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将中学每一节课的授课时间从45分钟缩短为40分钟,因此在教材内容安排时,体育教师认为,因时间太紧较难安排两个教材,体育课以单一内容为宜。从市、区最近30余节公开课分析,近80%的课是安排一个技能项目,又辅以名称为"综合练习""综合体能""相关体能"的教材内容,而时间又以6-8分钟为多,其实很难与一个教材内容的要求相符。事实上,这样的安排更像是"课课练"的体能练习形式。对高中女生体育课而言,选项教学时数比重已大大增加,选择的项目又以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为主,如再不注意学生的身体全面  相似文献   

2.
曹晖 《中华武术》2020,(3):37-37
一个高质量的中学体育课堂,体能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要得到有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当然,这一切实现的前提条件,则是解读教材,完成对体能练习内容的巧妙构建。一、"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策略"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顾名思义是以教材当中的体能训练强度整体安排为核心,做好体能训练强度的合理优化。如教材当中涉及到的体能内容强度大,则体能练习的安排要保证低负荷,反之亦然。对于中学生而言,一旦在体育教学中超出训练负荷,则会产生疲劳感,对中学体育课堂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3.
<正>体能练习以"辅助"或"补缺"内容存在于体育课堂中,一般安排在主教材前后,或融合于主教材中。根据练习方式的不同,分为"三式"即,"单列式""游戏式""嵌入式"。一、"单列式"体能练习方式在体育课中,教师为达到体能学习目标,在主教材前后安排一定时间的专门性练习,它具有直接性、实用性和简易性等特点。1.案例呈现。在《蹲踞式跳远》一课中安排810min的专项练习:收腹跳3组,每组练习10次;连续单脚跳3组(起始点距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增强离不开大密度的练习和适宜强度的锻炼,"大密度适宜强度体育课"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运能技能掌握和体能增强的问题。自该理论提出以来,部分地区开展了先行先试工作。  相似文献   

5.
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模块教学工作以来,一线体育老师比较注重模块内运动技术的教学,轻视或者忽略了体能练习。但是,没有一定强度的体育课不足以支撑学生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没有一定强度和内容的体能练习也不能为专项技能学习服务。因此,应在每节体育课中安排10分钟左右的一定强度的专门设计的体能练习,并且每学期安排几次专门的体能练习课,  相似文献   

6.
<正>一、解读教材内涵,巧构体能练习内容1."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内容一堂合格的体育课堂需要一定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是通过分析教学内容的强度来选择体能练习,即教学内容强度大,那么体能练习可以选择小强度,反之亦然。例如,在教学跑类教材时,整体练习强度很大,那么体能练习可以选择小强度的内容。如,在教学"弯道跑"时,就可以选择小强度的有氧练习:左右换脚  相似文献   

7.
<正>一、根据主要教材,选择补偿性体能练习内容补偿性体能练习作为直指学生体能发展的辅助性教学内容,其内容选择的先决条件是主要教材教学所能达成的学生体能发展量度。然而,如果教师忽视了对主教材负荷特征和技术特性的综合考虑,那么这样的补偿性体能练习将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8.
倪云雅 《体育教学》2013,33(4):41-42
2011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鉴于此,本人从"学生立场"出发,针对初三体育教学的特点,在体育课上尝试开展"三自一选"的教学模式探索,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练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一、合理安排体能练习内容合理的体能练习内容应该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富有挑战且能够收获快乐的机会,能让他们在各种身体活动环境中学会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每个具体的体能练习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相关的单元知识、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法和锻炼器材的选用、锻炼时间和负荷的安排、体能练习的水平目标、方案的注意事项和实  相似文献   

10.
<正>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教学评价中对1节课的基本要求是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教材三个一、复习成环形、放松内容化、少讲需多练、安全组织妥,意在提高1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保障学生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以确保体育课的实效性,而"少讲多练"意在保障学生的练习时间。小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运用以及体育情感、态度、行为品格等方面都与落实合理的练习时间和练习密度密不可分,在体育课中如何做到"少讲多练",还能确保达成教学目标,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性质"的"健身性"指出:"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动作、组织、氛围等方面,分析改进体能练习的策略,从而达到过程增"趣"、效果添"味"的效果。一、增加动作多样性,满足好奇心问题分析:在常态体能练习中,教师多采用定时、定量等带有一定负荷量的规定动作。这种体能练习内容的单一性和产生的疲劳感容易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2.
<正>说到体育课中的"课课练",不禁在脑海中就闪现出下课前8~10分钟安排的"立定跳远"、屈腿跳、"俯卧撑"、"仰卧起坐"以及"立卧撑"等动作简单、有针对性的课堂身体素质练习。实践证明:体育课中适当安排"课课练"练习,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成绩和动作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提倡"课课练"回归体育课堂的今天,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针对体育课中专项性"课课练"进行尝试性研究、探索,它将为今后的体育课如何合理选择"课课练"内容和练习方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和课程实施的总体效能。但由准备活动、体能练习和放松活动内容组成的常态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很少为体育课知识、技能和方法教学服务。为此,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及体能课课练,与基本部分教学整合为全课一体化教学,将会显著提升体育课的承载能力。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的内容,通过准备活动专项化、基本部分赛事化、体能练习教学化、放松活动内容化,实现全课内容由负荷一体化向教学一体化的转变,有利于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4.
《体育师友》2019,(3):17-18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体育课老师要重点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也要求遵从"理实一体化"教学原则。基于此,可加强中小学生"补偿性体能"练习,利用"补偿性体能"练习转变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营造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文章将先分析"补偿性体能"练习设计问题,再阐述其课堂教学操作路径。最后,总结如何评价"补偿性体能"练习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体能练习时机要有系统性摸底性体能练习:教师刚刚接触到新生,进行体能练习旨在了解学生身体基本状况与体能基础,安排体能练习的内容一般具有低负荷、趣味性强等特点,如,慢跑、基本跳跃、基本支撑等。通过这类体能练习,教师可以较为直观准确地观察到学生的健康状况与体能基础,便于制订后期体能练习计划,最大限度地避免体能练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恢复性体能练习:学生经过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6.
<正>一、分组轮换,转换体能练习内容传统模式:学生在教师或者小组长"预备、投、捡"的统一口令指挥下,重复进行投掷动作的练习。标准的不明确、重复练习的枯燥性等都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导致学练过程的散漫,主要表现为投掷动作随意、捡拾器材缓慢等,尤其在捡拾器材的过程中,多为慢跑,甚至是走,浪费练习时间,负荷强度不足,影响学生的体能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五、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一)教育性(详见本刊上期杂志)(二)科学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核心追求是通过简单易行、丰富多彩的体能练习、体育游戏、体育运动等提高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健康。因此,活动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一定要注意选择对于提高学生体能效果更为明显的身体练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负荷设计和安排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体育运动形式,具有健身性,能有效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8.
<正>练习密度是学生在体育课上从事身体练习的时间与全课总时间的百分比,是衡量体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没有足够的练习密度,体育教学就难以达成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能的目标。不少中小学的体育课看上去非常精彩,但因缺少了对课堂密度与练习密度的测定与分析,也就缺失了对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监控。一、测定1.课前准备。根据体育课练习密度测试与评价相关的内容,绘制相关数据的记录表;准备测量用具:计时秒表、文件夹、  相似文献   

19.
一、"补偿性体能"在高中选项教学中的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1.高中选项教学中体能发展的内容高中选项教学中体能发展的内容包括专项体能和一般体能。专项体能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和专项本身的技术动作在特点上相似的练习,以及提高专项运动时所需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而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的专项体能只要抓住1~2项身体外显的核心指标即可,如,高中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其课程性质中指出:"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体育教师有必要全面考虑促进学生体能发展与提升的各方面因素,笔者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一、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与强度,科学渗透体能练习准备活动是教学过程中基本部分之前的有目的的身体练习,它能够有效促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