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要目标。而创新精神需要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与问题情境是分不开的。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的许多问题:教师重机械的灌输.轻教学情境的设置.学习中问题的拥有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促使他们能够提出一定数量的和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意识及习惯,并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其答案也可能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即开放的。鉴与此,提倡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有利于发掘学生潜在的天赋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指向的学习理念。而"问题解决"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方法。所谓的"问题解决"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解题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一、培养解题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主动获得知识;解题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教…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赖教师灌输,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问题意识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中。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有明确的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数学探究有助于学生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时常给学生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感受研究性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傅振宏 《教师》2012,(28):30-30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下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问题情境是情境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情境,教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营造适当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问题面前激发起求知的热情和探究的渴望,启发他们积极去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与实践的精神。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效果明显,能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在此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笔者根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通过“悬念式”、“辐射式”、“探索式”和“活动式”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探索 .本文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一、问题的提出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的内驱力 ,是创造性思维、想象和创造性行为的前提 .为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他们能够渴望创新 .那么 ,如何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意识的培养呢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 :良好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谓“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拓展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建立一种以活动促进发展,以开放性解决问题为基本策略的学习模式。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形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态势,通过学生自主的内化活动去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3.
徐斌 《学周刊C版》2013,(1):17-17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目标是“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应至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的自主能力,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途径: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用情感去感染学生;③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所谓问题解决法,顾名思义,就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形式,逐步取得对数学问题的求解、延伸与发展,从而不断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而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领域的根本体现,这是个性化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而现实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笔者深深感到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7.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小学课堂上,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的现象较普遍,提出的问题也少有价值;而教师也不太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为此,我们提出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雯 《考试周刊》2012,(50):72-72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它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1.新授课模式一新授课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模式.教师通过教材及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要求授予学生应了解与应掌握的概念和知识点,完成授予知识的任务。教师按照大纲要求要把知识点毫无遗漏地授予学生,模式严谨而纲常。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交流收获,布置作业五个环节重点突出一个“新”字。2.问题解决模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的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本文从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实践,加深理解;探索——猜想——证明,培养数学能力三方面阐述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特别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出在历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