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恋题材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基本题材。小说中女性人物因为大多生活在上海,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汇聚交流的地方。女性婚恋一方面得因于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又受制于根深蒂固的封建生活方式与封建文化,使得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观具有浓郁的洋场气息、上海色彩。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通过对大都会中部分市民的日常琐事、生死情爱的描写,向我们 展示了四十年代沪、港“洋场社会”的真实面目,都市人性是其作品的恒定主题。张爱玲小说具有“荒凉”的基调。本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张爱玲小说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传奇》中的作品大多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创作;;其间中国电影也发展迅速。张爱玲在《传奇》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大量借鉴了电影艺术手法,本文试图谈谈它们的艺术表现力;;并从中领悟它与作者的创作目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文化中心,看电影成为上海市民的重要娱乐方式.上海租界的特殊文化语境孕育和催生了张爱玲的电影情结并表现在她的丈学创作中.租界文化影响了张爱玲的电影评论、电影剧本创作及其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张爱玲也渐渐红起来了。四十年代写就的小说在世纪末的人们看来,无疑有了超前的意义。于是乎,内行人纷纷评论,文学史得到更新;就连外行人也来凑热闹,人口一个张爱玲,生生把张爱玲这三个字也说得俗气起来。不过,听说张爱玲虽然出身名门,大家闺秀的她却口口声声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传奇》中的作品大多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创作,其间中国电影也发展迅速,张爱玲在《传奇》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大量借鉴了电影艺术手法,本试图谈谈它们的艺术表现力,并从中领悟它与作的创作目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由张爱玲小说重新改编的电影会越来越多,这是张爱玲小说研究的新领域,也是诠释其小说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色·戒》与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对比二者的艺术技巧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创作的小说中人物的幻觉,描写小说人物视觉上产生的虚幻表象,反映出小说人物对人生的幻灭感,同时反映出创作主体对旧时代的幻灭和否定,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创作高峰期是从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在这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张爱玲都显示出了她的创作才能,她的作品主要分为散文和小说两类,她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张爱玲,她的小说则展现了她的创作天分,很多读者和研究者将张爱玲与她笔下的女子视为一类人,市侩、拜金、虚荣,其实张爱玲是一个纯真、轻利、清雅的女子,本文拟从将张爱玲与她笔下的女子一一对比得出一个真实的张爱玲。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创作的小说中人物的幻觉,描写小说人物视觉上产生的虚幻表象,反映出小说人物对人生的幻灭感,同时反映出创作主体对旧时代的幻灭和否定,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一个奇特的存在。她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丰富、新颖、别致,可分为不带杀机与带有或充满杀机的“月亮”。这意象的创造是张爱玲对传统文化及西方现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到底应该如何确定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呢?将张爱玲四、五十年代及以后作品串联起来,真实地反映文学史,并将四十年代昙花一现的张爱玲与四十年代后漂泊海外自甘寂寞的张爱玲统一在文学史上,这才是弃割裂求统一的完整的张爱玲,用海外评论家王德威的话来说,就是为她“ 重塑金身”。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两条道路合流交叉的倾向日趋明显,张爱玲的小说成为雅俗合流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通过对其小说集<传奇>里通俗性特征进行分析,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电影作为现代都市化新的构成,它改变着人们体认现实生活和其它学艺术的方式。张爱玲的视觉感受力、电影修养综合她对语言字的敏感,形成小说中电影手法。具体表现为多种镜头运用、蒙太奇手法、可视意象和小说叙事方式的电影化位移。张爱玲创造了电影艺术影响之下成熟的现代小说范型。  相似文献   

15.
如果拿<色戒>电影和小说一比较,就发现李安的故事叙述得太过用力而显得密集,过于紧凑:而张爱玲的小说叙述和情感皆疏淡得不动声色,最动情处也是一笔带过.这是因为张爱玲深谙中国小说个中三昧的个人风格和李安西方式的电影语言考虑,以及文字表达和电影媒介之间的差异,让<色戒>出现了李安的"密"与张爱玲的"疏"两个版本.  相似文献   

16.
最近,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王伟等人精选的张爱玲的小说集《红攻瑰与白玫瑰》一书。这本小说集是作家张爱玲所有著作中的珍品。她的作品描写了“上流”社会里男女之间的说不清道不尽的纠葛和传奇,并通过她们的种种遭遇,揭示出人性遭受挫伤、摧残的悲剧。张爱玲是我国四十年代的著名女作家,在海外,她有众多的读者和研究者。由于我  相似文献   

17.
略论张爱玲的《金锁记》谢裕华张爱玲是一位四十年代就名噪上海的著名作家。1943—1945年是她小说创作的丰收期和成熟期,如《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倾城之恋》和《金锁记》都写于这一时期。《金锁记》是其中最好的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高峰 《海外英语》2011,(2):162-163,173
张爱玲作为上世纪四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曾一度受到评论界的重视。该文通过文本分析结合西方哥特小说理论试将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分为四类:施暴者、柔弱女子、心灵扭曲者、鬼影。他们有着传统哥特人物的特点,或者阴险狡诈,蛮横专制;或者美丽柔弱,命运坎坷;或者内心扭曲,荒诞不经;又或者麻木不仁,心如死灰。这四类哥特人物共同支撑起张爱玲笔下的鬼声啾啾,鬼影幢幢的哥特世界。该文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定位了张爱玲小说中哥特人物的特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混沌与愚昧、人们内心的封锁与幽闭,从而揭示了小说中挥之不去的悲凉主题。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成名于本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沦陷使她走上了作家之路。离开了当时的主导话语,张爱玲的女性小说表现了时代的悲剧,也表现了历史的悲剧。她的作品描绘出一个个迷失了精神家园的女性在生活中丑态百出的悲惨世界,具有苍凉的真实感。如《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等等,这些小说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主题:对女性生存问题的关注,而这种关注来源于张爱玲成熟的女性意识和生存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20.
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本文论述了她的小说对女性不幸境遇的吟述,以及对这种境遇的反抗,旨在说明:苏青继承了“五四”以来的女性文学反封建精神,她的小说是有价值的,她在中国现代文史上的地位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