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是中国人崇拜了几千年的天文星象,神圣而又崇高,到汉魏形象维持不变。但唐宋后世的神话形象中他们却有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社会统治者思想的变化。通过图像变化,我们了解了中国四象崇拜的雄厚的历史基础,同时了解了中国神话从四象动物崇拜到二十八宿英雄人物崇拜的传统中国"圣人以神道设教"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神话是人类文学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既勾画出了远古时期人类在自然界繁衍进化的历史足迹,同时又以丰富的想象和传奇的故事彰显出不同地域和国家特有的精神风貌。其中"雷神"这一形象频繁出现于多个神话体系中,承载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在此笔者粗疏地谈一谈古希腊、北欧以及中国神话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雷神形象,尝试挖掘其形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一、宙斯:欲望与权力之"雷神"在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上,居住着以宙斯为首的  相似文献   

3.
"五丁力士"诞生在夏商时期,活动于陇南和川西北一带,属于氐系后裔。随着蜀族入主成都平原,"五丁力士"以祖先崇拜形式存在并广泛流传,后因其忠勇超绝形象而为古蜀人喜爱并升华为民间的保护神,具有镇宅辟邪的厌胜性质和功能。开明王朝时期,其形象被鳖灵部落采纳,创造出新的"五丁力士"形象,威慑各个部落。本文从神话学和民俗学角度入手,探讨其形象的生成与演变。  相似文献   

4.
出土的青铜器、漆器等早期文物资料及壁画、帛画等文献资料,保留了许多能够体现先民认知自然、探索宇宙、思考人生以及反映社会诸多现象的珍贵神话图像。这些神话图像可以有效地印证楚辞神话材料之翔实、补充楚辞神话之缺憾、诠释楚辞神话之细微,对探究楚辞诗化语言背后的神话原型具有重要作用。在梳理这些资料图像对神话增删附益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其记录特点和时人对神话的态度,廓清或纠偏楚辞神话的神灵形象,拓展楚辞神话研究的途径和方法,进而探索我国神话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重构范式。这种探索不仅在神话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学术意义,而且对于深入探讨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神话故事、神灵形象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希腊神话以"战争"为特色,而中国神话则以"治水"为特色的原由.指出:航海、商业文化土壤必然成为孕育战争、洪水神话的温床;中国文化土壤"重农"的成分规定了典型神话只能是与农业相关的治水神话.由于中国神话的典型形态是治水神话而不是战争神话,所以"战争神话稀少"并不意味着"中国神话贫乏"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演进,中国的古代神话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虽则茅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著书论证了中国上古神话"神话历史化"这一观点,然而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对这一观点进行质疑。事实上,不论是"神话历史化"还是"历史神话化",其理论内涵都是正确的。但在讨论神话的发生阶段时,"历史神话化"明显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西王母的神格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王母神话是昆仑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王母是昆仑山上最原始最有名的女神。正如苏雪林先生所言:“西王母与昆仑山原有不可分拆之关系,言西王母即言昆仑也。”①正因为如此,西王母作为一尊大女神在古代神话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仙话化后变为王母娘娘,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对于西王母的神格形象(或者说西王母的职司功能)却研究不够。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民族志记录,从六个方面来谈一谈西王母的神格功能。第一,西王母是一个主刑杀的死神,主司死亡。毫无疑问,这是西王母最原始的神格形象,所以在《山海经》里面…  相似文献   

8.
正从出土文献看,"西王母"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殷墟甲骨卜辞"ㄓ于东母西母若"(陈年福:《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学界多猜测其为西王母的原型,却始终没有得到实证。从古到今提到"西王母"的文献也几乎只有《山海经》,且属于纯粹的神话。因此,《山海经》中朴野的西王母形象才是最具神话原始性,也是最有利于分析初民信仰的原始生成思维的。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颛顼史传是始自先商融合东夷、淮夷的文化传统,并成为殷人重要的祖神信仰之一。殷周鼎革,周人不仅继承殷人文化传统,还发展了自身文化为殷遗所认同。如殷遗秦人很早便表现出对周文化高度认同。秦人占据岐周地区后,几乎承袭了原来周人对西土诸国如蜀、西戎的经营策略。春秋以降,秦、蜀文化经济交流频繁,作为秦人重要的祖神信仰——"颛顼",其史传可能缘此流入蜀地。加之蜀地自身深厚的巫术信仰基础,与颛顼史传特征十分契合,故而蜀地很快就对颛顼史传广泛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10.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三皇五帝"中五帝的第二帝。古代典藉记载颛顼出生在有若木生长的古若水畔,也就是有攀枝花树生长的雅砻江畔。四川省米易县地处雅砻江与安宁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这里生长着许多高大的攀枝花树,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大约距今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这些遗址中何家坝遗址最大,可能就是颛顼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11.
张人元 《寻根》2004,(6):109-113
张姓的起源与黄帝部族有着直接的关系,张氏始祖挥公就是黄帝的孙子,颛顼帝的胞弟。河南濮阳古称帝丘,是传说中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濮阳是颛顼的都城所在地。颛顼帝和帝喾均葬在“顿丘城南台阴中”(今河南内黄县境内),称为“二帝陵”。1987年8  相似文献   

12.
一、仙话———神话的中国特色战国时代,一种特殊的神话从神话母体中诞生并逐步走向独立,这就是以长生不死与快乐自由为宗旨的神话,通常称为仙话。非常特别的是,在纷繁多彩的世界古代神话王国中,这种特殊的神话为中国所独有,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若就文化创造的深层动因而言,神话中的仙话材料乃是原始人类生命意识觉醒的产物。神话为仙话提供了母体,仙话从神话母体中诞生,并成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神话。虽然在广义神话思想概念里,仙话与神话原来没有太大的区别,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神话人物,如黄帝、西王母、嫦娥、瑶姬等,既是神话人物,也是仙话…  相似文献   

13.
朱汉杰 《寻根》2006,(6):113-114
朱姓历史古老源长,同其他姓氏群体一样,源头很多,其中以始祖轩辕之孙、颛顼高阳帝的苗裔晏安曹国一邾挟邾国一沛国朱氏为主源头,朱姓家族从。。个普通民族,繁衍成长为中华著名姓氏,在当代中国大姓中排第14位,总人口近两千万。  相似文献   

14.
正符箓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一大产物,形态千奇百怪,内容丰富而多彩。符是一种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笔画屈曲的符号,箓是一种记录诸符间的天神名讳。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观赏性的符箓并不少见,如吞符,形体流转,柔婉曲美,一符一画,心笔合一。符箓作品是道术,但并没有和艺术相疏离,"(符箓)拥有自身独特的美学意蕴。这些  相似文献   

15.
一祝融八姓是上古时期活动在北方地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部族,也是楚人的祖先。祝融集团自颛顼、帝喾之世迅速壮大,至尧、舜、禹之世,已发展分化为多个部族集团,并在华夏部落联盟中担任职务。《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益、彭祖自尧时皆举用,未有分职。"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20,(4)
正苗族作为无文字民族,长期通过古歌、仪式、苗绣、器物等方式传承族群的历史记忆。古歌的讲唱作为口传叙事、仪式的展演作为仪式叙事、刺绣的图案作为图像叙事、圣物的传承作为物的叙事,共同叙说着苗族的族群历史,而苗族的文字叙事在这一过程中长期"缺席"。在苗族文字缺席的过程中,苗族的文字神话却一直保持着"在场"状态。神话观念决定论的观点认为,神话是  相似文献   

17.
神话传说中理想景观模式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与宗教是原始的哲学和宇宙观,是人类早期的一种文化思想,它们同所在地理环境中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认识和经验紧密联系。“夫神话之作,本于古民,睹天地之奇觚,则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到古异,淑诡可观”。神话与宗教不可分,“神话从一开始就是潜在的宗教”,“宗教在它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始终不可分解地与神话成分相联系并且渗透了神话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国际体坛的“鼠疫”——兴奋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被天神宙斯派到人间的魔鬼潘多拉出于好奇,偷偷打开了陪嫁的宝盒,结果瘟疫、疾病、战争、饥荒、死亡等种种不幸和灾难等祸害从里面飞了出来。从此,人类被迫不断同这些祸害进行着不懈地斗争。体育界使用兴奋剂,便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使得药物的毒、副作用放大弥散,从残害个人到遗祸社会,成为各种社会消极丑恶现象的重要表现,给青少年和体育运动员,给神圣的体坛和奥林匹克事业,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的后果,被国际体坛称为“二十世纪的鼠疫”。  相似文献   

19.
方燕明 《寻根》2010,(3):13-21
<正>汉代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开篇即谓:"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史记·夏本纪》并列出夏王朝十四世十七王的世系为:禹—启—太康—中康  相似文献   

20.
论白虎图腾文化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白虎形象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上古神话系列中占居颇为显著的地位和起着重大作用,历代君王都借助白虎形象美化权威,作为宣扬仁义和国力雄伟强盛的象征。白虎图腾崇拜作为古代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早已渗透到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孕育出种种与白虎相关的民族文化事象,在共同的白虎图腾崇拜背景下构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白虎风俗文化特质簇,反映了历代中国人民的审美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其内涵极为强烈而鲜明的民族心理特征。白虎的图腾崇拜起源于原始社会。白虎是一些原始人想象中具有无限威力的神兽,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