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热衷传统文化的现代作家,施蛰存一直在寻找中西合璧的合理路径。其小说集《梅雨之夕》不仅在意象、人物、时间、空间、情节等方面继承了六朝志怪资源,更从创作原则、人物形象、主旨立意、结构方式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现代革新:从突出内容到注重方法。施蛰存的现代志怪不仅为被新文化运动所排斥的巫鬼文化提供了重新进入新文学语境的合法性,也间接诠释着海派文化的驳杂包容特性。  相似文献   

2.
小泉八云在日本文学史上是独放异彩的一株奇葩,特别是他的志怪小说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这位理应是日本人的小泉八云却是个英国人。一位外国人怎能对日本文学有如此贡献呢?这位作家的生平及其在日本的创作活动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小说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小说的演进陈平原陈平原教授的《中国古小说的演进》,追踪了中国古小说──从汉魏六朝到宋元明清的杂文杂传、志人志怪的文言小说──的历史命运,在“史”的框架中突出了“体”的演进。从本期起,分四次连载。·编者·起源与分类如果作语同梳理,“小说”一词最早...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动漫向来以内容见长,玄妙精深的中华文化成为其天然的题材库。从古典名著到民间传奇,从志怪小说到阴阳五行等等,无一不有涉及。本文试重点说明日本动漫中存在的中华文化元素。作为颇具特色的大众文化,日本动漫具有丰富人们生活、满足人们对特定文化渴求的功能。天马行空的想象,绚丽多彩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节,无一不是推动其发展的动力。就动漫题材来说,内容广泛,汲取了不同国家的资源,对于中华  相似文献   

5.
<效颦集>是明初赵弼创作的一部重要的传奇小说集.小说文本在整体上,呈现出依违名教,恣意劝惩的审美底色,以及理气充盈,文体驳杂的叙事特征.小说如斯的文本品格,是赵弼文化心态的自然流露,是他长期浸濡的儒家传统理念、强劲而偏弛的史学信念的自觉显现;小说所表达的审美体验,完全是赵弼思想底蕴合理而自觉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小说的演进(续完)陈平原随笔杂录与姑妄听之唐人作意好奇,撰写叙述婉转文辞华丽的“传奇”,中国小说于是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文类的演进,往往是新的已来,旧的未去;宋元以下,追踪魏晋小说遗风的仍大有人在。一直到晚清,“琐言”、“逸事”与“志怪”,仍...  相似文献   

7.
咏物赋在汉赋创作中占有较大比重,咏物赋的渊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荀子赋,这类创作一直延续至汉代,并衍生出独立的创作模式。汉代创作咏物赋在文体上具有宫廷应制、宴飨助兴、借喻讽谏、托物咏怀等功能,由此衍生出应制、宴飨、讽谏、咏怀等题材类型。在这些题材类型中,"物"与"志"相互依托,先秦寓言中广泛存在的拟人手法被自觉运用其中,成为咏物赋区别于与散体大赋与抒情小赋的重要特征。汉代咏物赋的文体功能丰富了赋家"体物写志"的内涵,也为了解散体大赋与抒情小赋的兴衰更替提供了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8.
鬼神志怪之书里包含有丰富的道教的信息,道教信仰的一些变化在古典小说里有很清晰的反映。道教信仰从神、鬼、佛分裂在不同的神灵世界到神鬼同宗、佛道和合的转变与鬼神志怪之书的阶段性特征之间得到相互印证。道教信仰中和合神灵的传统为保持宗教自身的和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运峰 《世界文化》2023,(12):33-36
<正>《端午节》是鲁迅继《阿Q正传》之后创作的一篇小说。和《阿Q正传》相比,《端午节》的分量显然轻了许多。在鲁迅作品的很多选本中,都没有《端午节》的位置,人们分析鲁迅的思想和创作,也往往忽略这篇小说。但是,这篇小说和鲁迅的平生经历有着密切联系,也可以说,在这篇小说中,就有鲁迅自己的影子。小说的情节也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0.
凯瑟琳·安妮·波特(Catherine Anne Porter, 1890-1980)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公认的文体创新和技巧大师,她创作的作品为数不多,却影响巨大,为美国小说设定了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铭出土于洛阳北邙山,墓志高70厘米,宽74厘米,青石志,保存完好,字迹清晰,正书33列,一列32字。从撰写体例看,此墓志是当时流行的墓志铭并序的"别体",其标目是"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铭并序",从其整个内容看,主要分"志"和"铭"两部分。"志"的部分介绍了袁公瑜的郡望、家世、历官、丧葬等,"铭"的部分用韵文概括全  相似文献   

12.
小说在中国古代地位很低,被称之为"小道",但它的创作和传播情况并不亚于正统的诗文。既然小说的地位不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文献收录它,甚至官修大型图书也要大量选入刊行?主要是因为小说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作用。历代丛书和类书编选小说,尽管不是从小说文体的意义出发,但它们的编选对于小说起到了很好的保存和传播作用,特别是在序跋中弘扬小说的社会作用,客观上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地位,促进了小说观念朝着有利于小说繁荣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一、小说与fiction中国的古典小说与西方的"小说"不完全是一回事,西方的叙事文体fiction在汉语中找不到对等的文体,而只有"小说"一词与之相近,于是fiction便译作了小说。小说与fiction只是近义词而非同义词。中国作家真正按照西方的fiction文体作起小说来,还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此前的小说,为了区别于后来的小说(fiction),汉学家浦安迪给它提了个名字,叫"奇书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小说的演进(续二)陈平原逸事与志怪“逸事”的产生,照刘知几的说法,乃是因“国史之任,记事记言,视听不该,必有遗逸,于是好奇之士,补其所亡”。这种初衷本为“补正史之阙”的“逸事”,既可能“求诸异说,为益实多”,也可能“真伪不别,是非相乱”。作为史...  相似文献   

15.
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之于中国现代小说生长所发生的作用,是既调整了中国作家看取"现代"的视角,也丰富了小说叙事的方式,小说的诗性品格在这种小说体例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强调。在文体意识上,李劼人的小说无论是体裁、语体还是风格,都在艺术创作的中西融汇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此同时,李劼人从对本土文化的肯定和尊重出发,致力于发掘文学叙事中的人性存在和文体深层的诗性向度,他的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现代审美精神,无疑是其从理念到实践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历史在思想文化的层面上与现代性的相遇是20世纪中国的原生事件,而中国现代文学即是建立于现代中国独特的想象方式基础之上的,对于现代中国社会现状与国民心理的叙事。本文从现代性的角度解析中国现代小说独特的叙事形态,并将其归纳为两种叙事模式,重点论述了鲁迅、沈从文、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与这两种叙事模式的纠缠与疏离,以及巴金的小说创作所具有的这两种叙事模式的标本特质。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的白话短篇小说并不仅有话本小说,还有一种独特类型,即白话宣讲小说,它以《跻春台》为代表,包括近几年陆续发现的《照胆台》、《救生船》、《萃美集》、《辅化篇》、《大愿船》、《保命救劫录》、《救劫保命丹》等作品白话宣讲小说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它产生于清代圣谕宣讲的背景之下,是民间宣讲圣谕和善书留下的案证故事集及改编本。白话宣讲小说不是话本小说,以《跻春台》为代表的这些作品与话本小说在起源、创作目的、文体特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成书于考据学高峰期的《阅微草堂笔记》创新了笔记小说的文体,是"著书体"笔记小说的典范之作。纪昀的这部小说形式短小,叙述简洁,是汉魏六朝小说文体风格的继承;纪昀刻意追古,这与乾嘉学术的复古思潮息息相关。纪昀的小说借助花狐鬼魅探索自然、社会的真谛,著述倾向明显,这是受乾嘉学派反理学、探求新义理、尚博学的学术风气影响的结果。作为学人小说,纪昀的笔记小说拒绝通俗小说的言情倾向,小说重探讨情与理、情与法的关系,有不少"资考证""补史阙"的条目,这提高了小说的品位,体现了乾嘉学人的雅趣。  相似文献   

19.
毛本《三国演义》是毛氏父子携手合作的灿烂结晶,以新锐的小说观和美学思想对明本《三国演义》作了精细的修改,其旨趣在于艺术整体的修订与完善,而不止于字句的推敲和润饰;且从历史小说的创作实际出发进行了独具个性特色的评点。毛氏父子评改《三国演义》的价值意义不在于文本创造性上的重大突破与小说理论的大胆革新,而在于继承中的吐故纳新、审美评析与艺术求索,从而使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优良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明代,随着笔记小说的丰富积累及出版业的繁荣,不少小说家在笔记小说的文体上进行诸多尝试,体现出笔记小说发展中求新、求变的一面。晚明笔记小说在编撰形式上多采取丛编、汇编与增补、摘录的形式,将前代和同时代的作品进行重新分类编辑。张丑的《名山藏广记》则突破性地以史书体例来结构小说。此外,"笑话"创作形式的变化和叙议结合的风格,"小品类"笔记小说"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清新自然的语言、个性化的内容,《续耳谭》"以简御繁"的叙事策略,都是值得注意的文体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