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德治国”既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所提出的重大治国方略 ,也是对我国古代“德治”思想合理因素的批判性继承 ,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搞清楚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启示 ,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 ,掌握当代中国实施“以德治国”的本质规定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方略有其历史渊源。当代的“德治”、“法治”与以往“德治”、“法治”有根本区别。以德治国”是对“依法治国”的进一步肯定和有力支持,是在施行社会主义法制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实行德政与德教。法治是道德的基本体现,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础,二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共同起着维护秩序、固国安邦的重要作用。中国当代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内容以及实现途径是对以往所有“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继承和发展,并独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对我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扬弃,是对马克思主义德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依法治国”思想的补充和完善.将德治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强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吴祺明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4):84-85,92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持,必须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基础上,确立新型社会主义德治观。而加强“以德治国”,关键还是要加强广大干部的政德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不可偏废。“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治国理论,而且符合当代中国的国情。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础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它的提出也引出了一个问题:“以德治国”与传统“德治”的关系。“德治”是中国封建国家的治国思想核心,“以德治国”是当今的治国方略,它们都适应当代的发展要求。在内容、方法和治理手段上,有着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许多不同。我们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也不能完全对立,要以说“以德治国”是传统的“德治”的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法治和德治一直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根本手段,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对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我们所说的“以德治国”.并不是只有中国传统的儒家“德治”思想这一理论来源,不应谊把今天的“以德治国”看成只是对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肯定“依法治国”、坚持“两手抓”为前提 ,探讨“以德治国”的历史传统 ,认为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大都在政治上以儒家“德治”思想为指导 ,法制上以“德主刑辅”为核心。根据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以道德的继承性和发展性为依据 ,扬弃地总结出当代“以德治国”的特质——以市场为根基、与科学和法治同行、并兼有实践性和理想性。  相似文献   

9.
今年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党员干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决定了在实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以德治官”。“以德治官”的根本内容是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索中国传统的“以德治国”的源流及其基本内容,认为“为政以德”是传统德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民为邦本”是德治思想的精华,惠民利民是实现德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是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它包含三个主要内容:民为邦本是德治思想的本质;立身惟正、以德治吏是以德治国的核心;选贤与能是以 德治国的组织保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助相成,相互促进,二缺一不可。遵照江泽民同导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行事,我们的社会主义四化大业就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是历史的必然与时代的要求。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正确认识并发扬“德治”传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古之“德治”与今之“德治”和“德治”与“法治”这两对关系,从而建设适合中国国情与时代特点的社会主导道德,形成并完善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新型德治。  相似文献   

13.
以德治国思想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合理吸收,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超越,有利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看权力道德的法律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儒家德治思想首先是要求权力阶层的道德资质,在权力道德的法律化方面,中国古代传统法律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将义务性的道德规范法律化,使权力道德要求融于法律的规范形式,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思想与传统“德治”思想从内容到实质都有着极大区别,是具有科学内涵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观,也是对“依法治国”的坚持和补充,实施“以德治国”方略,须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以德治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贯彻和实施。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将“以德治国”的思想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我们必须落实这种思想。要落实“以德治国”,就必须切实弄清“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要认识到“德治”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要落实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实现“以德治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之基本类型,是由道德和德治思想的阐发以及二者的历史实践所体现的,2001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方略,不是对历史的简单回归,而是对历史的超越,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它与“依法治国”相提并施,既关涉到“中国人”这一道德群体,也关涉到“中国人”中的每一个道德个体,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论述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以德治国”与中华德治传统、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内容等问题,并对“以德治国”这一思想进行了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索中国传统的“以德治国”的源流及其基本内容 ,认为“为政以德”是传统德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民为邦本”是德治思想的精华 ,惠民利民是实现德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