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人评论地方媒体刊播的“新闻”是“可看性不高、可信性不强”,不能真正做到“三贴近”。新闻业内人士对此也大声疾呼。认真分析当前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可以用“三多三少”现象来概括:日常公务消息多,贴近一般群众生活的报道少。季节性的“四季歌”多,群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2.
2003年以来,我国各级电视新闻在“三贴近”方面都有了较大改观,尤其是央视率先垂范,各省级卫视和地面强势频道也大多能抓住“三贴近”、贯彻“三贴近”、围绕“三贴近”制播节目,扎根现实生活,赢得群众信任,较好地保持了生机与活力。相比之下,地(市)、县(区)级的电视新闻却差距明显,行动迟缓,见效不大。特别是有些县级电视新闻,仍然存在着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多、老典型重复报道多、罗列数据图解政令多和空话套话无效信息多等“四多”现象。地方电视新闻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到“三贴近”呢?笔者结合盐城广播电视台的实践,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要加强新闻“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为广播电视工作者指明方向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目主持人也必须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把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紧扣群众思想脉搏,吸引群众参与,引起群众共鸣,实实在在为群众讲话,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任。”节目主持人要实现“三贴近”,首先要做到“三深入”,即“心入、情入、身体力行投入”,没有这个前提条件,要使节目“三贴近”只能是空话、套话。一、要用心、尽心做到“心入…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说的新闻“三贴近”,即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由新闻工作者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是新形势下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基本要求。 现在的一些经济新闻往往是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想看,领导不去看,群众不愿看。经济新闻的受众面是十分广的,它广于其它各类新闻。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的主体,抓住了贴近群众,也就抓住了“三贴近”的关键,抓住了核心。 一、贴近群众,就是要为群众提供高容  相似文献   

5.
中央提出,新闻报道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是办好党报的根本出路。如何做到"三贴近"呢?笔者以为必须抓住四点,即找准读者的视点,关注社会的热点,发现会议的亮点,  相似文献   

6.
侯一华 《视听界》2004,(4):81-81
在当今电视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之中,地方电视媒体尤其是县级电视台如何谋求生存,争得一席之地?笔者认为,一个制胜的重要法宝就是“三贴近”。张家港电视台近年来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理念。一、创新载体:开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栏目栏目创新,是实现“三贴近”的基础。与大台相比, 地方台有其独特的优势:节目题材与受众贴近——“家门口的新闻”对本地受众更有吸引力;受众需求的特殊性及受众层面的简约性使节目的设置更有针对性;节目题材的  相似文献   

7.
易祥  罗峰  陈静  刘巍 《新闻前哨》2002,(9):38-38
怎样才能做好非事件性电视新闻呢?主要抓住三点: 第一,把握时代精神,解决好“选题”问题。报道选题一定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大致说来,时代精神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回答时代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抓住了这些问题就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和动向,能起到促进和指导作用;二是揭示生活的主要矛盾,抓住热点、难点问题,才能吸引观众,给人以引导;三是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主题与时代发展、生活实际、人民群众心声结合越紧,其指导性就越强,宣传价值就越大。  相似文献   

8.
时政报道,死板者多,鲜活者少。这是一道“难题”。如何解决这道“难题”,起“死”回“生”呢?有一剂良方,那就是:三贴近。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宣传要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我们竞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广播电视宣传的基本准则。如何围绕“三贴近”不断进行广播电视宣传创新,是值得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深入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紧紧围绕老百姓的需要,沿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路子不断进行新闻宣传的改革创新,做到了节目栏目化,栏目群众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毋庸置疑,地市党报新闻宣传必须始终如一地做到“三贴近”。那么,地市党报广告宣传是否也应做到“三贴近”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我国,广告是促进经济发展、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地市党报广告要坚持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必须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1.
本次主持人节目参评稿中,有8组来自县台,占了25%,但成功的不多。没有很好发挥自身优势是个重要原因。县级台的优势是“三贴近”(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它的主持人节目,在宣传内容上更加强调地方性、指导性、针对性。比如,谈话类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12.
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中,在提出“三贴近”的同时,还提出了“三服务”的要求。今年3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三贴近”与“三服务”是辩证的统一体,“三贴近”是方法,“三服务”是目的,只有较好地做到了“三贴近”,才能更好地完成“三服务”;反过来,“三贴近”服务于“三服务”,“三服务”离不开“三贴近”。如何通过“三贴近”来实现“三服务”呢?深入基层,在贴近实际中服务大局“三…  相似文献   

13.
李蓁 《声屏世界》2006,(4):46-47
最近几年,观众对电视文艺晚会节目的不满声、抱怨声渐渐增多,普遍认为电视晚会节目同质化、模式化,新作不多、新人不多。这主要是创作人员缺乏深入生活,缺乏创作的源泉,从而未能有效地对晚会节目的内涵作深度的挖掘。如何使电视文艺晚会的节目具有思想性、可看性、艺术性,关键是看电视文艺工作者是否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做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只有做到“三贴近、三深入”,电视文艺节目才有生命力,才有鲜明的时代性。电视文艺作品,是否做到“三贴近、三深入”,有三个问题需要电视工作者重视。1、注重受众主体的审…  相似文献   

14.
党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群众的报纸,这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一张党报力得好不好,应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爱看不爱看作为检验的标准。那么,党报如何才能贴近群众呢?近年来,我们仙桃日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把群众关注的焦点作为报道的重点 报纸要贴近群众,首先是报道内容要贴近群众,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采取主动的态度,通过报道进行积极的引导。近年来,我们坚持定期研究,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确定报道的主导思想和记者采访的题目,组织策划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治理“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民营经济发展、城区环境卫生整顿等问题的报道,有力地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去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但有的执法管理部门却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使得  相似文献   

15.
关月 《记者摇篮》2004,(1):31-3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落脚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是广播电视宣传落实“三贴近”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办节目的归宿和目的。  相似文献   

16.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宣传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宣传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始终坚持“三贴近”,增强新闻节目的“亲和力”呢?本文仅就这问题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新闻宣传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三个“贴近”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抓住了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关键环节,就抓住了“三贴近”的本质和核心。如何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走出报社,开门办报。多搞编读互动,联系群众,主动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8.
县报,是最基层的党报。它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但搞得不好,就会“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领导批评报纸,在宣传上没有很好地体现他们的意图,围绕中心工作不紧;群众也批评报纸,认为官腔官调太重,没有解决他们的思想和实际问题。究竟如何发挥县报的优势,把县报办得领导、群众都满意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9.
新辑 《新闻导刊》2006,(4):17-17
一、定位:“三贴近”报纸定位.是指确定其目标读者群范畴.以及为了让目标读者群获得满意服务而确立的办报宗旨与思路。党报不仅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做好宣传报导.还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三贴近”为基调.抓住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策划和设置特色专栏.并艺术地安排版面.这是赢得干部与群众两大基本目标读者群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党 报改革 ,一直是报纸改革的一个难点 ,同时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尤其中央出台明文规定严禁用行政命令等方式实行“订报摊派”后 ,在巨大的发行压力和休闲类报纸对读者的优势争夺现状下 ,党报自身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那么 ,党报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在吸引读者、追求发行量和坚持党报方针的两难抉择中 ,如何实现双赢呢?其实 ,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 ,我们有现成的“法宝” ,那就是“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对于报纸来说 ,“贴近实际”就是从实际出发 ,关注当下 ,关注现实 ,用新闻去讴歌和批评社会现状 ;“贴近生活”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