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北宋司马光《古孝经指解》所据经是目前传世最早的《古孝经》,南宋以来凡谈《古孝经》都依本于此。清鲍廷博还将“指解本”经提出来,冠以“宋本古孝经”之名刻入《知不足斋丛书》之中,《四库全书》也照样收录。今人还用传世“指解本”与日本传《古孝经》相比较,认为“日本传本比‘指解本’时代更早、内容也更可靠”。本通过考察传世“指解本”《孝经》和大足石刻范祖禹书《古孝经》,发现今传《古孝经指解》并非司马光的原本,而是经过后人改编,将其与范祖禹《古孝经说》、唐玄宗《今孝经注》相合并,在经上已有很大改动,已不再是司马光作《指解》时的原本了。后人根据传本《指解》经来考察《孝经》的今古问题是非常靠不住的。本认为,为了恢复司马光原书的旧貌,应以大足石刻本“古”对传世《指解》进行重新整理和校正.  相似文献   

2.
正由石墨林编著,陈国灿校订的《唐安西都护府史事编年》(以下简称《编年》)一书于2012年3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该书是近几年来少有的资料汇编性质的大作。编者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披沙拣金,搜集了中国历代史料和出土文献资料中对唐代安西都护府的相关记载,全书厚达787页,是一部相当"有份量"的著作。诚然,唐安西都护府史事编年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但是在日益浮躁的现代社会,肯坐下来把这一基础工作做下去的学者尤其是知名的学者,是  相似文献   

3.
《史记·五帝本纪》以《大戴礼·五帝德》为基础,对三皇五帝传说进行改造,有选择地记录黄帝与舜的事迹。黄帝本传将黄帝放置于战胜炎帝、中华文明初启的坐标轴中,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共祖,阐释中华民族人文历史的渐进过程;舜本传中特别安排的舜象斗争的神话故事,阐释了家庭私有制的产生。司马迁将关于黄帝的"其文不雅驯"的的神怪材料摒除于本传,而关于"舜象斗争"的神话故事却纳入舜本传,其中可见司马迁处理神话材料时,判断史料"雅驯"的标准为是否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本质。司马迁将人的历史从荒怪的神话中剥离出来,但同时对神话化历史中的历史本质的真实性有深邃的洞察。因此,司马迁对黄帝与舜神话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已超越历史事实层面的真实,到达对历史本质真实的把握,这是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更高层次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清人门应兆创造性地以"图注"方式来阐释《楚辞》香草,实现了研究方法的一大变革。门氏之"图注"采取了集中阐释与分散表现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左注右图"方式组织全书;根据注文内容对所绘图像予以匠心安排,使之与文字形成佐证、延伸与补充关系,从而对《楚辞》草木蕴涵阐释得更为具体全面。与"文字注"相较,此种"图注"诠释方式能拉近民众知识素养与《楚辞》文本间的距离,消解部分阅读障碍,从而扩大《楚辞》草木研究之影响,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其有更为广泛之传播。  相似文献   

5.
在中文学术著作里,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书。此书用典雅的文言写成,选取《易》、《诗》、《左传》、《史记》、《老子》、《列子》等多部中国古代典籍,分列条目,逐一评点,而各条目之间并无系统的结构和明显的逻辑联系,看来似乎是传统笔记的写法。但此书又打通中西,旁征博引,不仅引用中国历代各类著作,而且从西方典籍中采取可资借鉴参照的材料,直接引用英、法、德、西、  相似文献   

6.
(一)《大学》的作者与成书《大学》是《礼记》之第四十二篇。宋以前似未独立成书,也未明作者是谁。北宋司马光、吕大临等以《大学》独立成书并为之解说。二程十分推崇《大学》,认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大学章句》)继承与发展二程理...  相似文献   

7.
《性自命出》与《乐记》是反映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其中《性自命出》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中的儒家文献,“郭店一号楚墓竹简儒书各篇,与今存传世文献相比,在思想、内容、文字上,与《礼记》最为接近”(陈来:《史料困境的突破与儒家系谱的重建---郭店楚简与先秦儒学研究》,收入氏著《简帛与简帛研究》,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页)。而《乐记》也正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所以二者在思想上的交集可以更加丰富地反映当时儒家思想的面貌。本文拟以两篇历史文献为基础,探讨先秦时期儒家的乐教思想。  相似文献   

8.
闻华 《华夏文化》2009,(3):62-64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开篇很有意思,他既不是从三皇五帝说起,也不是从夏商周的某一个朝代完整开始,而是把周朝历史拦腰截断,从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着笔。这一断限,有他自己的寓意。那么,司马光究竟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年限?《资治通鉴》不是断代史,  相似文献   

9.
张娜 《华夏文化》2016,(1):47-49
正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强调实录。实录本是史学著作"不虚美,不隐恶"精神的集中体现,但文、史毕竟是两种不同的领域,文学应该有艺术上的虚构才能成之为文学作品,其所反应的真实也不应是史学的实录,而是艺术的真实,创作出带有普遍性的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艺术形象。洪昇在《长生殿·自序》中说:"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剧,辄作数日恶。南曲《惊鸿》一记,未免涉秽。从来传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场;而近乃子虚乌有,动写情词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与司马相如《自叙》的关系,前人已有所涉猎。笔者认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相如所撰《自叙》为蓝本,加以增改而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为我们透露了相如《自叙》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代书法名家,李阳冰的身世如同其族侄李白一样鲜为人知。自称与李阳冰有着"通家"之好的窦臮、窦蒙兄弟所撰注的《述书赋》虽对李阳冰身世以及家庭情况作了简要介绍,但由于其流传的版本较多,各版本之间看似没什么区别,内在却存在不少差异,且李阳冰的部分亲属关系记述与《新唐书·宰相世系》又相矛盾。这不仅可能误导公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也会给李阳冰研究带来一定的障碍。尤其是当今有些人对李阳冰身世不加考究地随意引用,然后添油加  相似文献   

12.
沈云 《华夏文化》2021,(4):5-10
今本《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经》是一本占筮之书,主要内容包括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战国以来形成的解释《易经》的著作,总共有七种十篇.通过《易传》的解释,原本的占筮之书呈现出了哲理化的倾向.《系辞》是《易传》中的重要一篇,其主要内容是通论《周易》和筮法的大义,解释时并非逐句分析《周易》经文,因此与其他篇目相比较更有哲理性,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在学术上广有建树的萧君和、彭年等在统一潮的激励下,倾注他们的心血和热情,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考证、发掘、审视、研究,探求中华统一历史的行进轨迹与发展线索,撰写了近30万宇的《中华统一史》。经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多方努力,使《中华统一史》一书在1997年内得以出版。阅读《中华统一史》,深感其内容新颖,史料翔实,特色突出,见解独到,不仅是一部有价值的学术力作,而且是历史科学领域中的补阙之作,是中国门类史、方面史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一、…  相似文献   

14.
在中文学术著作里,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书。此书用典雅的文言写成,选取《易》、《诗》、《左传》、《史记》、《老子》、《列子》等多部中国古代典籍,分列条目,逐一评点,而各条目之间并无系统的结构和明显的逻辑联系,看来似乎是传统笔记的写法。但此书又打通中西,旁征博引,不仅引用中国历代各类著作,而且从西方典籍中采取可资借鉴参照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1880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教授、汉学家王西里在世界首部中国文学通史———《中国文学史纲要》中,对中国儒学典籍《诗经》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他在研读大量原文史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至今仍不失其意义。《诗经》之发源关于《诗经》的年代,古代中国学者通常认为各  相似文献   

16.
《周易》在中国经籍中最富有哲学意义,影响深远。相传孔子老而喜《易》,作《易传》,近人多怀疑其说,然而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经传竟能证明孔子与《易传》确有密切关系。孔子嫡孙子思所著《子思子》已佚,尚有四篇存在《礼记》书内,其思想及所载孔子论《易》语,均可与《易传》印证。荀子也以《易》学著称,其学来自年辈和子思相若的馯臂子弓。《荀子·天论》的思想本于《易传》的《繋辞》,在《大略》中还直接引用《彖传》、《说卦》和《序卦》。继荀子之后,汉初的陆贾、穆生等都精于《易》学,他们或久居楚地,或本来就是楚人。这为流传在楚地的帛书《周易》经传提供了历史背景。帛书的发现和下面两篇文章的论述说明,《易传》绝不是晚出的作品,研究孔子及先秦儒家不可离开《易传》。  相似文献   

17.
清华简《子产》应是子产学派的产物。《左传》等文献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史实来解读该文本的概括性文字。《子产》中相当部分内容属于郑国高等贵族接触的机密;它回避了人们对子产的批评声音,明显是在树立典范;并且受周代"德""礼"的影响较多,"出礼入刑"的内容并不是主要内容。该文本表现出弥补"礼乐刑政之所不及者"的色彩,应完成于子产及其同僚的门人之手,通过承告等官方制度传到鲁国,又经孔子之手传播开来。这一文字可视为官学与私学间的过渡环节,其作者可能与古人所谓"搢绅先生"为同一类人物。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20世纪关于《吕氏春秋》的研究状况作了比较系统的述评。章对《吕氏春秋》研究中的不同学术观点,作了客观的描述和简要的评说。章述及的主要内容有:《吕氏春秋》的成书年代及作、学派属性与思想倾向、哲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思想特点、与《淮南子》的关系、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9.
孔子作《春秋》之説始见於《孟子》,然而這一史實的真相如何,古今學者則始终存有不同的理解,使之成爲中國學術史上懸而未决的重大問題,筆者通過對相關史料的分析,以先秦時代著史制度立論,論證於孔子以前,作爲魯國史記的《春秋》實早已存在,其记事肇始於魯始封君周公旦,而孔子所修之《春秋》實際僅截取魯通史《春秋》中的十二公歷史以成篇,因此只是封魯史記的斷代編次而已,故直襲魯史《春秋》之名實致於原本《春秋》文本的正誤及内容之增損,孔子則未有任何作爲,孔子據其所编之《春秋》以説義,合於其"述而不作"的自我評價,适一問题的解决關乎歷史學、哲學史、經學史和文獻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相似文献   

20.
正班固评价司马迁说:"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唐代的史学家刘知也说:"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司马迁著史的"实录"精神,历来为人所称道。但考察《史记》一书就会发现,司马迁之著述《史记》,固然多"直书"之笔,在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