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红 《新闻记者》2004,(5):47-49
从法理上来说,立法的宗旨就是保护一项权利,同时防止对这项权利的滥用。世界各国的新闻立法要解决的也是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一方面保护新闻自由,另一方面防止滥用新闻自由。在世界各国,公民的言论自由都是属于被宪法保护的“第一权利”,与言论自由紧密相关的新闻自由也自然被视为宪法权利。虽然保护新闻自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新闻法制的重要基点,但这并不代表新闻自由是一种绝对的、不受制约的权利。新闻自由这一权利是从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中延伸出来的,在具体实施此项权利时,也难免会和其他的公民权利或社会基本…  相似文献   

2.
辛春 《新闻传播》2010,(7):80-80
一、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的界定 (一)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或称新闻自由权,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  相似文献   

3.
宪法司法化与新闻自由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 闻自由属于民主和人权范畴 ,从法理上看 ,主要由新闻媒体、公民和政府三方构成。其外延天然包含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因此新闻自由是一项根本的政治权利 ,现代民主国家也大多把新闻自由列入宪法保护的权利范畴。新闻媒体、公民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都需要新闻自由 ,但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危害新闻自由 ,只有通过法律的制约和协调 ,才能使新闻自由权利得以实现。综观世界主要国家有关新闻自由权利的法律渊源 ,大多停留在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层面。由于宪法的最高权威性使其在具体司法裁判中难以直接援引 ,因此宪法对新闻自由权利的保…  相似文献   

4.
刊林漫步     
世界上没有无限制的新闻自由有的人以为,既然讲新闻自由,就不应该有什么限制,讲限制就无所谓自由。持这种看法的人,中国有,外国也有。一次笔者出国访问,一位外国记者问,“中国有没有新闻自由?”笔者回答说:“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有新闻自由。”又问:“有新闻自由,为什么还要用四项原则加以限制?”笔者用这位记者自己国家的情况回答说:“贵国是世界公认的有新闻自由的国家,但也有几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佛教作为国教的地位,皇室的尊严和权利,国家的利益。不能因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编辑、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的《新闻自由论集》,在经历了种种困难之后,终于在最近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它的问世,不仅为新闻学理论的百花园里增添了一朵绚丽的鲜花,而且还为新闻学理论丛书填补了一个空白,实乃一件可喜之事。新中国成立后,言论、出版自由作为公民的权利,已经载入我国的历届宪法之中。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题中应有之义,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人们  相似文献   

6.
博览     
制定新闻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新闻要立法,是各方人士的共同呼声,更是新闻界多年来的愿望。但是,起草工作举步维艰,从一九八四年研究起草到现在,连初稿都未能问世。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在有关新闻立法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认识不一。分歧最突出的有以下四个问题; 一、关于立法目的,一种意见认为,宪法第三十五条中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的延伸.制定新闻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这种权利和自由。另一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新闻自由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缺乏新闻自由,而是一些报纸和记者滥  相似文献   

7.
我从宏观上谈几点看法。一、新闻自由与法制的关系新闻自由与法制的关系与自由和法制的关系一样,新闻自由要有法制的保障,又要受法制的制约。新闻有没有自由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有民主、法制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试金石。我国的新闻自由与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密切联系,因而也涉及宪法上的人权保障问题。关于新闻自由,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有不同的价值观。西方的新闻自由与社会主义制度下和党的领导下的新闻自由,在价值取舍上,在具体运作上有许多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是有界限、有制约的…  相似文献   

8.
朱铁志 《传媒》2003,(2):52-53
从总体上说,意大利的新闻管理分为法律管理和行业管理两大块。所谓法律管理,主要是指宪法赋予公民以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这种权利以尊重别人的自由权利和社会秩序为前提,体现的是权利与义务和责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闻自由的异化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波 《青年记者》2007,1(18):38-39
新闻自由是记者享有的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权力。权力的行使具有强制性,权利只能停留在记者个人享有的层次上,把权利当权力必然导致新闻侵权,这种现象在今天已经屡见不鲜了。新闻自由:记者应该享有的权利新闻自由这一概念是由资产阶级政治家、诗人约翰.杰斐逊的出版自由的观点衍生而来。"新闻自由是指新闻媒体为了公共利益,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采访、写作、报道、发表新闻信息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自由是现代民主与法治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公民政治参与、造就健康社会生活的有效手段,许多立宪国家以保护表达自由的方式对之加以规定。如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日本宪法第21条规定:“集会、结社及言论、出版和其他一切的表现自由,均给予保障。禁止检阅(出版检查)。”据此,媒体有权自由收集信息并予以传播,当然包括对犯罪案件的报道。但是,被告人有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及司法独立原则也是法治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法律只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将未成年人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民主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新闻自由的问题不断被提出、被讨论,也常有媒体从业人员打着新闻自由的幌子,进行媒体审判或无度地挖掘他人隐私。其实,新闻自由这一概念一直伴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而存在。新闻自由保证了记者享有一定的权利,以促使新闻活动更高质量完成。新闻自由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巨大的价值,可以促使人们发现真理,健全民主政治,使人们通过表达自由达到自我表现等等,但是新闻自由赋予记者的是有度的权利,不是无限权  相似文献   

12.
1644年英国的弥尔顿在他的<论出版自由>里提出新闻自由(出版自由)的口号,至今已经近4个世纪了.在这36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在不断地争取新闻自由,为新闻自由而流血牺牲的新闻人士也不在少数.可以这样说,目前在大多数国家里基本都实现了新闻自由.但是在讨论新闻自由的时候,大部分人会把目光集中在新闻自由的实现条件上、新闻自由的内容上,却鲜有人来探讨新闻自由的主体,也可以说新闻自由是谁的自由这个问题.其实,新闻自由是媒介的自由,是媒介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权利.  相似文献   

13.
刘晓峰 《记者摇篮》2005,(11):40-41
记者的职业地位是被社会公认的.因为人们要通过传媒达到自己获知即了解外部世界的需要,这样。记者的采访权就理应受到社会及相应在机构的准许与保护。因此,当记者在满足人们知情权而行使采访权时,这种采访权也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知情权与公民言论自由权的变相行使与相应延伸。每个人的身体和五官能够接触的外部世界是十分有限的。而传媒是人体的延伸,这样记者的采访权就是一种放大了的公民间自由交谈的权利,但这种权利是为公众而行使的。正因为如此,它是不能被剥夺的。但是记者没有也不应该拥有个人的特权.如果个别记者以采访为特权越出法制界线,他就会被剥夺相应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障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是其他法律、包括新闻立法的依据。我国宪法包含着新闻自由的思想,体现着新闻自由的精神,并从多个角度规范了新闻自由的原则,但同时,宪法也对新闻自由的具体实践规定了诸多的限制。在新闻立法呼声日高的今天,对宪法有关新闻自由规范的探讨,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   我国宪法对新闻自由原则的保障   1.新闻自由是宪政精神的内在要求。   宪政即宪法政治,指国家的机构运转、职能设置和公民权利的保障都按照宪法来进行。因此,宪政基于运行的宪法也须符合权力制约和权利保…  相似文献   

15.
封面链接     
(《美国新闻学评论》2005年2月-3月刊)双重打击《时代》杂志记者马修·库柏由于不愿意透露秘密消息来源,可能面临长达18个月的监禁。过去两年半内,美国法院共向20多位记者发出传票,要求向法庭公开消息来源、采访记录以及其它资料。美国新闻自由的招牌——调查性报道正步入困境。专家分析,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9·11之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新闻的管控,反恐战争其实也是一场反对新闻自由的战争。新闻界正高举《宪法第一修正案》和公众知情权的两块盾牌,在法庭为维护公众利益和记者权利而据理力争。然而,美国公众对此却似乎并不领情。2004年民意调…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我们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宪法包含了新闻立法的根据。我国宪法蕴含着新闻自由的思想、展示了新闻自由的精神,并在多样化的角度保障和限制了新闻自由的权利和原则,因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宪法相关新闻自由的规定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浅析言论自由在美国宪法中的制度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不得侵犯。本通过法理分析和现实分析来探讨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在美国宪法中究竟占有多少制度空间,以“第四权”标榜的美国新闻媒介在实践过程中,究竟享有多少权利。  相似文献   

18.
牛静 《新闻知识》2008,(1):55-56
当今各国多采行宪法成文主义,基本权利是明示的、写进宪法中的.且多数国家以"基本权利"作为宪法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对"基本权利"的保障条款里,表达自由、言论自由是重要的内容.虽然各国宪法并没有明确地对"新闻自由"进行规定,但新闻自由是表达自由、言论自由的一种重要形式,故各国宪法中对表达自由、言论自由的保障,实际上即视为对新闻自由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新型媒介技术使微博成为自由表达的有效工具,微博的"微"字特点便于公众实现表达自由,微博使每个公民成为言论的自由表达者、新闻传播者以及出版者。本文认为,微博实现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边界的消解与融合,形成了涵盖三大自由的"表达自由"。微博等自媒体宣告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终结,各国公民依据本国宪法,追求的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表达自由。微博监管部门也应当针对这种新型的、全面的表达自由制定新的政策法规,对于范围更加广泛的信息传播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确保公民依据法律法规运用微博行使表达自由和舆论监督的权利与职责义务。  相似文献   

20.
记者的权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记者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切权利;另一部分是记者从事新闻工作所享有的权利.在这种权利结构中,前者是基本权利,后者为职业权利,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和前提的.人身权是宪法和法律明文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记者自然应当享有.如果记者不享有人身权利,则其职业权利将成为空中楼阁而无法实现.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的人身权利最容易、最经常地被人侵害,而且记者的人身权较之一般公民的人身权有其特殊性.因此,对记者的人身权进行探讨,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