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讨论南宁市西乡塘区社区护士在护理科研能力现状及影响科研能力的因素。方法:用自制的一般调查问卷和潘银河编制的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我评估量表,对南宁市西乡塘区200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最终有效问卷189份,有效回收率为94.5%。189份有效问卷的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各项得分均较低,表明本地区社区护士科研能力水平较低。结论:南宁市西乡塘区社区护士科研能力总体水平较低,需从科研综合能力方面加强社区护士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目的是,了解九院临床医学院历届临床毕业生综合素质及用人单位对我院教学的评价。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随机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围绕毕业生的医疗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医德医风、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及自我发展七项内容展开。共发放问卷306份,回收有效问卷238份,数据分析结果是医学生综合素质良好,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医疗能力、医德医风等方面评价良好。建议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医学生职业精神;推广PBL及CBL授课、加强科研思维培养;加强双语教学、提升医学生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本校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并对影响科研兴趣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培养创新医学人才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我校在校医学本科生随机进行调查,回收问卷后进行统计,对影响科研兴趣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35份,其中45.27%的学生对科研非常感兴趣,50.18%的学生对科研一般感兴趣,仅有4.55%的学生对科研不感兴趣。影响学生科研兴趣的因素主要有专业、年级、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参加科研的目的、开展实验的意愿、科研对毕业论文的帮助等(P<0.05),而学生的性别、年龄对科研兴趣没有影响(P>0.05)。结论:本校大部分学生对科研存在不同程度的兴趣,且临床专业学生、大一新生以及认为科研重要、科研目的明确、愿意开展实验的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更浓厚。学校应优化学生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医疗事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科研团队领导者与成员的情感交换作为重点,研究领导者角色采择能力对领导-成员关系的影响作用,以及两者共同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对全国6所高校的150个科研团队进行了配对问卷调查,获得97份领导问卷和402份成员问卷,分析过程基于团队层面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团队领导的角色采择和领导获得的专业尊重会显著影响成员与领导之间的情感交换;团队士气在成员情感交换和团队绩效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团队归属感的中介效应不明显。以上结论有助于从领导者情感能力角度完善领导-成员关系方面的现有研究,并对于提高科研团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瑞  李北伟 《情报科学》2019,37(3):32-37
【目的/意义】探究科研用户对大数据服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服务策略。【方法/过程】基于 TOE模型并整合TAM理论、D&M模型与TPB理论,从技术、个体与环境三方面出发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模 型。以大数据实验室、大数据科研平台等大数据服务的科研用户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获取312份有效问卷, 借助SPSS与Amos软件验证研究假设与模型。【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控制、态度、数据意识、信任、潮流压力 显著正向影响科研用户对大数据服务的使用意愿;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科研用户 大数据服务的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意愿、竞争压力对使用意愿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6.
科研要素的研究为研究认知要素和协同要素提供了理论依据,项目组借鉴吉尔布雷斯夫妇提出的动素分析的思想,提出了科研要素的概念和项目阶段—科研要素集。以云南生物产业基础性科研团队为调查对象,并根据文献检索和理论分析,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编制了科学研究工作中科研要素认可度调查问卷。项目组向云南高校和企业的生物异质性团队发出问卷,并对问卷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确定了科研要素集包括16个科研要素。为课题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从知识特性、知识共享个体、知识共享团队层面,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以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通过来自江苏省级、校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成员的97份有效问卷,检验研究假设,识别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知识价值、社会资本、团队带头人显著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绩效。  相似文献   

8.
陈银飞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96-1803
 个体压力、个体科研素质与科研环境均是学术不端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依据有限道德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个体压力、个体科研素质、科研环境如何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影响学术不端的程度以及旁观者沉默对学术不端程度的影响。基于419份对中国科研工作者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表明:科研环境与个体素质对学术不端行为基本没有直接影响,个体压力虽然对学术不端有直接影响,但影响较小;而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个体压力、个体素质与科研环境对学术不端的间接影响程度比较大;此外,旁观者沉默对学术不端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医学期刊核心受众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用户的移动终端阅读需求和阅读体验,并利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平台尝试开展移动终端阅读服务。【方法】 从《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投稿系统中选取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10月26日在本刊发表论文的在校医学研究生、医学院校科研工作者、医生以及医学院校教师共计325名,以网络问卷(问卷星)形式分别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阅读需求、阅读行为、阅读体验4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调查问卷325份,其中有效问卷32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显示:92.31%(300人)的受调查者愿意使用移动终端阅读医学期刊;医学期刊移动终端阅读普遍受欢迎,且更受20~40岁中青年读者以及医生的喜爱。《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尝试与数据库平台服务商合作开展移动出版服务,并借助微信公众号向核心读者群推送最新一期的论文全文、专题报道、手术视频、学术视频直播、临床科研设计讲座、科学快报和导读等内容。【结论】 医学期刊出版单位有必要开展移动终端阅读服务。以单刊模式出版的国内多数医学期刊可借助数据库平台服务商及微信等平台提升传播能力,改善阅读体验,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安徽省科技工作者为调查对象,基于4024份安徽省科技工作者的调查问卷数据和33位科技工作者的座谈调研记录,从人才培养支持、人才评价发现、开展学术合作交流、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开展科普和科技志愿活动、科研环境和学风作风建设六个方面系统了解了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关切需求。研究发现,科技工作者对知识更新、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和更加自主的科研环境需求强烈;在人才分类评价、非公组织人才社会化评审、青年科技人才宽松考评环境方面呼声较高;期望建立高水平、跨学科学术交流渠道和平台;对建立优化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化服务需求迫切;呼吁搭建科普能力培训、科普产品供需对接和服务等平台;期望更加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和有效的维权渠道。基于此,对于更好地满足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需求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留学回国人员对科研环境的认知调查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就科研环境的问题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留学归国人员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在科研单位“去行政化”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1思路综述本文主要用于提供的房源信息预测当前房价以及利用动态分析发预测房价在一段时间后的变化。在进行研究前,我们前往大连市各楼盘附近等其他区域进行问卷方法,发放的800份问卷共回收784份有效问卷。在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建立房价与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与交通因素的联系,求出三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然后根据归一化理论即可求出相应的权重比例。在房价预测方面,本文采取了两套模型。其一是本文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2021级中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解决对策。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2021级中医专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星发布调查问卷,对其科研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问卷显示现阶段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2021级中医专硕存在着科研基础薄弱、科研认识模糊等各种问题,导致科研能力低下,科研参与感低。结论:通过开展科研培训会、课程改革、journal club教学法、团队责任制等各项方法,加强中医专硕科研培养,提高科研素质,以探索合适的培养模式,助推研究生教育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跨学科研究是科研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情境,探讨了国家层面的支持、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跨学科组织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提升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203份问卷样本的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支持未显著影响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提升,健全的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合理的跨学科组织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有着显著、非常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影响;跨学科研究评价机制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最大,次之是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跨学科组织与产业界的联系,而跨学科组织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师科研活动信息交流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友才 《情报科学》2005,23(7):1025-1030,1044
本文首先论述了高校科研的特点,认为科研过程是创造性思维过程,而信息交流是创造性思维的必然要求。为此,设计了教师科研活动信息交流活动的调查问卷,给出了问卷设计的理由,并根据问卷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假设检验,发现了教师科研活动信息交流活动的许多特点和规律,对高校科研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诚信相关研究缺少实证数据支持的问题,基于学术生态视角,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采集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从生态主体、校内生态环境、校外生态环境3个维度对影响高校科研诚信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科研人员的性别、身份对高校科研诚信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性别与科研诚信行为呈正相关,身份与科研诚信行为呈负相关;科研人员对科研评价体系的认可、学校查处科研失信行为的透明度、整体科研环境以及学术规范程度与高校科研诚信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从高校层面来讲,应当保证科研评价体系的合理公正、处置科研不端行为过程的公开透明以及及时向社会通报有关信息;从社会层面来讲,应当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培育良好的社会整体科研环境,共同促进高校科研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公德的好坏,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人员在北京一些大、中学校共发放问卷1800份,同时辅以个别访谈、实地观察、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了一次“北京青少年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在发放的1800份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1782份,有效率为99%。其中,男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以285份针对企业管理者的调查问卷数据为样本,从文化与行为的交互视角探究绿色文化与环境经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1)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受绿色文化的正面影响;(2)环境经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正相关;(3)绿色文化与环境经营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丰富了环境经营的相关理论研究,为企业绿色文化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立足于跨学科科研合作研究现状和科学自身发展需求,探讨科研人员个体感知对跨学科科研合作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期挖掘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动机,为进一步推动科研人员跨学科科研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方法/过程]采用质性分析与组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18位具有跨学科科研合作经验的科研人员作为访谈对象,通过NVivo12软件对访谈文本依次进行开放式、主轴和选择性编码,对影响科研人员跨学科科研合作的个体感知因素进行识别,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基于349份问卷数据,分析个体感知因素的不同组合对科研人员跨学科科研合作意愿的路径影响。[结果/结论]影响科研人员跨学科科研合作意愿的个体感知因素有5个,分别为:成本感知、收益感知、情景感知、风险感知和难度感知;导致科研人员高跨学科科研合作意愿的组态路径有4条,导致科研人员低跨学科科研合作意愿的组态路径有1条;在各项个体感知因素中,“收益感知”和“情景感知”是影响科研人员跨学科科研合作意愿的关键因素,而“风险感知”对科研人员跨学科科研合作意愿的影响作用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20)
目的:调查分析科研胜任力在广东某医科大学教师群体中的分布状况,提出完善或改革目前教师职称晋升和绩效考评办法的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专题小组访谈法、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法等。以广东某医科大学为研究现场,采用普查法和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该校12个教学机构、4个教辅机构及2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的教师;参考现有量表并结合研究实际,编制胜任力量表测量问卷。结果:本研究最终共回收问卷785份。教学及临床胜任力量表得分均值高于科研量表,且各量表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学校教师中65.4%的被调查者感到工作压力主要来自科研,附属医院68.3%的被调查者工作压力来自科研因素。科研胜任力自评得分明显较高的群体有正高、博士、50~60岁,30年以上教龄、担任领导职务者;科研胜任力分布不均,只有少部分教师胜任科研,从科研业绩反映出的胜任比例在20%左右。结论:教师队伍应改变"统合式"管理模式,开辟更多职业发展通道,针对教师不同的能力类型设置不同的岗位及评价标准;科研胜任力的提升是一个动态积累的过程,要通过培训和动态评估,培养和发现潜在的核心员工,充分发挥资深专家作用,打造科研梯队,保障科研能力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