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顺治六年整饬盐务课税题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饬盐务,清理盐课,是清初为恢复与发展生产、增加国课而采取的一系列重要措施之一。这里选刊的档案,系馆藏顺治朝题本盐务类的一部分。它反映了顺治六年河东、两淮、两浙以及福建、四川等地区的盐业荒废情形。当时因兵燹灾荒所造成的商乏民困,盐业凋零,课帑虚悬,迫使清统治者实行整治盐制、招商减引、豁免盐课等安民恤商措施,这对清初恢复和发展盐业生产是有利的。这些史料,记录了清初盐业整顿情况,对于研究清初政治、经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河东巡盐御史制度创制于明成化九年(1473),满洲入关后沿袭此制度,同时清统治者不断为此制度注入"满洲"成分。顺康时期河东巡盐御史制度经历了"明制"的沿袭与"清制"的建立,雍正朝的制度变动是以"因人寄事,差随人动"的人事变化为特点。雍乾之际,为了适应优待满洲人的需要,乾隆帝确立了新的河东巡盐御史制度,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制度终结。明清河东巡盐御史变迁呈现的"河东路径",说明"回应现实"应该是明清制度史研究的新视角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馆藏内阁户科史书中选出的这组题本,主要反映了雍正十一、十二年长芦、两淮、河东及川、黔等地产盐行引销售、征收正杂课税和灶户生活等情况。可供研究当时盐业生产及产品行销、人民用盐等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4.
清代,山西解池(河东盐池)是全国重要盐产地之一。 河东盐行销山西、陕西、河南三省。清初至乾隆末,三省行河东盐引及领引州县,总计为一百七十二个。 河东行盐额引、余引(即销无定地,每年于畅销之地酌量加销之引)数,自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题准河东行正盐四十万六千七百三十三引,改引三千二百道”后,额余引  相似文献   

5.
乾隆五十七年河东盐务实行盐课摊归地丁之制,虽使这里的盐业恢复了生机,但民间力田之人纳无盐之课加重了负担,豪富卖无课之盐获得巨利,且使清政府盐税收入大大减少,到了嘉庆十一年,不得不宣布于次年复改商运。这里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及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出有关这次变革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如何解决的档案史料,予以公布,供研究清代经济史、盐业史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赋役制度史》通述上起三代、下至1949年解放前的中国赋役制度,按照赋役发展阶段分为三编:首编为“租赋力役和租调力役”(三代至唐建中元年前),次编为“两税法下的赋役制度”(唐建中元年至清前期),第三编为“近代赋税结构的变化与田赋征实”,系统地阐述了五千年中国赋役制的来龙去脉,是解放后国内第一部较全面的赋役制通史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7.
近来笔者闲暇之余,研读了《百年来引岸制度束缚自贡盐业的史实纪略》、《自贡市盐业志》、《四川盐政史》、《两淮盐法志》、《民国时期自贡报业的盐文化特色》、《“嘉惠士林”的清代扬州盐商》等档案史志,对历史上的扬州盐商与自贡盐商的政策运作初步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清政权始于八旗制度。"八旗制"是努尔哈赤吸取明朝卫所制特点,所建立起来的一种集军事和生产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制度。此后,清政权不断效仿明政体,从而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取代明政权。但是也吸收了明政体中的消极因素,最终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9.
军机处的设立及变迁清代随明制不设宰相,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为清代前期的主要决策机构,号称国议,历顺治、康熙、雍正各朝。  相似文献   

10.
长芦盐课,顺治初年只征二十余万两,然而到了康熙中叶,竟增至四十二万六千余两。这种无止增课的状况,导致了乾隆以后逐年误课的局面。工贾纷纷困倒,受参革者日众,税课亏欠日甚。为了弥补国帑的亏损,清政府迫令众商于完课之外每引另捐银二钱,名曰“参课”。迨至道光末年,征课愈重,悬岸愈多,于是又兴出了每引加交银四分的悬岸课。这样追赋加课的结果,造成大量工商倒闭,商贾不振,盐业萧条。这里选编刊布的清内务府是稿及清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述情况。它对研究长芦盐政、清中叶课税史等,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武则天创设的武举制,历经宋、金、元、明、清等朝代,一直在沿用和完善这项制度,共存续了1201年。从武术体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武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我国武术的发展,对我国武学文化产生十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佺 《兰台世界》2014,(1):100-101
武则天创设的武举制,历经宋、金、元、明、清等朝代,一直在沿用和完善这项制度,共存续了1201年.从武术体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武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我国武术的发展,对我国武学文化产生十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沈阳清故宫作为清前期重要的皇宫建筑,融合了满、汉、蒙、藏等人民辛勤劳动,也见证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以清前期满族皇室的建立为切入点,进而分析不同时期皇宫建筑的布局及艺术风格,追溯其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张晓传 《兰台世界》2020,(3):123-124,89
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逐渐建立中央政权,在继承明制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较完善的地方官学体制,无论学校建立、生员招生,还是教官选拔、教学管理和考核等,都不断发展,并趋向成熟,为清前期盛世出现奠定基础,但也存在不少隐患,为当今教育发展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姬雄华  李晓琳 《兰台世界》2017,(17):121-124
边区盐业作为边区政府的重要经济支柱。根据实际情况,归纳出了边区盐业发展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即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政府支持有利于边区盐业的发展;频发的自然灾害、狭小的市场、较小的需求量、缺乏的劳动力以及极低的生产力水平都不利于边区盐业的发展。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关于陕北盐业发展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部分民族地区授与各级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政治制度。土司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在于部落酋长制与封建官僚制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土司为了巩固其统治,经封建王朝认可在当地建立统治机构及土司衙门,负责当地兵、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纲举目张”。北京大学教授赵靖主编的《中国经济思想通史》第1卷正是一部善于抓住纲,因而万目得张的成功之作。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最本质的社会关系是资本与利润。在这种制度下,一切事物都采取商品形式。因此人们对经济问题的研究都以资本、商品、货币、利润等范畴来进行。但是,在中国则不同。长期的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中国历史上根本就是没有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因此,套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资本——商品”模式来观察、研究中国的经济思想,必然会得出“一无所长”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18.
《黄河晨报》是运城日报社主办的都市类报纸,是承载河东文化的主要平台;《黄河晨报》副刊是刊登河东文化的主要版面,对传播河东文化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的"5W"模式对《黄河晨报》河东文化的传播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河东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期促进河东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然 《历史档案》1998,(2):84-90
自贡市档案馆保存的三千余件有关盐业档案史料,展示了自18世纪前期至20世纪中叶,二百多年间普遍存在于四J;咱贡盐场的一种主要的企业形式制度——契约股份制。所谓契约股份制,因其股份所有权的成立及转让一律用契约表现,并通过契约全面展示股东关系和井史并章,特点十分突  相似文献   

20.
范曾 《大观周刊》2011,(14):278-278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以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历史背景,以批判、否定、超越近现代主义主流文化为理论基础。它的存在和发展深深根植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之中,是当今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危机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