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军军 《兰台世界》2016,(18):148-150
《饮膳正要》是一部研究蒙、元宫廷养生、保健性质的专著,其丰富的内容不仅阐述了各种饮馔的烹调方法,而且阐述了饮馔的性味与补益作用,对于我们研究元代的饮食、养生和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21,(3):78-79
杜莉四川旅游学院教授、川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饮食文化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包括《中西饮食文化比较》《丝路上的华夏饮食文明对外传播》《川菜文化概论》《巴蜀饮食文化纵横》《中华二十四节气菜》等。  相似文献   

3.
说起吃羊肉的习惯,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宫廷太医忽思慧所写的《饮膳正要》,记录了元代的食谱,其中羊肉菜占80%,独具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到了清代,羊肉的吃法更是发展到极致,从乾隆爷下江南的饮食档案来看,羊肉的吃法更是丰富多彩。那么今天,羊肉的吃法都有哪几种?怎么吃才有营养呢?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1、2》风靡全国,并走出国门,人们再次将目光转到我们生活中的饮食、餐桌,原来中国的饮食文化这样的博大精深,简单的食材,在不同地域,面对不同的厨师,是有那么多的说道,一句话,电视,再次成为中华饮食文化最好的展示载体。  相似文献   

5.
数字信息化时代为中华饮食文化传播路径转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文化传播视角,研究发现英美等国主流媒体对中华饮食文化总体持肯定态度,对此笔者提出应将以饮食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同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舞狮等艺术表演形式相结合,有效利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借助海外中餐厅平台,发展地区性饮食文化,旨在为实现中华饮食文化的有效利用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每月视点     
《科技与出版》2012,(6):127-128
事件《舌尖上的中国》遭数百出版机构争出版权带着情感和对食物的敬意制作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缱绻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况味,也激起了每个异乡人内心深处的那一抹乡愁。自开播以来,风头力压各连续剧,成为连日来的热门话题,同时取  相似文献   

7.
李琳 《新闻世界》2013,(9):166-167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介绍中国各地美食的纪录片,但它与传统的美食节目不同,它是以美食作为媒介,从而对美食背后的中华饮食文化进行深入解读。《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但火的不仅仅是这部纪录片,其片中介绍的一些美食、人物、城镇等,同样也火了。也就是说,这些介绍在无形之中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22,(1):55-56
<正>中华美食是世界公认的三大美食之一(另外两个是法国美食和意大利美食)。与其他国家的美食相比,中华美食有不少独具特色的优点。中国人的生活总是围绕着饮食展开。本书围绕着"餐桌"这个意象,从食物变迁、饮食器具、烹饪方式、餐饮方式、餐桌礼仪、中西餐饮文化差异等角度,梳理中国饮食文化史。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让读者通过中华饮食文化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图文并茂,是一本趣味性强、可读性强的饮食文化史读本。  相似文献   

9.
郑鸣九  陈坤 《传媒》2022,(3):69-70
作为一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安徽卫视《传承进行时》于2020年10月2日正式播出.节目共划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引今聚典、探本溯源、乐以载道、古为今用以及妙言要道.节目致力于将中华饮食文化、传统服饰、民间风俗习惯等与其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现状结合起来,让观众在欣赏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还能着眼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舌尖上的中国》自5月14日推出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之后,迅速在大江南北以及海内外刮起了一阵"舌尖热潮",由此引发了片中一系列人物、地点、食物的迅速蹿红,尤其是针对美味食物的网络点击率和查询率翻倍攀升,产生巨大的"舌尖效应"。贴近受众的拍摄角度,国际化的制作标准,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创新,全片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生动映照,使其在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带给其他纪录片以客观的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人人都可以当拍客的时代,许多影视片、特别是电视作品,只是浮光一现,风过无痕。但《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既叫好又叫座,这是一部成功运用故事细节提升电视纪实片影响力的典范。通过故事细节,反映了中国人当下的真实生活,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丰富与多元,表达了中国人对生活真谛的追求和感悟,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李宗斌秀梅 《视听》2018,(11):178-179
《新疆味道》作为一部介绍新疆饮食文化的纪录片,让全国观众认识了一个舌尖上的新疆。在新的传播语境下,新疆饮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跨文化传播的概念进行梳理与归纳,对新疆饮食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理性概括,结合新疆饮食文化传播的现状,提出推动新疆饮食文化传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本期杂志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的编撰出版情况。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于10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中华大典》座谈会。会上,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到会祝贺,对《中华大典》编撰出版的意义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参与《中华大典》工作的专家、学者、编辑人员表示敬意,对全部完成《中华大典》的编撰出版工作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华大典》编撰委员会主任任继愈在会上介绍了《中华大典及的编撰出版情况。本期杂志对此次会议作了报道,并编发了刘云山、于…  相似文献   

14.
《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的出版,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重大学术成果。不同分册的重点研究内容以及学术观点,是对中国饮食文化五千多年来一次全方位的、系统的学术梳理与总结,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5.
高臻笛 《视听》2016,(1):67-68
作为一部以饮食文化为主线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而且,《舌尖上的中国》以普通国人饮食文化的叙事内容展示中国国家形象获得成功,实现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的传播。本文通过对隐藏在视觉背后的叙事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归纳出《舌尖上的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叙事策略,旨在思考全球化视野下的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启示。  相似文献   

16.
郑慧 《中国档案》2008,(5):67-68
对《论语》的定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人把≤论语》喻为”心灵鸡汤一、有人认为《论语》是研究先秦饮食文化的典范、有人判断《论语》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在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从档案学的角度对《论语≥进行定位,以见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7.
上海学林出版社组织编辑的“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首批4本《中华古诗观止》、《中华古文观止》、《中华古词观止》、《中华古曲观止》已于最近出版。这套丛书计划选收上自先秦,下迄清末民初,以古典文学为主,兼及艺术、音乐、美术、历史、科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关根同志为《中华大典》(简称大典)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华大典》最困难的时刻,帮助解决了困难。我因当时主持《中华大典》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深知《中华大典》进展之难。  相似文献   

19.
《中华大典》是我国继唐代《艺文类聚》、宋代《太平御览》、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之后的又一部巨型类书,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因此,这项工作得到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日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召开了《中华大典》20o7年出版情况总结会议,贯彻落实了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先生指出:"编纂出版好《中华大典》有利于全面整理中华古籍,抢救、保存、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书业内外     
据《文汇报》报道,始创于60年代的《中华活页文选》曾经风靡一时,为普及中国古典文化作出贡献。去年上半年,中华书局推出了全新《中华活页文选》,下半年,国内众多出版社纷纷加入了“活页文选”的队伍。在目前的图书市场上,除了老牌的《中华活页文选》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华活叶文选》外,又有《科教活页文选》、《英语活页文选》、《计算机活页文选》、《大学生活页文库》、《少儿一元文库》等多种。这一现象反映了图书低定价、短周期的最新出版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