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广播电视在应对和处理社会各种风险,营造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大业的文化舆论气氛中,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责任。社会双重转型是在中国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推动下,由我国学者以独特的学科视角,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式和  相似文献   

2.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58  
一、公民媒介教育的概念及其发展媒介教育(mediaeducation)的概念最初由英国学者提出。30年代初期,电影的普及给社会带来了流行文化,其价值观念往往与学校正统教育相冲突。因此,一些教师认为大众化的电影是对青年人文化趣味的一种腐蚀。①1993年,学者F.R·Leavis和D·Thompson合作出版了《文化与环境》(CultureandEnvironment)一书。作为媒介教育的先导,两位学者提出了“文化素养”(literaryculture)的概念。②他们以保存传统文化名义,倡导媒介教育,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年人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最低水…  相似文献   

3.
电视传播常常因为其大众传媒的通俗性和传播的市场性,要做到雅与俗、叫好与叫座兼得似乎较难。而最近,央视播出的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因为同时得到了社会精英和普通大众的共同认可,挑战着电视文化的传统价值体系,证明着雅与俗之间并非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也证明着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综合素养的提高,社会精英与普通大众之间已经很难截然划分,更证明着电视文化本身可以在大众传播的渠道中,完成传播知识、沟通情感、创造共识的重要作用。应该说,《舌尖上的中国》的高收视  相似文献   

4.
国家图书馆馆藏“文革前”出版的连环画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图书馆馆藏"文革前"出版的连环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的以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为题材,还有的贴近现实生活,与现实社会关联密切。这些连环画展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在连环画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以其通俗化、大众化优势为大众广泛接受和欢迎。"文革前"出版的连环画不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是记录和反映社会状况的宝贵素材,有助于普及大众教育、传承文化,对少年儿童具有启智作用。  相似文献   

5.
口述史学与以文字书写的传统史学在技术路线上固然有所不同,然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历史细节的发掘与描写。历史事件都是由细节构成的,没有细节,就没有可信的历史。文章认为,学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记录者、传承者,对学者进行口述史采访,尤其应当注重细节发掘。《史记》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学巨著,与司马迁特别注重历史细节的记录与描写有关。通过学者口述史采访,我们一方面可以记录历史事件的具体发展过程,还原历史真相,补充第一手珍贵的历史资料;另一方面,还能感受到他们的道德情怀与人文精神,有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还结合中国记忆项目实践,介绍了对冯其庸、顾方舟、黄能馥、黄明信等学者进行口述史采访的具体细节。  相似文献   

6.
推荐理由:金银器是古代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各个时期大众对金银器的审美趣味和生活状态,对我们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研究金银器的专著,本书更多地是从考古资料出发,从物质文化的视角来探讨问题。全书分时期进行研究,对各时期的金银器进行了详细的类型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冶炼技术、社会文化等。本书为学术研究著作,以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及学者为主要受众,同时书中有大量配图,语言平易,也适合普通大众特别是艺术史爱好者阅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正在逐步走向辉煌,各类书籍可谓琳琅满目,而历史文化类的书籍无疑占据了重要之地。仔细分析近年来的历史文化类图书的市场情况,不难发现名人回忆录、系列学术著作(丛书系列)、大众通俗历史读物可谓占据了"三分天下",而这三大类的历史文化图书也就成为中国读者最喜爱、出版社发行量最好的图书类型。而这也是值得出版人和历史文化编辑注意和总结的。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利维斯等学者对传统文化的捍卫与坚持,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防御大众媒体阶段、欣赏大众文化阶段、解密意识形态阶段和超越保护主义阶段。作为世界上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英国在理论研究、政府保障、社会力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司洪岳 《东南传播》2012,(8):113-114
历史题材类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类别,其创作题材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因而自电视剧诞生之初,此类题材便备受专业人士的关注,而生长于传统文化下的收视大众亦对其青睐有加,尤其近年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大众中持续"升温"。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电视剧市场的两大群体,即电视剧制作者以及收视大众两个方面分析此类电视剧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赵纪娜 《青年记者》2017,(23):141-142
中医是世界上古老的医学种类之一,以其独特的理念,构筑了一种惠及大众的医药文化.目前,中医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还有一定局限性.传播好中医文化,真正惠泽普通百姓,是中医文化学者和媒介文化传播者的社会使命. 新媒体环境下中医文化的传播现象解读 1.媒体责任.1948年,传播学家拉斯韦尔在他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提出,大众媒体具有三大功能: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和社会遗产继承.他还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建立在对历史的继承与创新基础之上的,我们应该将前人的智慧、经验、知识加以记录,进行整理、保存,然后传给后代.只有这样,才能使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创造.因此,大众传播是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保证.媒体的这一特殊功能,说明媒体对传播中医文化具有天然的社会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1.
记者:您怎么理解档案、档案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关系?苏远明:档案作为历史记录,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文化事业,具有文化存贮、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知识生产、资政决策等特殊功能,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采取  相似文献   

12.
李尚智 《新闻记者》2012,(3):43-46,2
广播电视真实地记录了一座城市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化,视听影像资料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和新闻价值。上海是中国广播电视的发祥地。为此,本文建议,在筹建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同时,也有必要建设一座上海广播电视博物馆,让人们在"有声有色"中了解历史、体验文化、感受教育。作者介绍了国外广播电视博物馆的概况,对建设上海广播电视博物馆的方案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3.
梁锋 《新闻前哨》2014,(7):86-86
大众文化是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社会中为普通民众生产,并为普通民众所参与和消费的一切物质、符号、观念和活动。大众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都市化和市场化的历史进程,由于现代都市大众的出现,以及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出现的具有读写能力大众的形成,特别是由于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市场化的文化机制的形成,才逐步形成的具有明显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叛》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新闻化,指历史的重要元素成为新闻媒介报道的对象,并把历史转化为新闻报道出来.历史新闻化的主要表现有:考古“新发现”、历史文化传播、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宣传、历史亲历者讲述历史等.历史新闻化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和新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历史本身存在大量的新闻;新闻的旧化变成了历史,历史的新化也就有可能变成新闻;历史的新发现、新认识足以让历史新闻化;政府重视历史的教育功能促进了历史新闻化;个人喜爱历史有利于历史新闻化.历史新闻化促进了历史型新闻的兴盛,并促进了历史学的普及,对新闻学的发展、社会受众认知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精神之建设.  相似文献   

15.
口述历史与图书馆地方文化研究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述历史资源反映的是大众文化和大众记忆内容,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地方文化是地方文献产生的基础,地方文献的内容反映着地方文化,并对地方文化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影响地方群众心理,帮助地方物质文化建设,有助于研究地方历史和现状,有助于继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等。为了准确深入地再现口述历史,发挥口述资源的作用,历史学者应在尊重史实并不断提高史料分析技能的前提下,善于去捕捉有用信息,把握好与被采访者在思想情感上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是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选择,社区图书馆则是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社区图书馆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是社区居民的知识殿堂、普通民众的终身大学、社会大众的文化设施与弱势群体的保障机构。当前,公共文化的积极建设、数字技术的迅速进步与知识信息的海量增长,为社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未来的社区图书馆不仅是文化供给的实体组织,而且是文化交流的虚拟社区,更是文化共享的第三空间。参考文献21。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内容,文学的方法,据史传而敷演成文,是演义的一大特点,它是普及历史知识的一种好形式。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五千年演义》,以历史发展之顺序为经,以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为纬,完整地以演义形式推出给青少年读者,此举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绵延数千年的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及各民族多元的民俗体育文化,构成了十分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民俗体育包括打陀螺、跳皮筋、滚铁环、赛龙舟、舞狮子、放风筝、踢毽子、跳绳、掷沙包、荡秋千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民俗体育作为一种大众的体育健身活动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少年儿童和民间群众体育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广泛而又深厚的民间基础。因此,研究和开发利用民俗体育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然而给民俗体育注入现代性、创新f生内容,则是使民俗体育走向繁荣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19.
袁微 《出版广角》2017,(21):54-56
莎士比亚的影响力已经遍及全世界,成为一个全球共同的文化符号与象征.莎士比亚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对世界经典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2018莎士比亚日历》以图文并茂的多模态体验、匠心独运的版式设计和诗意盎然的译文为世界经典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树立了榜样.高雅的莎翁文化与艺术不再曲高和寡,而是融入了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0.
作者师从沈从文、宿白,是当今历史和考古学界的权威大家。本书以渊博的知识底蕴、晓畅的文笔,把五千年辉煌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成就系统总结阐释,复原岁月侵蚀下生活场景的脉络变迁,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而且对普通大众读者也有着极为可贵的普及价值。作者亲绘的数百幅线图、精美的装帧更为本书增添了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