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八百多年前的北宋末南宋初,抗金英烈千千万,休宁人凌唐佐是其中的一个。《宋史》、历代《休宁县志》以及宋人罗愿所撰写的《新安志》中都提到了凌唐佐。但人们只知道他是"徽州人",至多是"徽州休宁人",至于其故里究竟在休宁哪个村落,则没人去考证。凌唐佐的故里究竟在哪里?经过考证,  相似文献   

2.
唐卫 《寻根》2014,(4):35-39
<正>18世纪法国流行洛可可美学,有种说法认为这是全面学习中国风格后的产物。然而,通过对瓷器在西方传播历史的考察和对于文史专家、翻译家杨宪益文章的考证,集中于中国青瓷为例及对西洋名称Celadon词源的考证,得知中国文化对法国洛可可美学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明史,中医学无疑是中国博大精深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医书、药典、疾病辨析等蔚为大观。要对中医百病名称进行考证,这关乎着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将溯及久远年代,必须翻阅诸多冗杂的卷帙浩繁的典籍史料。没有秉烛夜读的精神、淡泊名利的思想,没有扎实的国学根底,没有对中医学知识的博通和敢于对前人成就扬弃的科学态度是无法进行的。然而张纲先生做到了。  相似文献   

4.
<正> 西北大学图书馆谢彦卯在《华夏文化》2001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部保存完整的五代刻本〈宝箧印陀罗尼经〉》一文,文中关于《宝箧印陀罗尼经》"被陕西收藏家阎甘园收藏,1965年其后裔捐献给西北大学图书馆"一语,由于我未经过考证,故此说法不成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学术转型时期,钱穆先生的揭橥考证历史地名学的三原则,在文化史视野下对古史地名意义的阐发及地名考据方法的创新,在中国地名学史上据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然钱氏的地名学考证也暴露了无限制扩大“通例”的适用范围,泛用声训、训诂,证据薄弱,缺乏对古史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结论武断等诸多的学术局限.我们应在肯定其地名学贡献的同时,实事求是地指出其地名学研究的不足,从而为新时期历史学和地名学的研究建立起更高的学术水准.  相似文献   

6.
《寻根》2016,(2)
正明清时期,江南太湖流域一带水乡民居曾普遍使用蠡壳窗,其制作工艺是中华民族建筑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的起源已无从考证,但清代诗人黄景仁在《夜起》中写有"鱼鳞云断天凝黛,蠡壳窗稀月逗梭"便是一个例证。蠡壳窗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时期曾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蠡壳就是海蛎子的壳,江南地区蠡、蛎同义同音。海蛎是一种水生天然贝类,攀附在浅海的岩石上。将海蛎连壳扒下,其中软体是鲜美的海味,其壳则被丢弃,有心人  相似文献   

7.
张毅 《中国文化》2013,(2):53-63
童书业对《左传》的研究,无疑是现代《左传》研究中最富有价值和启发性的部分。在他的研究中,对古史传说的考证占有相当的比重(若将《春秋左传研究》与《春秋左传札记》合而观之,约占两书全部篇幅的十分之一),内容覆盖三皇五帝直至夏、商两代,下与西周的历史考证相衔接。从这部分卓越的研究中,不难看出《左传》所载古史材料的学术价值,也不难看出童先生对其价值的了解和重视。但是,如果通读《春秋左传研究》及《春秋左传札记》,难免会觉得,他对这些古史材料的态度,略存一丝矛盾。在《春秋左传札记》"春秋时之学问"条,他谈到当时典籍之稀少:  相似文献   

8.
宋祁是北宋初年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其文学作品语言生动、颇具个性;与欧阳修合撰的《新唐书》为二十五史之一,较《旧唐书》亦各有特色。对其早年交游进行考证、梳理,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从史学角度来看,对推动宋祁研究、丰富和补充中古文、史学研究都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敏 《寻根》2012,(1):125-129
2010年4月下旬,广安市文管所在苏溪乡白沙村村民赵素清、李正荣等处发现三块石碑,被确认与广安邓氏家族祖墓有关。为了进一步对这三块墓碑进行考证,将其进行了拓片和拍摄。  相似文献   

10.
东汉时期的张衡,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奇技伟艺,而且在哲学、史学、文学等方面也有所建树.郭沫若曾经说过,像张衡这样“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在文学方面,他的赋作和诗作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有巨大贡献.今人对张衡的研究,多注重其科学领域的成就,而忽视其文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志强  张化雨  何梦嘉 《寻根》2015,(2):119-128
张良,字子房,汉时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死后,吕后想起用张良辅佐新主,他却借口考虑考虑,一去无踪。张良死于何地至今难以确切考证,据说吕后曾下旨追杀他,国内一夜生出八百个张良墓,有"一夜造八百墓"之说。现如今全国各地仍有不少张良墓、张良庙、张良祠等遗迹,然而据考证,其大多是后人为敬仰其精神所建,或根本无实地可考。  相似文献   

12.
杨洪 《华夏文化》2000,(1):20-22
考据学是在清代学术界居主导地位的学术流派。该学派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通过音韵、训诂、辑佚、校勘、辨伪等方法考证经史,这就是考据学,也称考证学、汉学、古学。又因其朴实无华而被称为朴学。这是就该学派的学术特色而言的。考据学盛行于清代乾嘉时期,  相似文献   

13.
<正>我在释笺江瀚编集的《片玉碎金》时,根据本人所见及的材料,对江瀚和《片玉碎金》中涉及的人物及其关系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证。本文谨就江瀚及其与黄云鹄、黄侃父子的关系作些说明,提供给有兴趣的研究者参酌。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期间,巴蜀文化研究成就斐然,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新论迭出,研究旨趣和研究内容集中表现为坚守巴蜀文化的地域精神与探索巴蜀文化的创新转化机制,形成了探究巴蜀文化自身客体衍变规律的本体论、考察巴蜀文化历史地位的价值论以及探索巴蜀文化创新转化机制与提升巴蜀文化国内竞争力和国际传播力的认识论等多个维度并行发展的研究模式。这一成就带来的重要启示是:未来巴蜀文化研究需要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秉承地方文化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主旨;放眼国际学术视野,在区域文化研究中构建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话语权;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巴蜀文化学术研究进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推动巴蜀文化纵深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法宝联璧>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佛教类书,由陆罩、庾肩吾、徐摛、刘孝威等三十余人奉梁简文帝萧纲敕进行编纂,至梁代中大通六年(534)纂成.其书今佚,惟萧绎所作<法宝联璧序>尚存.笔者试从<法宝联璧>一书的编纂背景、编纂时间、编纂地点和机构、编纂者姓名、书名、卷数和篇数、内容和性质等角度入手,对此书的编纂情况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6.
北宋宋庠、宋祁兄弟时以"双状元"闻于世,有关二人的轶事传说多见于历代文籍。自《青箱杂记》从诗谶角度记载时知安州的夏竦命少年二宋作《落花》诗之事,后世相关记述基本沿其诗谶观念,但在《落花》诗成之时的问题上有出入,当代各家宋诗选本对此也有误注。本文在考证《落花》成诗问题同时考证出夏竦知安州的时间,可补李之亮著《宋两湖大郡守臣易替考》相关阙如。  相似文献   

17.
虽然"朦胧诗"这一概念的产生有着很深的歧义,但是其历史功绩及艺术成就是无法磨灭的,并且从朦胧诗的意蕴来看,其中所隐含的诗意情怀也值得当代人去思考。本文简单审视了朦胧诗及其历史地位;接着,阐述了诗意情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两个方面探究了朦胧诗的诗意情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卜辞、青铜器铭文等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可以发现有众多关于(己其)国的相关内容.本文主要针对王献唐先生<山东古国考>中对国进行研究论述得出的结论提出一些置疑,并在相关问题上进行分析,发现商周时代并非仅仅存在一个单系连续体族属系统的(己其)国.王先生考证结论关于山东地区存在一个从商代到春秋一脉传承姜姓(己其)国的观点值得再商讨.本文认为,商代的殷族(己其)侯国家随着商周之交仍存在于并非自古以来便存在于山东地区.山东半岛也并非自古便存在一个姜姓统治集团,而是从周代以来才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朱道朗是明末清初在江西将全真道与净明道融合的关键人物。他在1661年开始创建青云谱净明道院,与马常住商定了净明派辈分字号,确定人员辈分。主持修订了《青云谱志略》,支持胡之玟编纂了《净明宗教录》。本文考证了上述两书于1691年刻印,考证了朱道朗于1626年在南昌明藩王府出生,属于明代宁王朱权后嗣。  相似文献   

20.
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在学术上广有建树的萧君和、彭年等在统一潮的激励下,倾注他们的心血和热情,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考证、发掘、审视、研究,探求中华统一历史的行进轨迹与发展线索,撰写了近30万宇的《中华统一史》。经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多方努力,使《中华统一史》一书在1997年内得以出版。阅读《中华统一史》,深感其内容新颖,史料翔实,特色突出,见解独到,不仅是一部有价值的学术力作,而且是历史科学领域中的补阙之作,是中国门类史、方面史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