作弁者,周处《风土记》谓“山形似弁(冠也)”,故名。西楚霸王项羽,避仇吴中,盖指湖州。湖州人民为纪念项羽,在卞山建有项羽庙。又有项王走马埒、饮马池、系马石等古迹。《石柱记》谓:“其巅有黄龙洞,其东有沈家避洞,其北有碧岩,有瀑布泉,其下有玲珑岩。其石皆空洞岌(山亚),山广百里,虽四散各表其名,其实皆卞也。”宋著名词家吴兴张先,死后即葬此山多宝寺西。  相似文献   

6.
陈与义(1090—1139),字会非,号简斋,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申科。历任府学教授、大学博士。南渡后,累官中书舍人、知湖州(治所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参知政事.他生平致力于诗,所作甚多,约六百余首,是两宋之交的杰出诗人。其词则仅有《无住词》十八首,不及其诗的二十分之一。这些词绝大部分都是在他晚年奉词退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会时所作,数量虽然不多,但“亦有一定的质量”(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P49),这里试从它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作初步探讨,并以此就…  相似文献   

7.
张志和《渔歌子》的词牌,应为《渔父》或《渔歌》,而非《渔歌子》。张志和的词作,唐人均称《渔父》或《渔歌》,未尝有称《渔歌子》的。《太平广记》卷二十七引《续仙传》云:“颜真卿为湖州刺史,与门客会饮,乃唱和为《渔父》词。其首唱即志和之词‘西塞山前’云云。真卿与陆鸿浙、徐志衡、李成矩共  相似文献   

8.
陈师道《后山诗话》:“退之以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迨也。”认为苏轼的词是天下极工之词,但不是本色;并且指出当代词手首推秦观和黄庭坚,他们的创作成就连“唐诸人”也比不上。那么什么是词的“本色”呢?《中国词学大辞典》说:“本色,此指本行,从词体特征来说,又指协律而歌的音乐性。”该《辞典》紧接着引用陈师道的这訇话一指m.“昕谮‘韭太囱.’一括煎姑词‘名不谐音徨’.苴宣煎姑诵睥害徨一枷十五f№谱竹词椎#韭不能  相似文献   

9.
张志和《渔歌子》一词,全篇仅二十七字,可谓短矣。可是,此词却是“道尽渔家事”的绝唱。刘熙载称它为“风清千古”。这首词是如何赢得这些美誉的呢?前人之述颇多。本文拟另辟蹊径,从境的角度来略加论述。一诗词之中皆有“境”。“境”又有三:一曰“物境”,二日“情境”,三日“意境”。《渔歌子》二十七字中,有十七字名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清水”、“鳜鱼”、“箬笠”、“蓑衣”、“风”、“雨”。物象达九种之多。可见物在此词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祭诗”一词,台湾《中文大辞典》第24册第57页解释说:“作者自祭其诗,以慰其苦心。《唐书·贾岛传》:岛苦吟,常以岁除之夜,取一年所作诗,以酒酺祭之,曰:‘吾劳神精,以此补之。’”。从其它条目看,《唐书》指的是《新唐书》。查《二十五史》本及从“e书时空”下载的《新唐书·贾岛传》都是连标点不到150字,均无“祭诗”一词,无所引文字,亦不含所引文字的内容。两种版本的《旧唐书》则均无《贾岛传》,《中文大辞典》显然误记了出处。《汉语大词典》第7册第913页亦收有“祭诗”一词,指其出处云:“见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四。…  相似文献   

11.
纪永贵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1):55-61,91
《红楼梦》书名中“红楼”一词究属何指,历来是红学研究中的盲点,一般以为仅是泛指“巨家大室”,并无深层意蕴,但考之于该书其它诸名,皆有具象可指,因对“红楼”一词寻根究源,所得结论如下: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氏托梦(给凤组与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所托之梦即“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12.
元旦诗话     
韦燕 《现代语文》2006,(12):93-93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相似文献   

13.
清代词学的复兴,在浙西(即今浙北嘉湖平原)来说,首先是嘉兴府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开先河,湖州地区较晚.清代中叶、主要是乾嘉时期的湖州词坛,其主要特点是词人数量及词著较清初有较大发展,然从词的思想内容、意境、风格及技巧言却到晚清才算成熟,朱祖谋作为继朱彝尊之后的一代词宗出现,才标志着湖州词学复兴的完成.湖州有清一代词人,据不完全统计有144人.除女词人多因生卒年不详暂不计外,湖州籍的清初词人只34人,而中叶却不少于48人.数量的增加,表明湖州词学的发展,但从质上看,思想的深  相似文献   

14.
诗僧皎然历来被公推为唐代诗僧之冠。《全唐诗》收录的皎然诗共474首,绝大部分都是他写湖州或在湖州所写的.他几乎写遍了湖州的山山水水和风物风貌.研究皎然的生平、皎然的湖州诗和皎然成就的形成原因,对宣传湖州、建设浙江文化大省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中唐诗人张志和一生留下的诗词不多,《全唐诗》共收了九首,大概是他的全部遗作了.其中《渔父歌》五首,并以第一首《渔歌子》最为有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其词传入日本,嵯峨天皇于弘仁十四年(公元823年)即有和词五首,皇女智之内亲王有和词两首,滋野真主也和了五首,并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起,列入日本教科书.《竹坡词话》一书中记载,说当时中国“和《渔歌子》者无算.”《渔歌子》唱响了,且成了千古绝唱.于是.西塞山也因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6.
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文人、书法家颜真卿一生在文化上多有建树。在湖州刺史任上,他广罗文化精英,编著中国古文字形声之义巨著《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重视新建和恢复历史文化遗迹;撰《湖州石柱记》《项王碑阴述》等,厘清史实,提升了湖州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7.
文学中“境界”一词非王国维先生首创,然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一词确是独具韵致和深意。与严沧浪“兴趣”说以及阮亭之“神韵”说不同,王国维之“境界”实指词之特质,是词作者心灵本质的纯粹表露,是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真实显观。同时,词的“境界”还是评判词作优劣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节选自《辛弃疾词艺探胜》书稿第七章第五节。辛词“雄深雅健、温婉悲凉”的总体风格的形成,其根源有五:一为自身气质所决定,二为审美追求所导向,三为时代环境所造就,四为传境文化所影响,五寿社备氛围所熏染。稼轩体有三义:一指辛词风格个性,二指伤时忧国,志在有为之性情,三国以之入词、以论入词之形式。辛词总体风格形成之后,影响着当时与后世的词风,稼轩词派绵延百有馀年,稼轩体风行七百馀载,以至终古不衰。  相似文献   

19.
“青楼”一词,本指豪华别墅之类,如曹植《美女篇》之“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是也。因其与美女有关,至唐代逐步演变而成为烟花之地的代称,泛指妓院。  相似文献   

20.
提起“县官”这个词,在古汉语中,多数情况下确是指的“一县之官”。但我们在《史记》、《汉书》中见到的“县官”却是指“天子”,而非“一县之官”。如《史记·绛侯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