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人坐牢,时有所闻。有趣的是,一些坐过政治牢的文人,却在出狱后事业有成,命运大为改观。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就是一个例子。 ●翻译出问题 十余年前,柏杨因一幅漫画而入狱长达9年。 事情是这样的:1968年3月,柏杨在他当时的夫人倪明华主编的  相似文献   

2.
柏杨先生在他的《丑陋的中国人》(漫画演绎版)一书中称陈晓兰是有尊严的中国人。他写道:"虽然这个世界里,有很多丑陋的人事物,但是在小小的角落里,也有很多默默努力,值得尊重、学习和鼓励的楷模,陈晓兰女士就是其中一个……"柏杨先生希望读者读完陈医生的故事后,也能成为一个勇敢坚定的人。  相似文献   

3.
柏杨先生驾鹤西去,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一阵追思和缅怀的热潮.曾经使柏杨先生名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说"以及"中国文化是酱缸文化说",又再次成了媒体和网页上的大字标题.如"柏杨走了,而中国人依然丑陋""我们还没走出柏杨的文化酱缸"等,柏杨先生本人的声望,也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如"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完美的启蒙者"等等.  相似文献   

4.
5月28日,万卷出版公司举行了《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新书发布会。柏杨夫人张香华,“柏杨文创”创意总监徐荣昌先生以及柏杨夫妇挚友、ING香港分公司经理陈少荃到会,分别发言并致辞。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11,(16):26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5月28日,万卷出版公司举行了《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新书发布会。柏杨夫人张香华,"柏杨文创"创意总监徐荣昌先生以及柏杨夫妇挚友、ING香港分公司经理陈少荃到会,分别发言并致辞。  相似文献   

6.
王玮 《出版广角》2015,(5):114-114
我便看到柏杨面对这些悲惨人群时的凛然姿态,把这些人的命运遭际诉诸文字,向社会抗争和呐喊,柏杨的思想、柏杨整个的情感倾向、柏杨冷峻眼光的关注点,都在社会大众人群里。这样的作家,我是引以为敬重和钦佩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世界》2008,(6):43-44
4月29日凌晨,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柏杨的一生多崎岖,其感情生活也一波三折,有过五次婚姻。也有这样的话语来形容柏畅:“十年小说、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柏杨著述丰厚,计有170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面世。《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其中《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8.
业界动向     
柏杨获台颁授最高荣誉褒扬令日前因病辞世的文化名士柏杨(本名郭衣洞)获台湾最高荣誉褒扬令,5月8日由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代为接受,再转交家属珍藏。据报道,在褒扬令中,赞誉柏杨"析论谔谔,风骨崚崚","畅申自由民主,坚持人道关怀,建白履仁,清望夙标"。明令褒扬柏杨一生在"民主、人  相似文献   

9.
港澳台之窗     
柏杨再创书史新里程 继《柏杨版资治通鉴》72册于1993年全数完成之后,又于1999年推出《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为其书史工程再创新里程。台湾金石堂《出版情报》今年第三期发表彭世珍一文说,柏杨爱书写历史故事,而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的好题材:人过文字狱,在狱中写的诗使他得到国际桂冠诗人奖;写小说《异域》也引起争议、拍成电影,然后再创改版畅销书高潮;译史书则又创下10年近千万字的纪录;现在,他又要以惊人的毅力,预计3年内完成四、五十册《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  相似文献   

10.
书讯     
人文社推出"典藏柏杨"系列作品本刊讯(通讯员杨海峰)柏杨先生是大家早已熟悉的著名作家、社会评论家、翻译家和历史学者,其共创作了170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日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出版了一整套柏杨先生的作品——"典藏柏杨"系列丛书。  相似文献   

11.
在2006年的文化新闻里,有一条是关于“大师柏杨宣布封笔”的消息,柏杨封笔之前写下的最后一篇文字,就是专为新版《柏杨曰》作的序。在这篇序的开头,作者重复了这样一个提问:“读历史,人能够从中取得教训吗?”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台湾作家柏杨耗费数十年心血写就的《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被冠以“山寨”之名——在“柏杨与通俗历史写作”研讨会上,评论家杨小洲称之为“开启山寨化写史”。对于种种形式的通俗历史写作,“正牌”史学专家或不屑一顾,或不置可否;而在图书市场上,这类读物却大为热销,持续“高烧不退”。专业评价和市场反映,正可谓冰火两重天。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台湾作家柏杨用现代语言译成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近日出版发行。这套书分成九辑, 以每月推出1~2辑的方式出版。  相似文献   

14.
台湾金石堂书店根据对台湾年度出版要闻进行的系统统计,于最近评选出台湾93年度十大出版新闻。这十大新闻依次如下: 1.《柏杨版资治通鉴》竣工,畅销海内外。 2.周玉蔻引领人物传记热到最高点。 3.大陆政治性书籍打破出版禁忌纷纷在台上市。 4.“谈笑书声”为读书节目开创新里程碑。 5.美国通俗流行小说大畅销。 6.日本漫画、杂志横扫书市。 7.连锁书店迈入国际化的具体表现——金石堂加拿大分店做先锋。  相似文献   

15.
一粟 《出版参考》2007,(10):53-53
柏杨欲与金庸比邻 日前金庸赴台北参加台湾政治大学80周年校庆,借此机会.他拜访了作家柏杨。两位是多年笔友.聊起天来妙趣横生。金庸赞柏杨家的风景好.柏杨马上回答:“我想出租它,要收钱呢!”他又要金庸把隔壁的房子买下来.两人做邻居。听到金庸来访.柏杨的左邻右舍都来串门.索要签名。金庸掏出笔时,柏杨立即提醒:“不要随便签名.他们要拿到银行去提钱的。”相较于金庸的沉稳,柏杨像个老顽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并不是笔者忽发妙想,要把鲁迅先生与柏杨先生相提并论,比较一番,而是《<丑陋的中国人>编后记》说了柏杨“继承了鲁迅先生的“正视现实的优良传统”这样一些话,使笔者不禁将鲁迅先生与柏杨先生进行了一番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大异而小同,深感《编后记》所论大谬不然,故只得握管为文,做此异同论,评一评《丑陋的中国人》。“非好辩也”,实有此必要焉。  相似文献   

17.
《大观周刊》2010,(36):24-24
“我本该埋在这里,却要埋在台湾。”这是1988年柏杨回故乡河南时摸着父亲墓碑含泪所言,在去世两年后,家人帮他实现了遗愿。颠沛流离大半生的著名作家柏杨,其部分骨灰近日终于在河南新郑市龙湖镇的福寿园陵园入土。  相似文献   

18.
柏杨,这个名字让时光倒流,把人们带回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柏杨的那本名著《丑陋的中国人》正在大陆的读书人当中流传。这是一本介乎畅销书与禁书之间的读物。虽然是公开出版物,但对于大多数大陆读者来说,依然有阅读禁书一般的惊喜和惶恐。  相似文献   

19.
以小说《异域》、杂文《丑陋的中国人》闻名海内外,新诗获国际桂冠诗人奖,白话文改写《资治通鉴》而让一般人也能登其殿堂的柏杨,又以《柏杨回忆录》轰动书市。这本书除了揭露柏杨先生个人的遭遇外.也提到他坎坷的求学生活及阅读经验。究竞“阅读”对他而言是何况味?又是如何造就出今天著作等身的柏杨来?以下试拟了几个问题,也许读者能在其中寻回读书的趣味!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台湾远流出版社发行人王荣文认为,台湾的青年人多数对文史书籍十分感兴趣,意在借此了解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他举例说,最近远流出版社出版的柏杨所评著的白话《资治通鉴》就十分受欢迎。柏杨是台湾著名杂文作家,其风格以反映中华民族性著称。在远流的投资下,他以月刊的形式,以司马光编年史的《资治通鉴》为蓝本,以白话评著该书。王荣文指出,此书特色在于柏杨不是死板地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