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征足教育费附加,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困难自治区教育厅督导室教育费附加是仅次于国家财政拨款的又一增加教育投入的稳定来源。由于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征收教育费附加工作很重视,1993年全区城乡教育费附加征收较前一年有明显好转:全区应征3111.9万元,实征194...  相似文献   

2.
关于辽阳市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张洪彦(辽阳市教育委员会)1996年11月,辽阳市教育督导室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49个乡镇的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督导检查评估,现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市农村于1989...  相似文献   

3.
承德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会同市地税局和市财政局从2002年起,连续6年对全市各县区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征收工作进行联合专项督导,成效显著。据统计,目前全市各县区教育费附加平均征收到位率达100%,比6年前提高了37%,征收总金额提高9.1倍。  相似文献   

4.
最近,各地在征收教育费附加时不同程度地遇到了阻力,某些省甚至下文暂停征收教育费附加,给征收工作增加了困难,广大教职员工反应强烈。国家教委有关负责人,就此发表意见如下: 教育费附加是指国家对缴纳农业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征收的款项,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合理收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12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在城乡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所以,征收教育费附加  相似文献   

5.
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是我国重视教育,增加教育投入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及管理、使用都作了明确规定。 为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决定》,决定中明确规定:“农村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的比例征收,有条件的地区可按2%的比例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县管、乡用。”各地(州)市也出台了,相应的关于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的文件及措施,县、乡政府也逐渐开征了农村教育费附加,为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在我省是很不够的。据统计:1994年全省才征收到1.3亿,占应征数的53%。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对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的认识不到位,一是把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同增加农民负担混为一  相似文献   

6.
灵武县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工作成绩突出本报讯灵武县十分重视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工作,截至1992年底,该县共征收城乡教育费附加302。43万元,其中农村教育费附加215.19万元,占55.8%,有效地缓解了垒县教育经费的紧张局面。推动了教育条件的进一步改...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48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教育费附加是根据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开征的,其目的是为了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加快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教育费附加以各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以下简称“三税)的税额为计征依据。此次修改把附加率提高到3%,分别与“三税同时缴纳。为增加教育资金,改善基础教育,《决定》规定对卷烟生产企业依法全额征收教育费附加。10月1日起教育费附加率提高到3%…  相似文献   

8.
前几年,我县开征教育费附加,很难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从1989年起,我县建立了人民教育基金制度,使教育经费有了稳定可靠的来源。现行的教育费附加,在征收、管理、使用上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经费来源不统一,征收比例偏低。前几年,我县农村和企业的教育费附加分别按人均收入和三税的1%征收,征收的数额很难适应需要。二是征收渠道混乱。农村教育费附加一般是乡收乡用,也有区收区用、村收村用的。就是乡收,也不一致,有的是乡财政所征收,有的乡是农经站征收。  相似文献   

9.
教育费附加是国家为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扩大地方教育经费的资金来源,在流转税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计征的一项附加费。自1986年开始征收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经费的不足。但是笔者在从事教育督导员工作中,发现教育费附加在征收、使用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亟待改革。首先是征收环节缺乏力度。在征收环节上的“国地分家,税费分开”是造成征收缺乏力度的重要原因。在1997年税制改革后,流转税中的增值税、消费税等属国税征收,而营业税和以流转税额(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为征收依据的教育费附加又…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通知》,决定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开征20多年来,仅对我国公民和内资企业征收。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区城乡教育费附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自治区教委强学仁城乡教育附加是仅次于国家财政拨款、扩大教育经费的又一稳定来源。如何做好城乡教育费附加的收支管理工作,很值得研究,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到本世纪末,我区川区县(市、区)将陆续完成“普九”、山...  相似文献   

12.
我县是一个中等平原农业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近几年因支柱产业——棉花病虫害严重而受到较大影响,使得本已薄弱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但由于我们科学、认真地抓了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征、管、用工作,使全县的基础教育得到了稳定、全面的发展,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表扬。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提高认识上,首先统一县五套班子领导和乡村各级领导的认识,使他们认清教育费附加是国家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合理收费,不属于“三乱”范畴。乡、村干部按一定比例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农民群众按量交纳教育费附加,都是法律规定的行为,不执行就是违法,把征收工作提高到执法与违法的高度来认识。为加强对征收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一是明确征收标准。根据冀发[1989]1号文件规定,我市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农村教育费附加人头费部分实行乡筹市管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农村教育费附加按乡镇年人均收入的2%计征;城镇教育费附加按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三税的2%计征;在城镇建设维护税总额中提取10%作为教育费附加,并根据市场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适当调整,确保  相似文献   

14.
本刊综合消息最近,根据教育部修改的普及九年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情况的相关标准,南省结合实际,对原云南省教委制定的《普及九年义教育评估验收表》中的部分项目进行了修改。其中,城乡教育费附加征收”这一考核标准的表述和涵盖内均有所改变,由于国家农村税费改革中取消了农村教费附加,因此这一指标今后不再作为评估验收的要。评估验收中原“城乡教育费附加征收”指标改为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同时将增加考察城市教育费加的使用到位情况,指标表述为“实际用于教育数”、到位率”。其中,实征率、到位率分别达到100%的可得该项的…  相似文献   

15.
据新华社消息,为增加教育资金,改善基础教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448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的决定》,教育费附加率提高到3%,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教育费附加是根据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开征的,其目的是为了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加快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教育费附加以各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税额为计征依据。此次修改把附加率提高到3%,分别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同时缴纳。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规定该省将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意见提出,要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即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通知》,决定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相似文献   

18.
信息广场     
温家宝签署第448号国务院令10月1日起教育费附加率提高到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448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据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介绍,教育费附加是根据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征收  相似文献   

19.
广汉县委、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省府《关于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的行试办法》,决定从今年起,在农村征收教育费附加。办法是:由财政部门在征农业税时一并征收,并负责管好,由教育部门安排开支,各乡(镇)使用。  相似文献   

20.
征收教育费附加,是筹措基础教育经费的一条重要渠道。我县从1985年开始,7年来共征得2324.65万元。这笔资金成为改善我县中小学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来源。在征用教育费附加中,我们抓住“管”字不放,在“严”字上下功夫,探索并建立了对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县管校用、收支两条线的有效机制,从而保证了足额征收、合理使用,使之发挥出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