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君卫  汪健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4):92-93,117
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请求行为威胁到受话人的面子,发话人总会采取一些方式使自己的请求行为显得礼貌得体。称呼语是汉语请求行为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受汉语文化影响的称呼语的选择对于语用距离长短和交际成功与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祈使言语行为的实施经常伴随有对祈使行为执行人的称呼,称呼语在祈使言语行为中有着丰富的语用内涵,表达着言语行为发出人对执行人的各种情感和态度.本文从语用距离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大量实例,阐述了祈使言语行为中称呼语的各种感情色彩,这对祈使言语行为的正确实施和把握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涉及到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问题,即语用问题.作为跨文化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言语行为语用研究在语用等效翻译上的应用,提出跨语交际的翻译需要遵循的是语用等效原则,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等效传达言外之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提问"是一种言语行为,其目的是通过这种言语行为的作用,获取所需信息。在英语中",提问"这种言语行为主要靠疑问句(question)来实施。本文从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出发,主要分析英语疑问句的语义和语用功能,以便使我们全面理解疑问句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袁园 《文教资料》2014,(31):166-168
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视语言的使用视为一种行为,开拓了从行为角度来研究语言的道路。塞尔发展和完善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并且强调语言交流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意向性。 J.Mey提出的语用行为理论把使用语言看作一种交际行为,从情景出发,考察使用者如何达到交际目的。可以说言语行为理论是从微观角度考察人们如何“以言行事”,而语用行为理论实际上是一种行为理论或者宏观的人际交往理论。本文试从发展的角度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评述,并试图构建一个更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称呼在言语交际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称呼的转换反映了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等方面的关系,有其丰富的语用舍义.从语用角度对称呼语、尤其是称呼语转换所传达的语用信息以及所暗含的社会关系的亲疏程度、人的思想情绪的变化做一个细致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称呼在言语交际中的功用.  相似文献   

7.
陈玮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30-133
规劝言语行为是日常汉语交际中的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试结合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语用原则对规劝言语行为的使用策略做一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社交称谓是称谓或称呼言语行为研究中一个大的分支,是一种约定速成的传承性符号系统。本文拟从民俗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社交称谓方面表现出来的显著差异,揭示了中西两种截然不同文化传统是制约这种差异的根源,探讨了中英社交称谓的语用差异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既涉及文化的规约也涉及语言的规约。不同民族的言谈语用规约差异常常是文化差异的映射。汉英文化差异决定了两种语言的语用规约差异,这种差异尤其体现在较为程式化的言语行为中,如称呼语、招呼语与道别语、恭维语与道歉语等。对汉英言谈语用规约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用语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从“言语行为理论”谈话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科学,语用分析如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一样,注重语言交际技能,所以以交际的角度看,语用是关键。本文着重在非语言性环境下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隐含义、语用原则及复句间的运用关系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