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整整150年前,在中国国难当头、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大背景下,清政府建立了第一所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作为中国近代英语教育的发源地,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启动了探索中国近代教育和外语教育的前进步伐,是中国教育史和英语教育史上一件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事件。一、京师同文馆概况在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相似文献   

2.
郭建荣 《兰台世界》2012,(27):39-40
成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的京师同文馆,揭开了中国外语教育本土化的序幕,京师同文馆的创办不仅标志着一所真正的外语学堂出现在中国的国土上,更表明清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决心与探索性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正>在洋务自强运动的浪潮中,学习西语、西学逐渐成为开明士大夫的共识。创办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作为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产物,曾经红极一时。几十年间,它由最初的单一语言类学校发展成为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性学府。随着1894年甲午海战中国的惨败,京师同文馆也受到很大冲击。虽然京师同文馆对于西方的学习不断深化,但它始终是以“中体西用”的思想来规划整个教育事业,缺乏对没落腐朽封建制度和专制思想的根本性变革,最终难逃失败的宿命。但是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仍有创榛辟莽之功,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林川 《兰台世界》2012,(30):63-64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新式外语学校,在中国外语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对晚清英语教育有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5.
京师同文馆成立于1862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官办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教学活动独特,师资配备较高,教学课程设置既传统又现代,京师同文馆的翻译教学经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我国近代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京师同文馆的开办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序幕.它的设立,表明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开始由观念变为现实.正是由于它的"头羊"作用,才有紧随其后一批外国语言学校的创立和众多其他类型洋务学堂的涌现.京师同文馆的创办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教育始于洋务运动时期,1862年清政府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外语学校,标志着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正式启动,首开我国外语教育的先河.本文通过埘京师同文馆创立背景、嬗变过程的探讨,重在说明其对近代外语教育产生的首发作用及其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丁韪良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后,对同文馆的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考察西方七国教育后,著成《西学考略》推介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京师同文馆践行这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为晚清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丁韪良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后,对同文馆的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考察西方七国教育后,著成《西学考略》推介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京师同文馆践行这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为晚清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京师同文馆是为培养掌握外语和西方科学技术等方面知识的新式人才而设立的,是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最重要的新式教育机构。京师同文馆具有近代高等教育的性质,其于1876年设立了辅助教学的博物馆。该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国有官办性质的博物馆,也是中国最早的高校博物馆,其诞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中,因而也具有鲜明的过渡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的新式外语学校."同文馆"的意思是:中外语文本不同,但彼此交往需要共同的东西,因此设馆教学外国语文,名曰"同文馆".这是中国历史上真正设立的比较正规的、有名有实的、专门培养通晓外国语人才的教学机构.  相似文献   

12.
宋丽萍 《兰台世界》2013,(19):133-134
<正>清代英语教育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开天辟地之功,京师同文馆就是清代时期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的最好缩影,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教育学校,随着洋务运动的结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留给人们的启发却远远超过了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它在我国教育和英语教育历史上,有许多开风气之先的历史功勋,有许多当代大学英语教育值得借鉴和采用的,比如  相似文献   

13.
西方大学的出版社历史悠久,欧洲主要国家的大学都在16世纪前创立了自己的出版社,世界上最古老的剑桥大学出版社,其出版活动始于12世纪.我国的大学出版则产生较晚,一般视京师同文馆为源头.它是1862年由洋务派创建的,其主要活动是把翻译外文书籍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目标和途径.在"学西方"的时代大背景下,此种译书活动受到知识界的认可和欢迎.为了应对不断扩大的译书市场,1873年同文馆附设印刷所,1886年又专设纂修官负责译本的编辑加工和润笔,至此,京师同文馆已基本具了备现代大学出版社的雏形.自1862年成立到1901年并人京师大学堂,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京师同文馆累计翻译外国著作二百余种,其中不乏《万国公法》、《化学阐源》等在学界、教育界产生重大影响的译作. 目前,我国学界对大学出版社的研究也多沿京师同文馆译书出版一脉,着重探讨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出版个性及其蕴含的文化特征.此思路与西方重视大学出版,强调大学出版社学术个性的研究趋向相吻合,也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考查了京师同文馆翻译出版机构和职位的设置情况,统计了其翻译出版的主要书籍,进而分析了其翻译出版活动的主要特点,并总结归纳了此项活动所具有的重要贡献和意义。文章指出,对于京师同文馆进行的翻译出版活动,应给予其在近世中国翻译史和出版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建立的京师同文馆,培养了大批英语翻译人才,也开创了我国近代馆办英语教学的新局面。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京师同文馆的建立背景,详细介绍了丁韪良与京师同文馆的渊源,总结概括了我国近代官办英语教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正>在清朝的洋务运动中,为了更好地培养英语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洋务派在各地开办了同文馆,用以教授英语,培养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在所有的同文馆中以京师同文馆最为著名。京师同文馆的开办,不但开创了我国英语教育的先河,也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英语方面的复合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外语教育自1862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开端,此后不断发展完善,至民国时期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教育、外交人才,对中国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张晨怡 《兰台世界》2017,(8):118-120
清同治年间,伴随中枢权力格局的重大变化,宗奉理学者的政治地位得到明显提高。崇尚程朱理学的倭仁、吴廷栋、李棠阶等理学名儒同登显要,同治帝的师傅也多半具有理学背景,一时间在京师形成了一种讲论义理、砥砺名节的风气。以倭仁为中心的京师理学群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阵营,其对儒家传统价值体系的固守,突出表现在同文馆之争当中。  相似文献   

19.
张美平 《兰台世界》2016,(16):93-95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最早的新式外国语学堂,在其存续期间,在总教习丁韪良的领导下,开始了西学翻译运动,共翻译了三十余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京师同文馆开展西学翻译系由多种因素所促成,即基于现实、列强的考虑,课程教学、开启民智以及传播宗教等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京师同文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外语学校,是我国近代英语教育的开端,京师同文馆建立后聘请外籍教师,构建雄厚的师资资源,采用"语法—英语翻译"教学法,培育了大量的外语翻译人才,满足了清政府外交翻译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