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精卫早年曾参加过同盟会,刺杀过摄政王载沣。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起,他成为反面人物。抗日战争期间,汪精卫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成为头号大汉奸,1944年11月死于日本。1964年香港《春秋》杂志突然发表了一篇所谓汪精卫写的“最后的心情”,实际上相当于一份政治遗嘱,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到底汪精卫有没有留下遗嘱?“最后的心情”是伪作还是真迹?  相似文献   

2.
由于共产国际“五月指示”泄密事件,罗易一直被认为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者之一,其实不然。作为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只不过是忠实地执行了共产国际的统一战线,“五月指示”泄密事件是当时共产国际右倾指导思想的必然产物。在革命危急关头,罗易冒险将指示内容告诉汪精卫,冀以争取汪精卫,亦是万般无奈之选择,但此时的汪精卫却正在同国民党右翼握手言和,欲以共产党人的鲜血作为对蒋介石的晋见礼,便抓住这个电报成了他反共的理由。共产国际“五月指示”泄密事件的发生有其背景:一、“五月指示”是共产国际应罗易之请求而作出的给汪精卫以全力支持的“保证”;二、罗易之所以泄密是执行共产国际右倾指导思想的必然结果;三、汪精卫反共乃历史必然,罗易泄密只不过成为了汪氏推卸责任、委过于人的一个借口。  相似文献   

3.
史实·史论·史识的完美结合──评王关兴教授的《汪精卫传》阿龙上海师范大学王关兴教授的新作《汪精卫传》已于1994年ll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发行近万册,并在台湾印刷发行繁体字本,取得了较好的学术效果。汪精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4.
1938年12月出逃河内途经昆明的汪精卫,曾在昆明停留一晚,与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有过交谈,因其在中国历史上特殊而敏感的身份,使汪龙关系晦暗不清,至今仍属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中没有完全明晰的一个"谜"。以汪精卫离滇前后的史料为基础进行分析,可见蒋介石对汪精卫出逃不明确的处置,以及汪精卫集团成员各个层面的宣传和拉拢,才使龙云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并一步步陷入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时期,宁汉对峙局面给汪精卫提供了左右逢缘、钻营利用的机会,汪精卫也因此成为打破平衡并影响时局的砝码,这构成了罗易对基信任的基础,也是罗易泄密事件发生的客观环境。罗易本人对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认识,奠定了他向汪粗卫妥协退让的思想基础;罗易与鲍罗廷、唐生智等人间的矛盾又催化了他走向对汪消极让步的极端,以至于最终做出把紧急指示向汪精卫泄密的非理智选择,从而给汪精卫提供了公开反共的口实。  相似文献   

6.
汪精卫于1935年在南京丁家桥被刺。此次行刺由两广资助,王亚樵等策划,孙风鸣执行,主要行刺目标是蒋介石,第二目标是汪精卫。由于蒋介石未出席照相仪式,刺蒋不成即伤汪。曲折的逻辑背后隐含着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利用汪精卫,拉拢革命党,调和南北,助其窃取政权;汪精卫则被袁世凯蒙蔽,希望借助袁世凯推翻清朝,实现共和.两之间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汉奸汪精卫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对日妥协。1938年12月,身为国民党副总裁、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离开重庆、逃到越南河内,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效忠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伪国民政府。成为可耻的头号汉奸卖国贼。著名画家张光宇创作了连环漫画《变了种了》讽刺了汪精卫蜕变的一生。画中的汪精卫被画成了一条蚕,正在蚕食“民族解放”这片桑叶,以此作为自己蜕变的资本,而最终的结果是蜕变成一只投敌卖国的小飞虫(注意其翅膀被画成了日本的太阳旗)。  相似文献   

9.
汪精卫和蒋介石,这两个权力欲和领袖欲极强之人,在现代中国的政坛上,演出过多起分分合合的闹剧。汪蒋交恶,可以说在大革命时期就始开其端。本文所述,即为这一时期汪蒋争斗的一个梗概。一汪的失宠与蒋的崛起在蒋介石面前,汪精卫是可以称得上国民党的党国元老的。早在1905年留学日本时,汪精卫就加入了孙中山创立之同盟会,并成为起草同盟会章程的八成员之一。同盟会成立之初,下设三部,汪精卫任其中最出风头的评论部议长,同时兼任机关报《民报》的主笔。以《民报》为阵地,汪精卫在短短的几年内写下了不少风靡一时的反清檄文,在著名的革命党人与保皇党人大论战  相似文献   

10.
龙云是汪精卫集团叛逃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如果没有龙云为汪精卫提供便利和帮助,汪从云南出逃几乎是不可能的.本文就龙云在这一过程的前后表现从另一角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汪精卫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汪精卫一生政治思想复杂多变,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他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上。汪精卫对三民主义的认识是一个历史蜕变过程。本文主要分析与探讨汪精卫对三民主义认识历史蜕变的原因:时代特点原因、个性心理原因、权力斗争原因以及陈璧君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日、汪“重光堂会谈”具体谋划了汪精卫集团的叛国行动计划,是汪精卫集团叛离重庆的关键。《汪精卫评传》一书引用抗战胜利后周佛海受审时的交待——《简单的自白》,认为:汪精卫事先并不知道这次会谈,是高宗武、梅思平擅自与日本人秘密举行的。汪精卫在得到这次会谈签订的密约后,经过一定的思想斗争,终于还是叛离了重庆。类似的观点也常出现在其他史学工作者的论述中。持这种说法的论者所忽视的是:周佛海受审时的交待,多半是他为自己汉奸行径作辩护、希望军事法庭开释他的辩词,有关“重光堂会谈”的交待,其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13.
汪精卫之死     
《历史学习》2010,(12):20-20
关于汪精卫的死因和经过,20世纪80年代就有蒋介石谋害汪精卫致死说。根据《周佛海日记》,汪精卫确死于日本名古屋。  相似文献   

14.
汪精卫扩大会议派是一个由汪精卫、阎锡山、冯玉祥、桂系李宗仁和西山会议派为壮大反蒋声势而组成的临时组织。这一派别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的政府,对此,学界已有研究;二是以孙中山的遗愿为圭臬,召集国民会议,制定约法。《太原约法》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这一约法仅仅是理论的产物,客观地讲,有其特点也有疏忽的地方,终究是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蒋介石真心主和、汪精卫利用了蒋介石的主和线索、汪精卫叛逃后蒋介石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汪精卫叛逃并非蒋介石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术界对汪精卫1938年12月8日叛逃投敌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汪精卫的民族失败主义和投降主义的恶性膨胀是其叛逃的根本原因,日本的诱降是外因,而蒋介石为汪精卫投敌铺平了道路。有的则认为主要原因是汪精卫和蒋介石之间的政策分歧。还有的把汪精卫的叛逃看成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和亲日派的公开分裂。我认为,汪精卫的叛逃不是偶然孤立的事件,是抗战以来中日矛盾,国际关系,特别是中国内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斗争的结果。而汪精卫叛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野心严重发展和他要与蒋介石争夺对日妥协的领导权;直接原因则是日本的诱降谋略。  相似文献   

17.
汪精卫 190 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 ,192 4年参加国民党“一大” ,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 2 5年当上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 ,地位比蒋介石高。但蒋介石在19 2 6年制造“中山舰事件”打击共产党 ,迫使汪精卫出国 ,当上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 ;又提出“整理党务案” ,当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 ,夺取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 ,排挤了汪精卫的势力 ,地位在汪精卫之上。汪精卫也大搞政治手腕 ,在19 2 7年当上了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等要职。蒋、汪叛变革命后 ,宁汉合流 ,国民党各派势力为争权夺利而激烈斗争 …  相似文献   

18.
<正> 汪精卫是个大汉奸,大卖国贼这已盖棺定论了。他身为国民党副总裁竟然在抗战初期叛国出逃充当汉奸,并在南京成立傀儡政府,做了代主席兼行政院长,成了头号汉奸和卖国贼。对于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原因,史学界已有不少的分析和论述。笔者认为汪精卫叛国投敌是各  相似文献   

19.
《学习之友》2013,(6):51-51
1910年,汪精卫北上北京,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肃亲王善耆审汪精卫时,对他说:“你们这革命呀,是有原因的,看我们清朝太坏了。假如你们成功哇,我看你也不能强过我们清朝。”最终,肃亲王善耆并没有杀汪精卫。1922年,当肃亲王善耆病逝,汪精卫去大连吊唁,有人就此事问他,汪精卫叹息道:“他说的这句话应验了,我们今天成功了,  相似文献   

20.
诗联创新的途径多种多样,而别具匠心的增删调换,巧妙点化,为我所用,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改诗换句,就是其中一法。相传汪精卫年轻时,因谋刺摄政王戴沣而被捕,他在狱中曾口占一绝:"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死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后来汪精卫堕落成汉奸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