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宝康 《桥牌》2012,(4):39-39
在日常生活中,我总少不了提到“桥牌”这两个字,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平时不会说话,可讲起桥牌来滔滔不绝,饭可以不吃,病可以不看,担“桥牌”不能不打。  相似文献   

2.
桥为媒     
杨海丽 《桥牌》2011,(7):44-45
我的老公喜欢打桥牌,结婚前他曾经代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电厂桥牌队参加过湖北省队式赛,获得了第三名。当初朋友介绍我们认识时,他还用颇为自豪的口气告诉我他得的这个荣誉,那时的我暗自窃笑,桥牌是什么东东,值得这样向人炫耀吗?没想到后来桥牌却成为我们婚姻的媒介。1990年我先到深圳工作,一直到1994年他来到深圳后我们才结束马拉松式的恋爱,步入婚姻的殿堂。翻阅4年中我们的两地情书,  相似文献   

3.
朱剑峰 《桥牌》2010,(6):13-13
我在参加桥牌培训班时,认识了桥协主席李庆龙。他是江苏人,细高个子。经常笑嘻嘻地鼓励我们打桥牌,使我感到桥协很温暖,这对我很受用。三年之后,我从倒数第二名上升到前十名,尤其是面对二三十桌大型比赛的场面,使我振奋、激动、着迷。谁料此时李庆龙因脑溢血离我们而去。之后,大型比赛少了,平时打牌的桌数也少了,似乎桥牌冷下来了。  相似文献   

4.
张韧 《桥牌》2017,(5):17-20
两年前。在清华O字班毕业30年纪念活动上.我遇到在清华上学时的桥牌协会主席、也是我们桥牌队队长的蒋毅,他建议我抽时间写一写当年清华的桥牌。然而因为涉及太多人和故事,我担心自己没有能力驾驭,所以一直没有落笔,这一晃就搁置了两年。期间,在去年,我们的队友之一石丰先生病逝,我们在深切哀悼的同时,又多了一分遗憾。  相似文献   

5.
姚杰 《桥牌》2010,(10):46-46
在“文革”后期,有一次我到省委参加八九天宣传工作会议,同住一室的一位同志会打桥牌,他每天晚上教我基本打法,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从此,我成了一名桥牌爱好者。不久,被省桥协聘为常委。我就这样与桥牌结下了不解之缘,努力地为普及出力。  相似文献   

6.
项怀诚 《桥牌》2012,(9):2-3
丁关根同志是推动中国桥牌起步的开拓者,是投身桥牌事业鞠躬尽瘁的建设者,更是使中国桥牌走向世界的引领者。他的离去,令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领导,失去了一位技艺高超的优秀牌手,更失去了一位同为中国桥牌并肩作战的战友,中国桥牌乃至世界桥牌界都为之悲痛和惋惜。  相似文献   

7.
倪蕴韬 《桥牌》2014,(7):43-44
在某次桥牌大赛中,Nyt经人介绍认识了杭州籍牌手杰洛士,并一起组队参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此人风趣幽默,对桥牌颇有自己的见解,很快便和复旦桥牌社的会员们打成了一片,不时来参加活动,并在社内宣传各种桥牌迷信理论。 “最近我总结了杰洛士十大定律,用在桥牌中可以说是无往不利。”他神秘地说道,而在大家要求他公布定律内容时却又表示要卖个关子。  相似文献   

8.
张知本 《桥牌》2010,(8):28-29
刚解放的1949年暑假,我自学了英文桥牌书并开始打桥牌,逐渐喜欢上了桥牌,倥偬牌龄已六十年有余,我对桥牌的兴趣有增无减。1958年底奉命从合肥工业大学调往福建,支援1958年成立的福州大学筹建采矿冶金工程系。建校初期时任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的张孤梅也酷爱桥牌,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些爱好桥牌的战友,  相似文献   

9.
分享快乐     
罗慧敏 《桥牌》2010,(4):39-39,38
学打桥牌已近7年,虽说牌技一般,可桥牌陪伴着我和我的朋友们度过了许多的快乐时光。牌桌上有争论,也有赌气,但更多的是开心、成功的喜悦与幸福感,还有许多的叫人难忘的菜鸟笑话常常让我们开怀。桥牌让我们老年朋友们焕发了青春活力,我讲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我们自信、开朗、乐观,聚在一起忒活跃。我瞧我的朋友王玉,学打桥牌才一年,看把她迷的,感冒发烧脸通红,拔掉输液管就直奔桥牌室,20来副牌下来,感觉感冒也好多了。  相似文献   

10.
曾献忠 《桥牌》2012,(6):47-47
天山悲,塔河泪,恩师驾鹤、一去不回! 我与黄力先生初识是在十二年前的隆冬季节,他应我们桥牌俱乐部的邀请,为我们做了一次初级牌手的讲课,自此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我们俱乐部的每一个成员见到他都要尊敬地称呼他一声“黄老师”,而他总是那样诚挚和憨厚地笑着。  相似文献   

11.
陈耀祖 《桥牌》2012,(1):44-45
“桥无形可通天河,牌虽小哲理无穷”——这是原中国桥牌协会主席荣高棠先生1997年10月给舟山市桥牌协会的题词,高度概括了桥牌的无穷魅力。每每在舟山市桥牌协会看到荣老的题词,就有一种再次给桥牌杂志投稿的冲动,想把自己参加桥牌运动的经历和体会写下来。1985年我曾有过给桥牌杂志投稿的经历,当时我以浙江舟山船厂桥牌协会的名义表达了我们基层桥牌爱好者对桥牌杂志创刊热切的期盼和衷心的感谢,稿件发表在1985年第二期上。  相似文献   

12.
《桥牌》2011,(6):45-46
还有奖品咧 1978年我和桥友周家骝、裘宗沪三人联名给邓小平同志写信请他支持开展桥牌运动,他作了重要批示后桥牌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取得了合法地位。1980年在北京养蜂夹道高干俱乐部举行的一次桥牌赛中,我有幸担任了有小平同志参加的这次比赛的裁判长。  相似文献   

13.
龚启英 《桥牌》2012,(9):9-10
丁关根同志匆匆地走了,使我沉浸在深深地悲痛之中。 ]丁关根是党和国家重要的领导成员,他也是一位对我国桥牌运动作出杰出贡献的桥牌爱好者。  相似文献   

14.
饶扬灿 《桥牌》2010,(5):44-44
走进姚树人将军家时,他正专心致志地在网上打桥牌,我们的对话就在将军的书房展开,对于桥牌的激情仿佛让他回到了从前。  相似文献   

15.
索静林 《桥牌》2010,(8):45-45
我爱桥牌,桥牌是我的最爱,我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给了她。每周一定与朋友相聚打1~2次牌,节假日至少还要安排打一次,其他时间则是在电脑上打网络桥牌。此外就是每天一定看会儿桥牌书或者看杂志,我是《桥牌》杂志的忠实读者。通过书刊我学到了最新的桥牌理论,欣赏到大师们的精彩表演,从而也使我的桥牌水平有了提高,更多的桥牌约定也在我和搭档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问鼎华燕园     
可燃冰 《桥牌》2008,(5):46-48
我们华燕园茶艺馆和北京八喜绿茵桥牌俱乐部的会员在2006年全国桥牌锦标赛各项赛事上取得前八名的有四十多人,这么优异的成绩,我们应该张扬一下!一位朋友正好淘换来一只“鼎”送给了我,几个人一合计:我们茶馆个个都是牛人,干脆就搞一个“问鼎华燕园”桥牌邀请赛吧。  相似文献   

17.
韩亚农 《桥牌》2013,(11):27-28
郭辉走了,留下了一系列精彩的桥牌故事,还有对我们那个年代一批桥牌爱好者的影响。我刚学桥牌不久,还没有见过郭辉面,就先闻其名,一位牌友告诉我,省队郭辉在精确1 .后面争叫1NT,被下家加倍宕了7,一墩没拿,结果还赢了十几个IMP(当时无局方宕分是按100,300,500,700,900……),这个故事让我们这些初学者感到很神奇。  相似文献   

18.
李健 《桥牌》2014,(6):58-59
序言:2014年3月29日,联众桥牌门派“四海一家”第八届迎春杯桥牌联谊赛暨2014红牛世界桥牌锦标赛热身赛在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拉开帷幕。期间,红牛世锦赛筹委会相关人员与各路选手就桥牌与外交、桥牌世锦赛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相约围绕桥牌与外交、桥牌与文化、桥牌与礼仪等主题撰写一系列文章,使桥牌这一“小众运动”能够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并推动桥牌世锦赛这一高端赛事逐步预热,不仅充分展示中国桥牌文化的深厚积淀,更要体现中国体育全方位走向世界的不懈追求。本文作者李健系外交部桥牌协会负责人之一,他结合自己长期的外交工作经历和对桥牌这一智力运动的热爱,就桥牌与外交的渊源、对比和内在联系等作了精彩的阐述,我们期待有更多的这样的佳作问世。  相似文献   

19.
桥牌人生     
刘婧婷 《桥牌》2010,(5):35-35
一年半的学习与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成长了很多。学到的是知识,成长的是心灵。正如老师说的那样,每一副桥牌都是一种人生,当我们在打桥牌时,我们也在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与感悟。  相似文献   

20.
我爱桥牌     
阳锐 《桥牌》2010,(9):43-43
接触桥牌已经一年多了,我与桥牌经下了深厚的友谊。我发现我的生活已经少不了桥牌,我爱上了桥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