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矢量化井网技术在胜二区沙二9-10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 《内江科技》2013,34(1):89+110
我国东部油区胜坨油田1990年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2002年主力油层普遍进入近极限含水开发阶段,特别是以沙二段下油组反韵律沉积为主的开发层系,综合含水高达97.3%,采出程度39.3%,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套损套坏井多,井网适应性差,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的稳产基础。因此,如何经济有效地优化注采井网,延长老油田经济寿命期,进一步提高特高含水后期开发单元采收率,已迫在眉睫。为此,以胜二区沙二9-10砂层组为例,开展"大网套小网"矢量化井网调整及产液结构研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井网及井距论证。该技术在胜二区沙二9-10的成功实施,将指导胜坨油田类似区块储量提高采收率的开发调整,破解近极限含水单元提高采收率难题。  相似文献   

2.
江汉油区不同油藏类型经济极限含水界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小明  金宏坤  彭莉 《内江科技》2007,28(11):78-79
本文从分析江汉油区中高渗透整装、中高渗透复杂断块、低渗透三种不同油藏类型的含水上升规律着手,详细分析、总结了不同油藏类型含水上升规律对操作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油藏类型的经济极限含水界限。  相似文献   

3.
吴波  杨德冰  唐直平 《内江科技》2011,32(2):97-97,116
对于低渗油气藏来说。为了维持油田产量、降低产量递减率和提高采收率,打加密井是采用最多、最直接的方法。然而,油井加密的程度受到生产成本、天然气价格等的制约。开发调整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确定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本文基于投入与产出平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确定气井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4.
葡萄花油田含水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研究了油层非均质性、原油粘度和含水阶段等地质因素对葡萄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分析了葡萄花油田开发过程中采取的调整方式、调整措施等开发因素对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贡献值法,分析了结构调整以及各种生产措施对控制含水上升的作用。建立了基于油量的水驱曲线微分形式的含水预测模型,与传统公式相比,更能掌握含水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详细过程,从而更为准确地预测含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郝慧玲 《内江科技》2012,(2):128+150
孤东七区西52+3单元目前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8.3%,采出程度43.57%,采油速度仅0.33%,针对近极限含水油藏的开发,加强剩余油分布研究和开发技术对策研究对于改善老油田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CO_2驱经济极限产量确定对CO_2驱油田经济有效开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通过考虑油田开发"盈亏平衡",建立了CO_2驱经济极限初产和经济极限累产计算公式;通过搜集目前CO_2驱油田投资、成本、开发规律等关键参数并结合计算公式,绘制了CO_2驱经济极限初产和经济极限累产图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油价、油层中深、递减余率、投资回收期等参数对CO_2驱经济极限初产和经济极限累产的影响。研究发现,CO_2驱经济极限初产随递减余率增加而降低,经济极限累产不受递减余率影响;CO_2驱经济极限初产随投资回收期缩短而升高,经济极限累产随投资回收期延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孤东七区西5^2+3单元目前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8.3%,采出程度43.57%,采油速度仅0.33%,针对近极限含水油藏的开发,加强剩余油分布研究和开发技术对蒹研究对于改善老油田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适合榆树林油田的产量递减规律及含水变化规律,预测油田开发动态指标,指导油田开发规划的编制。具体的思路是应用产量递减方程及榆树林油田的实际开发动态数据回归确定榆树林油田的产量递减规律,进而预测油田产量;利用榆树林油田油水相渗曲线推出水驱特征曲线,预测油田含水;根据给定注采比推算注水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技术经济学中的盈亏平衡原理,研究了油田开发项目的技术经济特点,对原油成本进行分类和预测,研究了油田开发项目经济寿命期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确地认识油田含水上升规律,是实施油田稳油控水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弄清哪些因素是必然的、哪些因素是人为造成的、哪些是可以通过后期措施加以调整的,才能为油田的开发、调整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为油田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江苏边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常用含水预测方法的特点,研究了边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并进行了举例验证,还通过分析影响含水上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控制含水上升、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一些建议,相信这些建议对指导该类油藏的开发将产生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油田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原有的压裂后产能预测方法已不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为了更科学合理地预测压裂后油井产能,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和正交设计试验相结合,综合分析压裂效果影响因素是科学合理的。阐述的"因素分析-公式推导-实例验证"方法能够相对准确地预测单井压裂产能。研究油井压裂效果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用增油模型来进行描述,能够获得较高的模拟度,得到较好的结论。随着E值的增加,压裂增油量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压裂效果逐渐变差。E值越小越有利于取得理想的压裂效果。预测压裂后产能的新方法,比较实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油田某开发区高含水后期为例,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预测压裂后产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含水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辉勇  任世林 《内江科技》2011,32(5):149+205-149,205
高含水阶段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阶段,高含水油田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剩余油分布分散、识别和挖潜难度增大、常规技术手段调整效果变差等一系列问题。针对高含水油田开发中面临的问题,结合高含水油田的特点及实践经验,通过利用侧钻水平井、多学科、动静态结合的精细油藏描述认识剩余油和三次采油等新技术不断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高含水油田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油田开发项目的经济寿命期的特点,来确定油气田经济集极限产量,对油田开发项目经济寿命期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延长油田开发项目经济寿命期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荣庆 《内江科技》2004,25(5):68-69
本文分析了油田开发后期含水加大、开采难度增加、吨油处理成本提高等制约因素,综述了国内外对此进行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油田已经入特高含水阶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特高含水阶段开发特征,研究不同含水级别剩余油的平面、纵向分布规律,评价不同含水级别、剩余油挖潜办法,是实现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有效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在油田开发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昆北油田切6区E1+2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快严重影响了油田的高效开发。综合利用构造、储层、测井、分析化验、试采曲线等资料,对该区含水特点、出水规律及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油藏实际含水、含水上升率均高于理论水平,含水率呈线性递增;油藏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出水类型特征,投产初期主要为层间水、可动水和束缚水,注水开发后逐渐出现注入水和混合水;对不同类型出水原因及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最终为油田综合治理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油田开发已经成为人们十分关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在高含水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其开发的效果和方法一直都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方法都得到了完善,因此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根据某油田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现状,利用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地质、测井、生产动态资料,系统总结了该油田高效开发模式,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步稳产对策,对其他高含水油田开发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油气井的出砂是采油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油气井出砂会给正常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目前全世界许多油气田存在严重的油气井出砂问题,这是油气开采过程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和油井含水的升高,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对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田而言,如何解决出砂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研究一套完整的出砂预测方法来预测现场出砂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驱特征曲线有五十多种,每种水驱特征曲线都难以描述油田开发的全过程,都有其适用条件。分析认为不同的含水阶段、不同原油黏度和不同油水黏度比油田适用不同的水驱曲线。水驱特征曲线在采收率预测、产油量预测、体积波及系数计算等方面应用时,须明确其适用范围和条件,提高预测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