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学生们来上课时感到有点奇怪:上音乐课不用带书本,而且教室的桌子也排成小组合作式。坐下以后,我看到几个学生在小声的议论,在他们一番左顾右盼之后,我开始了上课。先在电子琴不同的音区演奏了学生熟悉的《两只老虎》,孩子们显得很兴奋,小手举得高高的,“老师!两只老虎!”“我老早就会唱这首歌了!”于是我提问了:“老师弹的这两遍有什么不一样?”“我听到声音越来越响了!”“不对,我觉得声音是越来越轻了!”  相似文献   

2.
丁俐 《湖南教育》2003,(22):42-42
一次师生角色对换的经历让我受到的启示不小。我让学生自己备课《鸟的天堂》,学生兴致盎然,纷纷要当小老师。我呢?当了两天的“小学生”,与他们一起上课,一起抢答。两节课下来,不但重、难点掌握了,课文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课堂秩序井然,学生发言积极,不怯场,效果出乎意料得好。“为何我上课时没这效果?”我带着疑问向他们请教。“老师,您上课的内容都是课本的内容,而这些在上课之前我都已经预习过了,也全部学会了。一节课下来,我起码浪费掉一半的时间。”优秀学生不满地说;“老师,您上课的时候好像太急,往往是一个问题我们还来不…  相似文献   

3.
放松运动     
老师,你玩弄我们的感情 某天,老师上课忘记带备课本,就让课代表去拿,别的学生问老师怎么不带书,老师说我今天要测验,他们全傻了,等课代表回来了,老师说:“骗你们的,今天上课。”。  相似文献   

4.
叔叔和阿姨星期六都要去上班,一大早就把弟弟妹妹送到我家里来,让我来带他们玩。我灵机一动,对他们说:“今天我们来玩老师教学生的游戏,好吗?”“好!好!”他们一听说有得玩,自然十分开心。准备了一下,我就开始上课了。“上课!”我故作威严地喊道。妹妹  相似文献   

5.
告别厌学     
张锡英 《教书育人》2005,(12):30-30
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于大海,他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小动作不断,经常不带书本和作业,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或家长盯着才勉强动笔,与老师和家长之间形成了一种敌对的关系。他对学习虽然无心,但平日里对班级活动却非常积极,不管什么活动他都乐意争着去做。我决定帮助他摆脱厌学的情绪。  相似文献   

6.
“上课。”“老师,你没带书。”随着几个同学的话语,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师没带书”上。“那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老师没带书上课的效果,与带书上课的效果会一样吗?”我趁机把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抛出来。正如我所想,讨论非常热烈。有的同学说,老师没带书照样能上好课,因为老师可能早把课备好了;有的同学说,老师没有精力把课本上的所有内容都背下来装在脑子里,上课应该带着书,效果会更好些。我趁热打铁,抛出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带不带书上课效果不一样,那么同学们上课不带书会影响学习效果吗?”同学们七嘴…  相似文献   

7.
李红娥 《成才之路》2009,(19):80-80
从今年这学期开始,我担任艺术班的数学课教学任务。以前没带过艺术班,对艺术生的数学学习不太了解,只是听带艺术班的老师说他们的数学学习多么多么差,自己上课唱独角戏,下面根本没人配合。我就觉得他们不可能有这么差,有这么难教,觉得他们应该和文科普通班的学生差不多。  相似文献   

8.
1998年底,成都市某小学一年级的一群学生因上课说话被年轻女教师用胶布封住了嘴巴;然而,面对记者“老师这样做对不对”的提问,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学生竟然说:“老师做得对,因为我上课说话,老师就该封嘴巴!”  相似文献   

9.
笔者日前有幸观摩了魏书生先生的一节语文公开课,他的“商量”教学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上课,他借用的是西安某中学初一学生,讲授的是高中课程《(诗经)二首》中的《硕鼠》。上课伊始,他见学生未唱歌,便问学生想不想唱歌,学生回答不想唱,他便说尊重大家的风俗习惯,不想唱那就不唱。然后他说,自己在盘锦所带的班,上课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站立着,老师出一作文题,学生口头作文,  相似文献   

10.
孙丽 《四川教育》2020,(3):37-37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教师要用好美术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勇于创新。案例:五月里的一天,阳光温柔地拥抱着大地。趁着这个好天气,我执教了《泡泡飞呀飞》这一课。上课铃一响,学生迅速落座。我扫视了全班,微微一笑,故作神秘地说:“今天老师带了一件秘密武器,是什么呢?”学生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大家都不知道我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没过一会儿,他们开始窃窃私语,猜什么的都有。  相似文献   

11.
在如今盛行阅读教学和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经到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语文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突破,一个亮点,甚至是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上课的老师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至于评课老师,  相似文献   

12.
“老师,你累了吗?别忘了保持笑容,祝你精力充沛。”手机的短讯,将我的思绪带回那段回忆。大二暑假,我随着营队来到花莲的部落,期待实现当老师的梦想。班上只有八个人,第一天立刻让我见识到山上孩子的活泼。我无法让他们安静,只能一再大吼着:“安静一点行不行?”“你们到底想不想上课?”调皮的力安望着我,带头答:“老师,我们出去玩,我们不想上课。”这怎么可以?我千里迢迢来到如此偏远的部落,不正是来实践教学理想的吗?我语带威胁地说:“不可能!现在是上课时间,如果你不想上课,请你出去。”力安起身:“走就走!”接下来几天,孩子们在家人的要…  相似文献   

13.
网络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我经常与科任老师联系,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特别是那几个比较调皮一点的“牛仔生”。其中有几个科任都说,那几个“牛仔”上课经常讲话,影响课堂纪律,甚至影响老师的上课情绪,只有教地理的肖老师说:“不会呀,我上课时他们都挺认真的,回答问题是最积极的。”我笑:“看来学生是喜欢上了你这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了。”肖老师说:“我经常跟他们接触,常在网上聊天,及时指出他们在课堂上的不足,他们挺听话的,下一节课他们就不会重犯上一节课的错误。”肖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重视,星期日我来到了肖老师的家,说想看看你跟我班学生聊什么。肖…  相似文献   

14.
我对一些教师的行为、说话与教学等一直抱有看法,不明白这些行为、说话与教学的正面意义,直到我成为一名教师之后。否则,我的心中会误解老师们一辈子,甚至会影响将来教育我的儿女、学生时的心态和方式。这是多么危险的事啊!当我走上三尺讲台之后,我的学生对我的行为、教学方式与语言等所持的保留意见和我过去对我的老师报有的看法很相似。他们对我的不理解和我对我的老师的不理解一样。他们不理解我嗦的一句话:“要态度认真。”为什么每次上课都会说起;他们不理解在他们完不成作业或练习时,为什么会说起他们的父母亲如何的劳累;他们不理解她…  相似文献   

15.
爱说、爱笑、爱唱、爱跳,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学生。班级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上课铃响后,当老师夹着书本信心十足地走进时,学生注意不到老师的存在,任凭老师大呼小叫,他们依然我行我素,谈笑风生。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不能急于上课,否则,整堂课的基调也就是一个字:“乱”。  相似文献   

16.
陈凯 《现代教学》2007,(12):28-28
不一样的“上课——起立” “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这已成为正式开始上课前通用的“仪式”了,其中体现了学生尊敬教帅、教师关爱学生的文化内涵。相信许多教师也意识到,“上课——起立”仪式对于振奋精神、收拢注意力有着很大的作用。我的“上课——起立”则经常有些细微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案例1】一位老是忘这忘那的学生,今天又忘了带课本,如果你是他的老师,你或许会说:“怎么老是忘带课本啊,下次再忘了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或许你还让他回家去取或罚站。再看这位老师:“你没有书,我猜你是想尝试一下,看看不带书光听讲能不能把上课的内容记得更牢。好,下课请把实验结果告诉我。”话点到即止,让学生知道错了即可。老师的话很幽默,同时,幽默中包含的宽容和期待会让学生改正坏习惯,同时让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高大起来。  相似文献   

18.
放松运动     
老师,你玩弄我们的感情某天,老师上课忘记带备课本,就让课代表去拿,别的学生问老师怎么不带书,老师说我今天要测验,他们全傻了,等课代表回来了,老师说:"骗你们的,今天上课。"然后他们就有人血泪控诉:"老师,你玩弄我们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一些学生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对老师“敬而远之”呢?有些学生向来害羞,一看到老师就紧张、拘谨,平时遇到老师或低着头,或用书本遮住脸,或目光游离不定,或赶紧“逃之天天”。这类学生本来就不大合群,难以和同学谈到一起、玩到一块,你还指望他们遇到老师会大声问好吗?  相似文献   

20.
<正>一、班上的"钉子户"刚接手这个班时,就有同事对我说,班上有个"钉子户",屡教不改。他们指的是小超,一个看上去有点瘦弱的男孩。小超对学习毫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小动作不断,经常不带书本和作业本,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盯着才勉强动笔。老师劝告、批评都不起作用,反而使小超与老师更加对立,他甚至会向老师发火、吵闹。老师越生气,小超越跟老师对着干,干脆天天不交作业,学习成绩也一天比一天差。本来,我已经是束手无策,打算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