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袁曦临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0):104-108
晚清“西学东渐”后的传统学术转型,导致传统四部分类不再适应时代需要与发展,促使新型的图书分类法层出不穷。近代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和演化,在顺应和强化西方学术体系在中国的移植转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传统知识系统和现代知识系统的冲突及其本土化问题,此问题至今未能解决。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的指导思想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慰 《兰台世界》2006,(22):54-55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发达,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给图书的保存、阅读和流通造成了困难,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因此而产生。分析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的发展及其指导思想,便于正确认识古代图书。  相似文献   

3.
四部分类法是我国特有的书目分类体系,它植根于儒家伦理教化土壤,萌芽于"独尊儒术"的西汉《七略》;发轫于图书日增、目录事业繁荣的西晋《中经新簿》;初立于玄理日盛的东晋《晋元帝四部书目》;确立于学术繁荣、版本著录发达的唐代《隋书.经籍志》。清乾隆皇帝视四部分类法为"古今不易之法",在他督导下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集处理古籍的四部图书分类法之大成,使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分类体系臻于鼎盛,而《四库全书总目》也成为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丰碑。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图书分类法,应用广泛。分析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五版与第四版 H 31英语类目变化,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分析了图书分类法组织信息资源的优势和局限性,介绍网络环境下国内外主要的四部图书分类法电子化发展概况,总结图书分类法电子化的特点,从而探讨图书分类法适应网络信息资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图书分类的发展史,分析了中、西图书分类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之处与特征。中国的图书分类目录与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教学科目同时产生,开始于孔子编修六经,至《七略》时已成熟。中国的学术研究经过了多次转型,图书分类则经过了两次大的转型。《七略》被人们承袭了二千年左右的时间,直到近代才产生了另一次巨大的转型,标志性的成果则是沈祖荣、胡庆生两先生编制的《仿杜威十进分类法》,及杜法、刘法、皮法等几十部分类法。图书分类法是对学术转型成果的固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图书分类法是在学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一定的学术性,反映了学术发展的趋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术的发展。论述了中国古代学术分类与图书分类的关系,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分类思想,指出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学术价值还体现在类叙、提要的撰写。互著、别载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8.
图书分类法是文化的产物,为文化环境左右。文化环境与学术发展互为表里,学术发展必然影响图书分类法的类目,甚至整个体系的变化。而文化环境又对人的深层心理和学养产生影响,从而潜在地作用于图书分类法。清代考据学风、乾嘉学术体系,以及孙星衍的学养和心理偏向,是其十二分法产生不可忽视的动因。  相似文献   

9.
周冰 《图书馆杂志》2012,(3):29-32,83
《中文图书分类法》(2007年版)是一部在台港澳广泛使用的大型图书馆分类法。论文主要介绍了《中文图书分类法》通用复分表的双语、双表、实用等特色,并将其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既有助于对台港澳图书分类法的了解,也可为图书文献分类法的修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图书分类是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以此,结合古代图书多种分类法并出的特点,着重探究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对两汉《七略》以来的六分法和魏晋以来逐渐盛行的四分法两者都进行了扬弃和改造,为中国图书目录分类由六分到四分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笔者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图书馆的双重职能:“服务历史职能”和“服务现实职能”,主张图书馆学应该围绕这两项职能进行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有二元性,即“服务历史研究”和“服务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3.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网络资源开发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信息的海洋.面对茫茫大海般的网络信息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如何在互联网上准确、快速地查找信息资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15.
独立学院图书锗建设的瓶颈及突破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独立学院得以迅速发展,然而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突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瓶颈,探究突破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瓶颈的对策,以保障其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明 《新闻界》2008,(1):49-51
本文在回顾新闻报料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从主动失实和被动失实两方面分析了新闻报料失实的原因,并提出通过过滤、核实和制度保障三方面对新闻报料的真实性进行检定。  相似文献   

17.
论档案馆社会功能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馆具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本体功能——存储、保管功能;二是社会功能——利用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信息、网络和虚拟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运用,档案馆的本体功能在内涵扩展的同时走外延拓展之路,实现保管主体的分层次化和多元化;同时保管客体(对象)开始由传统的“实存”形式向现在的“实存”与“虚拟”形式并存方向发展。档案馆本体功能的发展,也必然推进档案馆的社会功能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由信息管理与服务向知识管理与服务拓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型大学视野下的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视野下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课题。阐述了研究型图书馆的内涵,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意义,着重讨论“211工程”重点高校在现阶段如何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以来的图书馆在建造发照过程中,竖立过不少碑刻,这些碑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这些图书馆碑刻还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作用。近代图书馆与以往的藏书楼有很大的不同,在民国碑刻中主要表现为藏书思想、藏书种类、受益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碑刻还详细记载了图书馆经费的来源,这些对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变革时代的心态对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心态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其非主流倾向可能干扰学术研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剖析图书馆学研究中上述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就克服不良心态,促进学科健康发展陈述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