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煜的30多首词中,共出现16类、60种意象,其中人物、楼阁、自然、颜色等意象出现最多。其意象的选择和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由于煜生活经历的变化引起了其词中出现意象的变化,而意象选择对形成李煜词主旨风格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煜的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词中意象丰富、感情真挚。李煜喜欢用"栏杆"意象既在于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也在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其词中的"栏杆"意象分为三类:一是宫廷生活,二是思念亲人,三是怀念往事。在降宋前后,"栏杆"意象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意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无忧无虑的宴乐生活到倍感凄凉的臣掳生活,李煜将他的感情和才情寄托于文学,寻求慰藉和解脱,在他的词中可以感受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南唐后主李煜被誉为“千古词帝”。他的词由心而作,缘情而胜,洋溢着一往而深的真诚和毫不矫饰的纯情,在这些毫无矫饰的词作中充斥着大量斑斓的色彩意象。李煜一生也如色彩意象一般,从未平淡。笔者在对后主词进行了梳理性的分析后,力图通过对这些色彩意象的解读,探究后主词中色彩意象的特征、成因,及其背后藏匿的情感内涵等等。  相似文献   

4.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将自己的真实感情、人生遭际与美学体验溶入其中,并使内在的真情实感与外界实物实景完美融合,创作出鲜明的形象和美好的意象,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独特的个性.尤其是他的后期词作,创造出一种寓意深远的悲凉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戴望舒早期诗歌的情感自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派大师戴望舒的诗歌中,女性意象繁多。正是这些女性意象传达了他对生活、理想、爱情及生命的看法和价值观念,使他在诗的审美中得以超俗与超越,得以卓立于现代诗坛。  相似文献   

6.
在宋代女性文学中,女作家赋予“梅”这一文学意象以丰富的内涵,表现了她们独特的审美价值。文章主要从宋代女作家对“梅”的审美视角、审美追求和审美主体三个方面来观照宋代女性文学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7.
酒在宋代成为了女性生活中的一种寻常饮品,同时也作为一种意象丰富了女性的诗词创作。以酒助诗兴,以诗释酒意,诗词与酒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宋代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从酒与女性的生活与创作和酒意象内涵的剖析两个方面,阐述了酒意象所承载的宋代女性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以及她们独特的审美世界,最大程度地还原宋代女性的生活面貌和心灵本真。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播音过程中,一方面向观众进行信息的传递,另一方面还带给观众审美空间的扩展与延伸.在这个过程中,对电视新闻播音过程中审美意象的把握比较重要.通常而言,审美意象能够有效的沟通播音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播音员进行审美意象的构造和把握.本文结合具体实际,详细的探究和分析了电视新闻播音中审美意象的构造和对观众带来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虞美人>这首词,写在李煜亡国被俘后,抒发了他被囚禁于汴京时的"故国之思".其中既有他为失去荣华富贵而流溢的哀叹,也有他因纵情声色以至山河破碎、羁押他乡的悔恨,情调忧伤、消沉.在作品赏析过程中,了解李煜懦弱的性情特点,对把握作品中的抒情意象和主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诗歌审美的主体.在诗歌翻译中如何再现诗歌的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具体诗歌意象的翻译来诠释诗歌意象的翻译过程本身是译者对原诗歌意象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因为译者个人的审美趣味深刻地影响着译者每一次的审美体验中意象世界的生成.译者这种审美趣味,必然受到反映其时代、民族、文化教养、文化传统、习俗的社会审美趣味的影响.译者作为审美主体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其审美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译者审美趣味对诗歌创造性翻译有其积极的意义,体现了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个人审美情趣和意象翻译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月亮这一意象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张爱玲笔下的月亮意象有对中国传统神韵的传承,同时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她凭借独特的心路历程和女性视角,给予月亮以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加工,使她既成为传统月亮意象的继承者,又是月亮意象的创新者.在这篇小说中,月亮统领着其余意氧,用一种连贯的内在延续性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12.
从李煜词中意象的选择、意象的营造和浓重的厌世思想三个方面,揭示了李煜词与佛教之间的密切联系,探求了形成这种联系的原因,并指出了王国维先生"后主则俨有释伽、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之语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李煜现存的词中"梦"这一意象频频出现,构成了李煜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唐后主李煜因其独特的人生际遇而在其词作中生成了诸多的梦,他以其纯熟的艺术手法,以及真纯的个性,完成了他对的人生一梦的书写。  相似文献   

14.
李煜词的意境具有意象本色壮丽的自然之美,形象活脱传神,风神超逸的感伤之美,情感本真诚挚的纯真之美,理趣深警动人的思辨之美.白描、寄物托情、移情入景、异质同构等表现方法的运用,对形成李煜词意境的审美特质则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谈电视新闻播音中的审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播音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同时,更要注重审美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其中,对播音中审美意象的把握尤为重要.审美意象是蕴藏于播音作品之内的联接播音员和受众的一座桥梁.对于播音员而言,把握好审美意象、构建好审美意象、传达好审美意象是播好一件作品、传递一种感情和拓展审美空间的关键一步.好的电视播音作品通过画面、声音这些介质把新闻的内核、语句的思想和播音员的情感一同传达给观众,向受众传达一种审美意象,赋予有声语言以灵动的生命,让观众在观看中产生愉悦的审美感.  相似文献   

16.
后主李煜词中的月意象与词情之间有顺应、逆反两种对应模式.月意象的文化蕴涵有相思、故园、永恒三种.李煜善于多角度描写月亮,又长于进行动态描摹,另外某些词作中的月意象对作品的章法结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唐诗宋词中,涉及秋千的诗词有二百多首,这些数量虽然不多,但是“秋千”意象却是在研究古典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文学意象。“秋千”意象与古代闺阁女性的空间位置在不同的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状态,文章主要从这二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入手,进而梳理分析秋千在三种状态下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意象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在文学翻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即审美性,本文首先回顾总结了意象的概念,并以接受美学为理论依据,比较了<浮生六记>三译本对意象的处理方法,分析归纳了文学翻译中意象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审美意象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本体,在高校古典文学诗词教学中,合理地运用鉴赏式审美意象分析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经历审美注意、审美体验、审美品味、审美领悟和审美净化五个阶段.最终完成这五个阶段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进而去发展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因时代、出身、个性、遭际等的不同,李白和李贺的诗歌意象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本文从意象的基本特点、仙意象与鬼意象、意象的疏密度、意象的跳跃性及意象的塑造等方面对李白和李贺的诗歌审美意象进行了比较,并指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审美意象的差异,才造成了李白和李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