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正>团体操表演除了要有新颖的动作以外,队形的编排花样也特别重要,团体操的排练一般先确定队形的图案及操练动作,训练时采用"化整为零、分头演练、集中演练、彩排效果"的步骤进行。现就前期编排队形中常编排的图案变化形式介绍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体育舞蹈动作要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空间要素  空间是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其特点是具有广度、高度、深度的三维性,由个人空间和一般空间组成。  个人空间是指站在某一位置身体各部分可以达到的环绕人体四周的区域,包括正面、侧面、背面和斜面;一般空间指身体各环节相对位置的变化,包括动作方向、路线及队形变化。  个人空间和一般空间均在三维度的结构中沿垂直面、水平面、斜面及旋转面而运动,运用身体运动的轨迹及方位的改变来表现其方向、路线及队形变化的空间特征。一般通过直线、曲线和弧线表现方向路线的变化;通过队形和几何图形的变化及各种移动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示范的位置和距离 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队形、动作的性质以及安全的要求等要素来决定。一般而言,学生成横队站立时,教师站位定点在横队排头和排尾形成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上(图1);学生队形为圆形时,教师的示范位置应该在圆心上(图2);学生队形为扇形时,教师的位置应站在前排扇形面的圆心上,即半圆的圆心(图略);  相似文献   

4.
不管那种防守战术,都要求在球门区前形成一种非常灵活而又能随着球场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严密防守,因此就得设法寻找一种能对付各种防守队形的进攻战术。另外,不管是一种多么有效的进攻战术,只有在每个队员和全队都有良好技术训练的基础上才能运用成功。在技术训练中进行战术性移动训练,就是高水平的运动员也要这样做。移动训练首先指的是移动技术训练,如传、接球、假、动作掩护以及各种射门技术。战术性移动的基础是具有高度的一般和专项运动训练水平。为了攻破对方的防线,进攻的速度要求快,一旦防守的队形已经形成,攻方便应采用快速传、接球、交叉换位、各种分散对方注意力的手法(持球或不持球的)以及假动作。所以战术性移动的方法要多,要有高度的技术水平。战术性移动训练只要能做到从简到难,即开始由几个人相互配合,慢慢过渡到全队6名队员都参  相似文献   

5.
田娇玉 《游泳》2004,(6):20-21
花样游泳又称水上芭蕾,是一项具有艺术性的优雅体育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起源于欧洲。开始于集体式的游泳活动,以各式游泳动作为基础,后来把漂浮、转动等游泳动作与队形变化结合起来,并辅以音乐节奏,形成既刚健又优美的艺术奇芭。  相似文献   

6.
对促进基层健美操发展的一种有效竞赛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萍 《体育学刊》2000,(2):107-109
为了促进大众健美操的开展,笔对一种尚未受到普遍关注的基层健美操竞赛形式进行了研究。说明了这种“规定动作、自编队形”的竞赛形式更加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同时对组赛部门如何制定动作和参赛单位如何编排队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艺术体操身体的动作是运动员身体各环节协调运动所形成的各种富于节奏感、表现力和优美造型的韵律性动作。艺术体操除少量的静力性动作之外,大部分属于动力性动作。按运动学分类看,大多是平动与转动的结合,表现为以下运动形式: 1、保持静止姿势2、在近似静止的条件下改变姿势3、相对支撑点的位移4、围绕支点旋转不同地运动形式所要求的力学条件不同,动作的技术结构也不同。明确了各类  相似文献   

8.
<正> “1—3—1”队形移动进攻法的教学与训练移动进攻法是五人有组织有目的地配合行动,五人不停顿的移动、传球、空切、策应、推护、队员轮转换位,内外交换,在移动中创造攻击机会的一种既有固定移动路线,又无固定移动路线、灵活机动多变的战术。“1—3—1”队形移动进攻法是移动进攻法中的一种队形,双中锋上下站位进攻。80年代的篮球运动,由于攻击性防守技战术的发展和运动员身体素质及个人技术不断提高,进攻战术围绕中锋固定战术配合少  相似文献   

9.
<正> 这套集体的纱巾成套动作是以纱巾的基本动作配合一些较简单的身体动作以及队形的变化编排而成的,较适合中小学学生练习。集体的纱巾成套动作的要求是,纱巾自始至终飘动不息,做到身动巾随,巾动身随,同时每个人都应注意与同伴的协调配合及保持队形的整齐,使整套动作给人以轻捷、流畅、柔美之感。这套练习由二十四名学生参加,音乐以3/4节奏的慢板为宜。共12组练习,每组8拍。预备姿势:六人一横排站成四排,成方块队形;并腿站立,两手自然下垂持纱巾长端。练习1  相似文献   

10.
以艺术体操集体五人项目的世界强队为样本 ,对集体成套动作队形变化的特点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结果发现 ,队形变化是朝着新颖、复杂、快速、多变的方向发展 ,队形的不规则性增强。在编排上 ,更多地采用在移动中求变化 ,从而更富有表演效果和艺术观赏性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选择示范位置应根据学生的队形、教学内容、动作的结构、学生的观察等来决定。如果教师示范的位置和方向选择不当,会影响部分学生因看不清完整、连贯、流畅、正确的技术动作而产生错觉,形成错误的技术概念,从而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计划,及目标的完成。下面结合实际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师在示范时的站位,和广大同行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12.
李杰 《体育教学》2006,(3):34-34
1.直接调动队形法在队形变化比较简单时,老师可以直接调动队形。例如上课时,学生成散点站立,集合队形时,只要下达口令:“成某列横队集合”。学生即可完成集合动作。2.示范引导调动队形法上课时,有些队形的调动,老师可站到排头位置直接引导学生进行,例如一路纵队蛇行行进时,老师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有幸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并观摩了浙江省选送的祝芳老师施教的"水平五羽毛球模块二——判断与移动"的课,现将观摩的感觉、感触记录下来,以抛砖引玉。一、知性的课授课教师对教材解读到位,羽毛球是一项以"移动与发力"为基础技术、以"牵制与反牵制"为基础战术的运动。判断是移动的前奏,是学习羽毛球技术的基点;判断是一个从"感官观察——思维判断——动作反应——位置移动"的过程。所以,本课以落点判断为先导、脚步跟进为主导、发力击球和随后复位为提示的,是一堂知性的课。  相似文献   

14.
<正>一、保护帮助时站位要得当在体育教学中,保护与帮助者应根据不同动作的结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位置。技巧动作按照技术结构可分为动力性动作;静止姿势和用力性动作两大类。动力性动作包括各种滚  相似文献   

15.
在排球教学和比赛中,常常有不少学生自始至终握住双手不放,而且不管来球的速度快慢、力量大小,也不管落点高低、远近、前后左右,均为同一准备动作。分析其形成原因有二:一是学生缺乏排球技术的完整概念;二是垫球技术相对简单并且又不伤手。我们知道,合理的移动取位和准确的选择击球方法是排球中很重要的个人技术和专项技能,它既需要有较强的判断分析和审时度势能力,又需要有良好的准备姿势,因为准备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移动取位和接球方法。由于“抱手移动动作”缓慢,接球时人与球的位置关系不合理,就只好采用不合理的部位和不合理的方…  相似文献   

16.
《篮球》2006,(12)
2-3和2-1-2区域联防是篮球比赛中比较常用的防守战术配合方法.因而设计一种有效的进攻2-3和2-1-2区域联防的战术配合方法,是每一位教练员都会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设计进攻区域联防配合时,首先要掌握区域联防的特点。区域联防是以防区为主,人随球的转移而不断调整自己的防守位置,对持球队员采取盯人,重点加强对有球区和篮下的防守。因此,在设计进攻2-3和2-1-2区域联防时,首先要根据其防守队形,选择合理的进攻落位队形,可以采用1-3-1进攻落位队形。这一进攻落位队形能够较好地与防守队员的防守位置错开,做到插空落位,占据防守的薄弱位置。同时,在战术配合上。利用内线队员的上下及左右的移动,以及外线队员的穿插和溜底  相似文献   

17.
团体操是一项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综合性的集体表演项目。它因动作整齐优美,队形变换万千等因素而深受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在团体操表演中由于观众距表演者较远和表演人数众多的特点,表演往往以众多人组成的多种多样的队形图案来表达操的主题,并取得较明显的大动势的表演效果。本文从团体操队形图例入手,分别就各队形的种类、队形的变化、进场和退场作说明与解释。一、队形的种类1.图1为散点队形散点队形(又称满天星)是间隔、距离相等的体操队形。一般的间距为2~2.5米。在散点队形上适合于做整齐划一的动作,且场面壮观,气势恢弘。散点队…  相似文献   

18.
<正>一、队列整合的内容与形式(一)整合的内容:分队、合队、错肩行进、行进间转法。(二)练习形式:1.练习人数:班级实际授课人数。2.练习队形:四列横队。3.动作要领:各列1-2报数,全体齐步走(图1),到底线附近全体向后转走,到中线  相似文献   

19.
<正> 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课的内容之一,一般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时间大约三到四分钟。队列、队形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节奏感、协调性和审美观念;促进身体的一般发展,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他们认为队列、队形教材在小学阶段大部已学过,因而在教学中他们只重视基本教材动作要领的研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准备活动内容的安排与组织措施,队列、队形的教学往往被忽视,表现在:1.在教材的安排上千篇一律,从初一到高三,内容几乎一样,节复一节,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2.在教练上缺乏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动作不规范。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动作,练习三到四分钟完成了这个教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队形是指教师在授课时,由于教学目标或教授内容的要求所合理安排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队形的安排和合理运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一种队形的运用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