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青海非遗档案承载着高原世居少数民族文化记忆,特别是记录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队伍途经古丝绸南路—河湟古道、青海湖,翻越昆仑山进藏,在唐蕃古道上留下的格萨尔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及民间传统工艺等较为富集的非遗档案资源,具有很大经济、文化价值,对推动青海乃至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近年来,青海省通过采取非遗档案式保护、申遗传承和项目开发等多种措施,有力推动了非遗产业的开发。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的几条重要商路中,茶马古道因其路途的艰险,民情风俗的多样,对国计民生的影响,以及千百年来茶马古道上形成的特殊文化,已经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茶马古道陇南段是连接西南茶叶产区、西北茶叶消费区和进入中原,乃至进入欧洲的重要通道,在茶马经济和茶马文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由中央电视台和青海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系列节目《唐蕃古道》给荧屏前的观众带来了高尚的艺术审美享受,许多藏族同胞亲切地称它是“奉献给藏族人民和广大电视观众的一条圣洁吉祥的哈达”。唐藩古道是民族团结之路、中华统一之路、开放繁荣之路。电视系列片《唐蕃古道》的出现,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唐蕃古道沿途的城镇,随便一个都有千年历史和无数传说,玉树州府结石镇亦如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广西少数民族档案在广西的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追溯氏族源流、见证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反映民族风情、彰显历史光辉等几个方面。深入开发少数民族档案,充分发挥它们的文化价值,对广西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可观的经济利益使得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宣传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相去甚远,以至于背道而驰。本文尝试着从虚拟旅游的发展现状着手,从社会价值、文化表达、重要作用等层面,从文化属性的角度在资源、优势、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对旅游文化进行研究与剖析,并对如何在虚拟旅游中更好地体现其文化属性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被定义为川藏茶马古道的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行进最艰难的高原古道,自唐以来有一千多年历史,它在汉藏民族团结交往和祖国的统一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是我国悠久的古文明通道之一,虽然现代交通取代了古道,它已经成为历史,也渐渐被现代人所遗忘,但它的意义和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8.
潇贺古道区域及沿线有着大量古村落建筑、历史文化遗迹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在打造潇贺古道文化品牌,做好国家"一带一路"宣传的过程中,广西传媒业进行了产业发展、品牌打造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为了进一步保护与传承源远流长的潇贺古道历史文化,推动古道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古道沿线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概述了贺州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自身优势,全面分析了广西传媒产业发展以及打造潇贺古道文化品牌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提出了通过传媒产业的推动效应,主动将文化品牌打造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朱桂凤 《兰台世界》2005,(15):20-21
作为旅游三大要素之一的客体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应是指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可见凡是具备上述条件的客观存在实体(山、水、生物、气象景观、历史遗迹、城镇、古建筑、古典园林、宗教、民俗等)都可成为旅游资源,所以旅游资源就与相关的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逐渐升温,一些的历史遗迹、文化名城已经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关注,这主要因为这些旅游资源中均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和原始文化价值.由于旅游资源具有这样的特质性,所以在旅游业的发展和对旅游资源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发现旅游资源又与专门研究具有历史、原始价值事物为主的学科--档案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萨满面具元素分析以及提取再创新元素在旅游文化设计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元素提取研究是研究的重点,萨满面具元素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是发扬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之一。萨满文化被视为一种特色的文化,在旅游行业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的开发和利用,向人们展现了更多萨满的文化形式和内涵。本文主要提出萨满相关的内容、特征、性质以及文化,在当代旅游行业的结合及应用,萨满面具元素提取再创新新元素的图案。展现了文化的历史与现代的时尚元素相符。  相似文献   

11.
广西抗战档案真实记录广西军民抗击日军侵略的历史,具有丰富性和多重价值。针对广西抗战档案应用研究薄弱和实际利用率低问题,从历史、政治、教育、旅游、文化、学术价值角度,探讨广西抗战档案资源立体化开发策略,推动档案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对促进广西抗战档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鲁汉蓉 《兰台世界》2015,(2):111-112
本文基于旅游学中的本真性理论,在回顾分析藏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开发藏族档案的旅游文化价值符合旅游本真性的需求,并重点探讨了开发藏族档案旅游文化价值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唐兆民  韦芳  彭仁芝 《兰台世界》2016,(23):133-136
广西灵山县烟墩大鼓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情感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目前,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创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彰显灵山地域特色并创新文化遗产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价值、传承和开发模式,急需的政府引导、行业支撑、校政企协同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14.
车文明  李筠 《文化遗产》2023,(4):71-78+159
先秦以来,长邯古道成为沟通晋东南与冀南两地的官道、贸易路线和移民通道,加强了两地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沿线村镇的形成和演化。南垂村位于长邯古道沿线,是典型的商贸型古村镇,明清以来,商贸繁荣,商铺林立,村落规模渐渐扩大,发展成为南垂镇,成为上党地区为数不多的大镇、古镇。现存的清代建筑玉皇庙及其戏台,在上党地区别具一格,2021年8月被定为山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此戏台未被《中国戏曲志·山西卷》《中国戏曲文物志·戏台卷》等书收录。上述珍贵的文物遗存对我们进一步探析古道驿站、商贸活动与赛社演剧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探索戏曲传播与农村的演剧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静 《大观周刊》2010,(46):153-153,111
黔东南是我国地处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较多的地区,是西南历史上当地人民艺术文化的结晶。经过我们对当前黔东南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方式分析,得出黔东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还处于低层次旅游开发阶段,于此相对的是深度旅游开发,这将是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继承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黔东南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国际化的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16.
百色市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和丰富多彩的红色资源,通过科学整合、深入开发其独特的历史、经济、文化、教育价值,对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旅游资源,促进百色文化繁荣,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书籍,日本保留下了大量的汉籍图书.文章对日本最早的汉籍图书目录<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进行了统计与整理.该书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为研究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梁楚晗  梁洁 《档案》2011,(5):52-54
红色档案信息资源蕴涵着灿烂的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经济、文化、教育价值,开发红色档案信息资源,对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了西藏档案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它在西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价值及价值发挥的不足。对西藏档案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不仅能促进西藏民族文化旅游繁荣,发展西藏经济,也是西藏档案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武陵山片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的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保护性旅游开发在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了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这种独特民俗文化的历史文化源流、仪式、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和保护现状,并对其原生态的保护传承及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中如何寻求利益平衡点而和谐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提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探索新的保护方式、加强文化传播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等建议,以期构建适合时代发展的非遗保护新模式。希望以此为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