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三版)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第一目的标题是真理是客观的(第46页),在看到这一表述时,着实让人深感疑惑,大为不解:真理到底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还是真理具有客观性。笔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的表述更科学、更准确。关于这一问题的说  相似文献   

2.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综合》(以下简称《考纲》)政治部分哲学常识认识论的第二个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三个考点是"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而教材里的表述是"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见2008大纲版高二思想政治下册15页)。两种说法是一回事吗?若不是,哪种说法更准确?真理是理性认识吗?就《考纲》和教材给我们的两种说法:"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真理是人们  相似文献   

3.
<正>初中人教版2011年8月第五版的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材主要介绍了公民的权利,教材编写总体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举例典型,但是有几个地方笔者认为前后表述自相矛盾,表述内容值得商榷,斗胆罗列,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关于公民权利的分类教材第9页把公民基本权利的第四点概括为"人身  相似文献   

4.
张耀君 《考试周刊》2012,(10):114-115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政治教材必修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作者在使用该教材的实践与思考,有两处内容存在需要商榷的地方,一处是关于"国家机关"内容的引用材料,另一处是关于"世界多极化"内容的文字表述,在此提出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1997年 12月 ,(人教版 )高中一年级经济常识教材第 6页 ,有这样一个例子表述 :在解放前 ,农民向地主交纳的粮食 ,虽然是为别人 ,即供地主消费的 ,但无须通过交换 ,不是商品。 2 0 0 3年 6月 ,(人教版 )新编教材第 6页仍表述为 :解放前 ,农民向地主交纳的租粮 ,不是商品。笔者认为 ,此处表述 ,其结论颇值得商榷 ,不敢苟同。依照教材对商品的定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那么 ,构成商品的要素只有两个 :首先 ,它必须是劳动产品 ;其次 ,它要用于交换。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 ,才是商品。解放前封建制度下 ,农民交给地主的租粮是不是商品 ,与…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部分,物质和意识是两个基本的概念。按照教材(高二《思想政治》上册,2003年人教版)表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在这三处表述中出现了两个很相似的词语——"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两者虽只有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很大差别。对此,谈谈我粗浅的看法,以求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7.
真理的本质属性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其理由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另一种认为主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其理由为: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的获得过程具有主观性,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真理的本质属性应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对象的相符性。  相似文献   

8.
好的教材其行文用词应该是严谨、科学、准确的,是能经得起推敲的,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表述应该是无懈可击的。在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的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教材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下面按教材顺序依次罗列:1.第7页第三段:"银河系以外有一些看似星云的天体,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中,与本节有关的表述是:"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并在相应的活动建议中,列入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本节第一课的内容。教材对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这两个步骤提供了参考案例和参考资料,大大降低了探究实验的难度。教材通过这个探究实验,还介绍了什么是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0.
哲学教科书中"绝对真理"一词的含义存在一定的混乱,为此学生提出了"没有绝对真理'是绝对真理吗?"这一问题.问题之源是教材在两种含义上使用了"绝对真理"的概念:真理的绝对性和终极真理.本文认为: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建议引入"终极真理"取代"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11.
真理的内容(应该是真理的对象)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实践是客观的这样两个论据,无法支撑起真理是客观的结论。真理是主观的,首先表现在真理的内容(不是真理的对象)即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作为观念形态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主观的,其次表现在真理的形式也是主观的。坚持真理是主观的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同时也不会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结果。恰恰相反,坚持真理是主观的不仅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政治经济学教材需重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问题,内容上要进行科学的梳理与选择,科学的原理一定要弘扬,但不是"句句是真理"式地继承与坚持.本文进一步论述了政治经济学教材可以不讲"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它不属于基本原理和方法,不讲它丝毫不损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内容和理论体系,而且它本身存在一些值得斟酌的问题.论文回答了奚兆永同志提出的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3.
对意识的内容及其属性问题,多年来,哲学教材和学术专著都作了大体相似的规定和表述。例如,艾思奇在其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这样写道:“意识按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按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没有被反映者,谈不到反映;脱离了客观物质世界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第57页)肖前等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一书中,对意识的内容与形式也作了类似的表述:“……感性形式是关于事物外  相似文献   

14.
一、了解考纲变化,理解变化意图2005年高考大纲地理部分总体上有两大变化:一是表述上的调整,目的是使考纲对考试内容的表述更科学、更贴切、更加符合中学教材有关内容的表述;二是内容上的微调,对一些知识点进行了少量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点认为,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就是生产关系,几乎所有的政治经济学教材都这样表述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这种表述似乎是正确无疑的,但在我看来,却大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人们在生产中结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一是由生产技术性质所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一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在生产关系的传统表述中,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关  相似文献   

16.
在南方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中,"儿化"是个难点,这与初学者的母语影响有关,也与我们的教材过于简省有关,而且现有教材中的某些表述似值得商榷.焦点在如何理解"r"[z]和如何发好"儿化"的"r"[z].本人通过教学实践,作了粗浅的研究,并在此提出一些教学意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讨论的深化、研究的推进,有些学者已经意识到多年来教科书和有些论文就真理的客观内容论证真理客观性还不够,还不能令人信服,而提出应由此深入,转向解决真理内容是什么的问题.例如,董武清著文说,在说明真理的客观性时,不能只是笼统地指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就行了,还必须进一步明确指出真理的内容是什么,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不是指客观对象本身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只能从真理内容同客观对象的关系上来理解这样三个原则问题.①江崇国的文章也讲到,一般都认为,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但这个内容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何是客观的?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反馈耦合系统与过程,其层次性、系统性含义主要有真理的内容来源、知识成果、功能作用及其相互关联方面.②这些建议很好,值得肯定,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都是一般性地提出问题,而设有很好地解决问题,他们在行文过程中,没有真正地贯彻自己提出的原则和要求.读罢他们的文章,真理的内容到底为何物仍是一个谜,读者仍不能清晰明确地把握真理客观内容的具体规定,这可从他们所持的论据以及整个论证过程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18.
客观真理的辩证探析黄世江一、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凡真理性的认识,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就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人...  相似文献   

19.
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三个主体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政治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材文本编写者的主体性。新颁发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表述了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而提示与建议中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运用主体是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20.
在人教版教材选修3-3第50页,课本正文标题为"功能和内能";但在目录中显示第十章,第一节标题为"功和内能"。同一本教材的相同部分内容,两个不一样标题,谁更合适,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